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異博士 Doctor Strange

奇异博士/奇怪博士/怪奇医生

7.5 / 805,754人    115分鐘

導演: 史考特德瑞森
編劇: 史考特德瑞森 C.羅柏卡吉爾 Jon Spaihts
原著: 史蒂夫迪特科
演員: 班尼迪克康柏拜區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糯木

2016-11-10 04:18:26

14部了,漫威這顆大番茄是如何保鮮的(5000字啊求豆瓣別吞)


從2008年鋼鐵人開啟漫威電影宇宙征途至今,奇異博士已經是這個宇宙軍團的第14部漫改電影了,在每部漫威電影底下都不乏這樣的評論:漫威已經陷入沉悶的模式化啦,距離觀眾審美疲勞還能撐多久?

在漫長的電影發展史中,漫改電影和超英電影終將衰落,這是必然的。然而這個問題顯然不構成目前漫威的危機,因為在其他漫改電影還在上下求索或江郎才盡的時候,漫威依然能端出第14隻不同以往的新鮮番茄。

雖然爛番茄網的指數並不能代表影片的全部,但多少反映了一些口碑,為了點題,我還是把這8年來漫威出的所有超級英雄電影在爛番茄的新鮮度指數做個簡略的排序一覽(排序的是小番茄指數,括號里是爆米花指數):

鋼鐵人1: 94%(91%)
復仇者聯盟1:92%(91%)
星際異攻隊:91%(92%)
奇異博士:90%(92%)
美國隊長3: 90%(90%)
美國隊長2:89%(92%)
蟻人: 81%(86%)
美國隊長1:80%(74%)
鋼鐵人3: 79%(79%)
雷神1: 77%(76%)
復仇者聯盟2:75%(84%)
鋼鐵人2: 72%(72%)
無敵浩克:67%(71%)
雷神2: 66%(77%)

簡單感受一下,鋼1作為翻盤之作地位不說,經過開頭3年反響平平的摸索試錯,2012年復聯1開始,之後的美隊2、美隊3、蟻人、銀護新鮮度都非常高,顯然漫威已經找到了自己烹飪番茄的配方。

【影評非專業,很多屬於個人理解,篇幅較長,有評及其他電影。如果有小天使戳進來,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配方1:想像力】
《奇異博士》給人最大的觀感是什麼,屌炸天的特效。特效背後是什麼,強大的電影科技。在數字電影技術席捲全球電影工業的今天,電影科技上的不斷突破讓電影無限逼近它的本質價值——造夢(這不,隔壁李安也說:他挑戰120幀新技術就是為了讓這個夢更清晰)。所謂漫威拍戲,全靠演技,動作捕捉加上精細的CG製作已經以假亂真到觀眾眼睛「看不出來」的地步,幕後拍攝幾乎全是綠幕,有的英雄甚至不穿制服,穿著渾身貼滿捕捉點的動捕服就拍了(說的就是你,小蜘蛛)


但夢光有技術是造不起來的,夢的根本是想像力。《奇異博士》口碑剛開放的幾天,我頻頻看到「萬花筒」這個詞出現在各種短評中,腦補了一下完全不明所以。然而等到觀影,才發現真特媽的是萬花筒!視效創意可謂在《哈利波特》《全面啟動》《2001世界漫遊》的巨人肩膀上更躍一步,空間不僅能摺疊,還能不斷分裂,扭曲,解構,重組。想像力的無限延伸,不斷拓展的視覺縱深,目不暇接令人興奮的觀感就是這顆番茄最新鮮的成份所在。

因為筆者平時還做一點渣後期,深深明白每一分鐘的視訊特效做起來是多麼不易,所以每次觀看諸如《星際穿越》《奇異博士》此類電影時,都會在電影院內長跪不起啊,對著片尾那一堆完全不認識的製作組職員表臨表涕零啊!為什麼別人這麼牛逼我這麼辣雞啊!當然後面這句完全是自取其辱。電影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每一個腦洞和細節的貫徹,都是背後技術在支持。因此我不能苟同一些對該片「除了特效,啥都沒有」的影評,彷彿特效是不需要動腦和精力就自動生成的,建議去觀看一下幕後拍攝過程,感受一下真正「除了特效」剩下的是啥。

