電影訊息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半场无战事/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半場無戰事

6.3 / 17,771人    110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Jean-Christophe Castelli
原著: 班方登
演員: 喬歐文 克莉絲汀史都華 馮迪索 蓋瑞特荷德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絕情書

2016-11-12 04:42:01

過度解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1月10日,下午6點,買了10個淘寶賣的那種玻璃小瓶子。沒有什麼雙十一優惠,主要是為了添點堵。8點,把櫃子裡的密封袋翻出來,裡面是一堆白色的形狀奇怪的石頭。是我從大堡礁撿來的珊瑚化石。眼睛掃過自己的展示台,死海的泥,冰島的沙,青海湖邊撿的祭祀之羊的頭骨,盤算瓶子回來以後再放兩個月,等到2月從撒哈拉回來以後,把撒哈拉的沙和珊瑚化石放到一起。

    11月11日,10點去上班,中午本來打算自己去吃個日料自助。但是同事拉著我請我吃魚。下午3點半,看了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6點超市買了菜,7點回家蒸了4隻螃蟹,之後煮了11個黑芝麻湯圓,湯圓裡面放了一勺自己做的玫瑰醬。湯圓水變得鮮紅。客廳裡擺放著明天要去探望病人買的百合花和康乃馨。還沒有包裝,先找了個瓶子插著。

    有人在微信里跟我打聽,哪裡可以看120幀,60幀怎麼樣之類的。老實說,在昨天以前,我都沒有聽說過這些概念。我當時想,李安果然是神,什麼都玩到極致了,現在一抬手,竟然開始在技術上俯瞰眾生了。

    我在電影院裡止不住的眼淚證明我還是低估了李安。李安還是那個李安,拍臥龍藏龍的李安,拍斷臂山的李安,怕少年派的李安,那個在每一句話每一個定格中都透著無限玄機延綿萬裡的李安。

    他之所以用這樣的技術,是因為這部電影需要這個表達方式。就像武俠片需要吊威壓,風光片需要無人機一樣。這個技術的存在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這個故事。

    120幀的技術,沒有為任何大場面服務,纖毫畢現的是可稱之為單調乏味的場景。這是我們熟悉的場景,甚至連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都真實的像發生在自家附近的巷子口。120幀的技術,讓原本遙遠的被螢幕隔著的讓觀眾朋友能夠用上帝視角高高在上的事不關己的看著的故事,變得近在咫尺。

    這就是120幀所表達的,第一個主題。別人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李安讓「電影」這種上帝視角的表達形式,第一次地,真正變成了第一人稱視角。這種代入感是無法用其他手段解決的。)

    中場戰事。中場是開始和結束之間的暫停。比利林恩從未離開過伊拉克的戰場。

    很奇怪不是嗎?我們的生活難道不是淘寶購物,看電影逛超市做飯嗎?這個不是才是現實嗎?為什麼槍林箭雨,生離死別反而成了更真實的生活,連碧昂斯在眼前,都激動不起來了?
 
    是什麼奪走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戰爭更偉大,更鮮明嗎?

    不是。莊生夢蝶,何者為幻?人和蝴蝶,在某種意義上是平等的,都只是一種存在。德州的日常生活與伊拉克荒漠的下午也是平等的,都只是一種存在。

    端看你生活在了哪裡。端看你厭倦了哪裡。

    這個答案李安在電影裡明明白白說了。通過班長的口,告訴比利。我覺得你是屬於軍隊的。通過蘑菇的口,告訴比利。我覺得這些是因果和宿命。

    有些人屬於日常。有些人屬於別的地方。

    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活得格格不入,有些人在冒險中獲得平靜。在比利最後的幻覺中,那些關於回家的說法裡,點名了比利的現實屬於哪裡。

    姐姐哭了,姐姐開車走了頭也不回。她是那個家裡唯一懂比利的人。她立刻就明白了,比利已不再屬於她。其實姐姐也不該是屬於日常生活的,但是沒有獲得一個機會,讓她進入屬於她的世界。(日子還長,誰知道呢?)

    這是電影表達的第二個主題。

    但是畢竟人是活在以自己為中心的世界裡,天空大地,日月星辰,沒有自己,就都不存在。自己的才是唯一重要的。(世界是圍著自己轉的。)

    在演出現場的工作人員眼裡,美國英雄不過是幾個驕傲自大碰巧成名的混混而已。

    混混該挨頓打。沒什麼不對。

    沒什麼不對。

    沒什麼不對。

    因此,在電影裡,模仿2004年的那場盛大的慶典的畫面中,真命天女連個正臉都沒有。(特別建議大家去搜索當時的視訊來看,會感嘆李安還原視角的能力太強大了。)

    姑娘也是。姑娘在自己的故事裡邂逅了英俊的美國英雄。曇花一現的美國英雄。姑娘瞪大眼睛看著比利,RUN AWAY?你是授勳英雄啊。

    看到了吧,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裡,是有一個固定的角色的。如果你不扮演這個角色,那你就無法在她或他的故事裡出現。用更直白的說法是,從來不會有人愛上真實的你,他們愛上的是他們眼中的你。

    幸運的是,大部份人的故事都很簡單,對其他人的設定很普通,我們自己也很普通。所以進入他人的世界並不難。(甚至可以說很容易。)

    這是電影表達的第三和第四個主題。

    印度教對李安的影響一定很深刻。比利殺死的那個聖戰徒,死前喃喃自語手指向天的畫面出現了幾次。第一次我沒懂,第二次我想起來。他在臨死前向他的神祈禱。

    比利聽到了。這個場面讓我想到《國土安全》裡的男主角,在伊拉克戰爭以後秘密地變成了一個穆斯林。如果比利有一天變成了一個穆斯林我肯定不會感到奇怪。

    造物主創造了我們,並沒有留下任何關於生命的解答。我們只能自己找一個說法。有一個說法總比沒有說法好。基督教的歐洲,猶太人的耶路撒冷,骯髒混亂的瓦拉納西,都是這樣的一個說法。

    比利媽媽飯桌上的那一巴掌,土豪投資人的買賣理論,都是這樣的一個說法。

    關於我們為什麼活著的說法。
    
    這是電影的第五個主題。

    除此之外,電影中的每個細節,都有著李安式的智慧。就像少年派中不回頭的老虎一樣。深刻、簡單、戛然而止。像被角色吐槽的「電影高潮」(這類台詞其實也反過來在襯托李安想要打破故事和真實世界之間壁壘的用意,也是120幀的用意)中,比利和土豪討論的「有一點比沒有好」的理論,都是這種不著痕跡又回味無窮的李安式的智慧。

    還要感嘆一句,李安太會挑演員,也太會調教演員了。男主角身上那種超然的氣質正是蝶夢中的莊生。你明明能看到他在你面前,又覺得他離你太遠。

    最後,這不是影評,是我的觀後感。所以不要來跟我爭是否過度解讀。我靜靜地看著那些早已被證明腹中空空的所謂影評人裝逼就好。

    (看了這部電影圍繞著120幀說事的都是愚蠢。你會評價一部武俠電影只說它威亞吊得好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