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社交恐懼症--Socialphobia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

6.4 / 524人    100分鐘

導演: 洪錫宰
演員: 卞約漢 李柱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惑星凜

2016-09-26 01:34:16

言語之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好電影,但不會講故事。對於網路社交的這方面講故事的手法,甚至遠遠不如動畫《無頭騎士異聞錄》精彩。
《社交恐懼症》很沉悶,作為一部韓語電影,風格偏向紀實,讓外國觀眾看起來更加枯燥,甚至乏味。如果不是處女座,大概在進度條走到一半的路上就點叉放棄了。
直到電影進行到了三分之二的部份,才迎來了我覺得最精彩的劇情——對於自殺身亡的女主人公閔荷英的性格展示。
閔荷英,被同學表述成給人感覺不舒服的人。


在作品賞析課上,閔荷英把同學的作品,評價得一無是處。


單從閔荷英的言語上,就可以窺見她所評價的作品是多麼的狗血無趣,可以說閔荷英的評價並沒有錯。但盛氣凌人的態度,讓人很難接受。於是教授制止了閔荷英的行為。


如果事件發展僅止於此,那還是一段普通的師生交鋒。但緊接著矛盾產生了激化。


閔荷英在眾目之下,從教授手中搶回了筆記,阻止了教授複印分法的行為。師長權威被挑戰的教授,立刻對閔荷英做出了懲戒。


失去了上課意義的閔荷英,進行了徹底的報復。揭露了教授抄襲的真相,並公佈於眾。



這是一個與網路無關的事件,卻最精準反映了閔荷英的性格。如果讓各位讀者和觀眾評價閔荷英和教授,孰對孰錯,我想會有大部份人會覺得閔荷英是個瘋子。

事實也卻是如此。閔荷英非常瘋狂。《社交恐懼症》就是呈現了閔荷英「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整個過程。電影開始,一個從軍營中出逃的士兵自殺的新聞,在網路上形成熱議。閔荷英因為出言不遜,在網路上引起了大多數人的不滿,並被人肉圍攻。


引起公憤的閔荷英,被人找到真實姓名和住址,一群網癮少年決定親自上門教育她,同時在網路上公開直播。


當眾人進入閔荷英家的時候,卻發現閔荷英已經上吊身亡了。但閔荷英的死引起了眾人的懷疑,有人覺得不是自殺,而是他殺。在追查「真兇」的過程中,這群年輕人了解到了閔荷英驚人的經歷,也懷疑過不同的兇手,引起過更大的誤會,最終證實閔荷英確實是自殺。
故事這樣講述,有多少人覺得閔荷英死得活該,有多少人覺得這群網癮青年倒霉捲入了刑事案件?
如果這樣想,那就來看看這群「無辜」被捲入「兇殺案」的年輕人,都做了什麼。
在找上閔荷英家門之前,在網路上留下各種豪言壯語。


面對閔荷英的屍體,除了男主人公提出報警之外,其他人無動於衷,甚至只想到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消息、打電話抱怨。


看看這些人的言語、行為和麵目,再看看閔荷英的話,到底瘋狂的是誰?


如果閔荷英是個瘋子。那這群「無辜」的看客,就如同惡魔。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這群年輕人認為男二極有可能是「兇手」,依然對男二進行了圍攻和直播。男二險些自殺。


而男二也並非清清白白,而是把一切歸錯於閔荷英,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錯。



這個關於網路社交的故事,到此為止。就像你我真實生活的世界一樣,新聞很快就會被人遺忘變成舊聞,有太多新的熱鬧等著人去八卦和圍觀。



但閔荷英雖然是自殺,就真的沒有「兇手」嗎?
不,兇手存在。
真兇就是那些找出並公佈閔荷英住址的人——以公務員身份便利,利用自身駭客技術,調查出了閔荷英身份,並在網路上公開散佈。


在整部電影中,只有一個畫面展示了這個極其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他不殺閔荷英,閔荷英卻因他而死。可他會內疚嗎?不會,可能連惶恐、害怕和心虛都沒有。比閔荷英可怕的是這群網癮青年,比這群青年更可怕的是他們背後嘲諷攻擊、肆意發言的人群,而比這群人還要可怕的,是電影之外我們這些觀眾,看客。

儘管《社交恐懼症》這部電影套著網路社會的外殼,但本質,卻無關網路。電影開始第一個自殺的士兵,死於軍營中其他人的蔑視與嘲弄。第二個自殺的閔荷英,一樣如此。第三個自殺的男二,依然如此。並且,三人選擇的自殺方式都是上吊自縊。


疾病之外的自殺行為並不值得同情,但真正把人推向死亡的是周圍看客的言語和眼睛。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八十多年前,迅哥就一針見血指出「看客」的可怕。在網路匿名的時代,人更容易肆意的發表言論,言論自由是政治正確。但仔細想一想,用以為不用負責任的言語去攻擊本來就沒負責的言語,是多麼可笑的事情。

電影中導演借角色之口對閔荷英的評價,不是偏激,不是瘋狂,而是同情。


而我也想借導演之口,勸解包括我自己在內所有曾經毫不掩飾戾氣,放肆評價議論的人,言語之刃是雙劍。


本文未經作者許可不得隨意轉載。
更多內容請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