楊德昌的《一一》裡有句台詞:電影發明以後,人的生命延長了三倍。看完《奇異博士》,再次想感謝特效,讓人所存在的空間也擴大了三倍。電影,真乃時間和空間之奇蹟。


【配方2:可能性】
當科學唯物的奇異博士第一次來到卡瑪泰姬,質疑古一法師口中的玄學時,古一法師宛如一拳超人般(霧)一掌轟了他個靈肉分離說道:愚蠢的人類啊Open your eyes,無限的宇宙存在無限的可能性。

這句話正是漫威活力的來源,漫威從不說不可能,從不限制故事的發展空間。

在漫威的電影世界,當你看完復聯覺得已經沒有更新鮮的鬥毆了,蟻人帶你開拓了微觀世界,你得知被衝進下水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當你看完雷神覺得再大也不過是毀滅地球了,星際異攻隊帶你走向宇宙空間,在無邊黑夜之中欣賞一次花開;當你覺得我們的征途就是這片浩淼宇宙了,奇異博士又輕易地擊碎了宇宙唯一論,開啟多元宇宙的可能性,告訴你除了這個世界,還有無數AU,除了超級戰士,還有魔系法師。漫威一路步步為營,在各種時間空間內攻城略地,汲取新的可能性作為土壤,生長出一部部口味不盡相同的作品。

當然電影呈現的可能性只是漫畫的冰山一角,漫畫才是那個腦洞大到喪心病狂的大魔王,美國隊長可以突然Hail Hydra,雷神可以突然舉不起錘子,浩克可以變成混世惡棍,可見根本沒有什麼不可能。漫畫是沒有太多原則和「骨氣」的,只有出入意料的一個又一個賣點。當很多人覺得某個角色已經ooc了,某個宇宙天要塌了,漫威藥丸了,然後漫威呢,看這個宇宙玩得差不多了乾脆炸掉重啟,去開闢其他的可能,彷彿一個頑童,永遠沒有節操和顧忌,只有瘋狂的嘗試。它敢玩,因為它玩得起,也必須玩。在競爭激烈又喜新厭舊的市場,不創新根本活不過兩集,而它已經活了75歲。

【配方3:宇宙觀】
可以說沒有比漫威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更清晰,部署更精準的了,簡直就像大學裡那些把自己何時出國何時讀博到哪家公司實習在哪個行業奮鬥三年一個進擊五年一個跳躍都規划得一清二楚的執行力max型學霸,難怪奇異博士入學第二天就去找靈體分離的書,夜裡靈魂還要爬起來繼續讀書,這種沉迷學習無法自拔,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的學霸精神,看得我熱淚盈眶自愧不如,我甚至連自己明天吃什麼都無法規劃,鹹魚.jpg。

漫威宇宙觀的構建是個循序漸進且迅速乾脆的過程,從鋼鐵人依靠高科技從恐怖份子手中拯救美國的都市英雄故事,到美國隊長從納粹手中拯救人類的戰爭英雄傳說,復仇者一役引出了女巫快銀這類異能系,雷神又將地球捲入地外神界的血雨腥風,星際異攻隊則將拯救的範疇推至整個銀河系,奇異博士,從其復仇者聯盟和雷神的彩蛋看出,將作為漫威聯結起地球、神界、體能系和魔法系英雄的跳板,通過英雄故事間相互滲透相互遞進的方式繼續拓寬自己的宇宙版圖。然而這麼多英雄電影,即使設定各異,其本質還是類型片,是類型片就有審美疲勞的危險,而漫威盡力減少這種危險的方法除了不斷求新,就是絕不戀戰,相似背景的系列不會開兩個,同一量級的電影不會超三部,每部電影都有自己打開新格局建立新聯繫的任務,打通整個漫威宇宙前不在某一環節做過多停留和投入。這也是我雖然很想看冬兵系列電影,但亦不太強求的原因,儘管冬兵這個角色可挖掘的故事有很多,但他的時代和背景,在廣度和可發揮餘地上都已很難滿足漫威今後階段的野心。

【配方4:反英雄】
「Hero」一詞源於古希臘神話,意為「神人、半神的勇士」。而英雄電影走到最後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反英雄,這是道德規則演變和市場需求的結果,《死侍》這部典型反英雄作品的叫好叫座已經證明了這點。雖然漫威並未開發這類典型角色,但反英雄的影子已經在近兩年的電影裡開始凸顯,英雄不再是自我犧牲時刻把集體放在第一位渾身散發著救世主的光輝完美到零缺點的刻板形象,最明顯的,星際異攻隊,英雄可以是一群逗比。

英雄身上最反英雄的是什麼,是私心。將私心挖掘得最赤裸的,是《美隊3》。這裡要心疼一下美隊,說起私心,這群英雄隨便挑一個都能比他有更多的私心,因為他們都有家人,親人永遠構成最大的私心。只有看起來無牽無掛的隊長最接近於人們心中毫無缺點的英雄形象,而在這樣一個形象身上挖掘他唯一的私心,就好比在一顆圓滿的雞蛋上敲出一條裂縫,其震懾力要比那些徇私也情有可原的英雄大得多。因此有人覺得美隊3的美隊ooc了,就是因為他違反了他們心目中關於英雄的定義,身為一個英雄你怎麼可以站在群體的對立面,怎麼可以偏袒一個通緝犯就因為他是你朋友?Who cares啊又不是我朋友。這就是漫威最狡猾的地方。

隊3最有張力的是最後在西伯利亞基地的那場戲,最言如撞鐘的是黑豹的一句台詞:「仇恨是可以吞噬人心的」(大意)。這一幕將英雄、反派、灰色地帶的冬兵拉回到同一地平上,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不同的仇恨和情感,沒有誰能獨善其身,但他們都選擇了不同的方式面對仇恨,成為了不同的人。這裡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反派洗白起來很容易,因為觀眾善於慷慨地贈予那些可憐之人一點同理心,但是往往英雄屹立得太久,人們便忘了他們生而為人,給他們提出近乎神般潔癖的行為標準。反英雄則在於重新提醒你,每個英雄都來自普通人,兩者無法割裂,英雄之所以無堅不摧,不是因為他們無情,恰恰因為他們有情。這也呼應了美隊1厄斯金博士的信念:任何人都能藉助外物變得強大,而成為英雄或惡魔,源於人心。至此,美隊三部曲在史蒂夫·羅傑斯的角色塑造上畫了完滿的一個圓,請允許我點讚三分鐘,也感謝漫威這波兇殘的反英雄,還給我一個有血有肉的隊長,而不是英雄主義上的一枚標籤。【此處太認真了,其實漫威就是覺得這樣更有話題性嘛。

《奇異博士》在反英雄這個問題上,處理得要輕巧許多,博士傾家蕩產拜師學藝,只是為了治療雙手,對當英雄沒什麼興趣,如果法師沒摔死,他搞不好還不會接班,這給他的英雄之路帶來了一些偶然性。(後面會講到)

而最難得的是,這個被迪士尼收購後以健康向上作為審核標準的電影系列,終於開始不是一味地要消滅黑暗了,它開始承認「黑暗是消滅不掉的,你只能學會與之共處。」當古一法師帶著活了幾百年的泰然氣度悠悠吐出這句話,我就拜倒在她的光頭之下了果然跟外面的妖艷好人不一樣啊,這比美隊3又更進了一步。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電影裡也很難再找一個純粹的好人和純粹的壞人,簡單的二元對立論已經被拋進文藝創作的歷史長河。古一法師的角色本身,就是一個既非英雄亦非反派的存在,她只是選擇一種妥協,達到一種自認為更優的結果,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因此在博士兩次質疑她沾染了黑暗時她都不做絲毫辯解,因為她早已接受了體內同時存在的光和暗,頗有些東方玄學中黑白相融此消彼長的氣質。以及博士最後也沒治好雙手,只是像她所言學會了接受,順勢而為,就這麼抖著。我個人很喜歡古一這種道德界線帶著模糊的角色,這讓他們更有討論的空間,能討論的角色才會更有趣和豐滿。

如果說《隊3》在英雄身上揭示的是私心,《奇異博士》所揭示的就是矛盾。黑白的矛盾,自我的矛盾。比如最後的大boss多瑪姆,就是卷福自己演的,導演甚至蓋章說:「多瑪姆就是奇異博士的黑暗面。」那麼博士和多瑪姆的談判寓意簡直就是小朋友也能看懂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做過類似掙扎,有時候你感覺自己陷入死局,困步不前,毫無長進,就是內心的黑白站在大細胞上做著鬼畜且無休止的拉鋸戰,只有一方獲勝,你才得以邁步,邁向光明,或邁向墮落。So easy!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會扯淡!

話雖如此。
那這部電影就沒有套路嗎?非常套路。這部電影就沒有缺點嗎?很多缺點。
最大的套路和缺點,就是劇情,這是漫威的習慣性弱點。
《奇異博士》劇情簡化了就是遭遇變故/不如意的生活→試圖改變→獲得契機→遇到災難→克服災難→成為英雄。這個模式基本囊括了50%的英雄起源電影,你甚至可以套入《美國隊長1》或者《功夫熊貓》身上也並無違和。但這是正常的,電影發展至今有許多業已形成並被觀眾廣泛接受的敘事結構,優秀的敘事結構多數是菱形的,由一個點出發,擴散至高潮,最終回落到一個點,而劇情就是在這個框架內填充自己的起承轉合,在起承轉合間尋求自己的亮點。

那奇異博士在劇情上的亮點是什麼?很遺憾,非常少。不僅反派角色沒有太大記憶點,且該片的高潮非常詭異,彷彿沒有高潮,博士換了一百種死法終於打通關了,甚至一個通關畫面也不給,博士就這麼徐徐降下來說「我們成功了」,夥伴們一臉暴風過境地附議「我們成功了」,完全沒get到什麼成功的喜悅,共鳴太低。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反高潮,但我有限的眼力並沒看出什麼反高潮的意圖,沒準就是剪輯或者導演的鍋吧。

但有一點我想肯定的是,這位英雄成為英雄的必然性減少了。作為英雄起源電影,不管遭遇什麼,主人公最終都會成為英雄,海報上都特麼大特寫掛著呢對吧,因此我們看《隊1》時,不會覺得史蒂夫個子小有什麼問題,總之他都是要當隊長的,我們看《鋼1》時,不會擔心Tony在山洞裡造不出機器,總之他都是會逃出去的,這種已知的必然性給觀影帶來一定的乏味,而在《奇異博士》中,這種必然性被悄悄地藏了起來,你依然能從海報上深刻地明白Strange是會成為奇異博士的,但在劇情中他卻沒有過早地暴露這種必然:影片開篇的博士傲慢自大,除了智商高也看不出什麼英雄特有的高貴品質,學藝路上彷彿開掛的軟妹幣玩家,聽了大師兄憂國憂民的黑暗勢力科普後內心毫無波動,甚至表示在下只是路過不想參與貴圈撕逼,直到古一法師死了他才發現學醫救不了地球人,吟了兩句詩(不),而到最後,他穿著披風步上聖殿階梯的背影也沒有昂揚激越,甚至有些不情願的無奈,臉上亦未洋溢著我要保護地球的中二意志,只是在窗前看著顫抖的雙手,默默戴上破碎的手錶,彷彿就這麼一個簡單儀式揮別了過去,等待所謂被他破壞的時間將報以自己怎樣的懲戒。這給Strange的角色披上了一層宿命論色彩,成為奇異博士甚至不是他的自主選擇,只是命運選中了他,你甚至不能斬釘截鐵地判斷成為英雄對他個人而言是個喜劇還是悲劇。

所以,《奇異博士》作為一部英雄起源電影,在特效和想像力上絕對贏得了觀眾,而綜合上劇情就並不算一部十分憂秀的電影,但它作為漫威宇宙征途中的一枚旗子,算是插穩了,漫威可以繼續開疆闢土,顯然它並不追求每一部電影都名垂影史,它要的是MCU軍團在好萊塢電影格局中打出自己的品牌和位置,在漫改電影的紅利期內穩拿可觀的票倉,這就是漫威的套路,在一堆安全牌里打出新花樣,在別人的自亂陣腳中穩中求勝。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