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巴士底日--Bastille Day

巴黎危机/反恐局中局(港)/巴士底日

6.3 / 42,536人    92分鐘

導演: 詹姆士瓦金斯
編劇: Andrew Baldwin 詹姆士瓦金斯
演員: 伊卓瑞斯艾巴 理察麥登 夏洛特勒彭 凱莉蕾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羅毅祥

2016-09-23 20:13:41

電影《巴黎危機》:個人英雄主義的呈現




《巴黎危機》雖有著險象環生、跌宕起伏的精彩情節,但仍落入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套路化模式中。誠然影片有著一氣呵成的引人入勝,也對危機爆炸時造成的民眾恐慌和電視新聞播報等情形如即時新聞般呈現在觀眾的面前,爆炸後的支離破碎和各種鈴聲大噪雜中有序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可看性頗高的動作電影。但也僅止於此,看過之後留給大眾的除了驚心動魄的打鬥和略帶幽默風趣的細節之外,再別無能引起觀眾意味深長思考的主題。若將影片先入為主定義為一場在「恐怖襲擊出現之時民眾該如何自救?」的故事或許更有實際意義,畢竟巴黎在去年卻曾遭遇了一場觸目驚心的恐怖襲擊,活生生的慘劇就在身邊,近在咫尺,如此唾手可得的素材藍本,不明白導演詹姆斯·瓦特金斯為何不就地取材將這一事件改編為電影以起到振聾發聵的警示作用,卻偏偏另起爐找、捨近求遠編織了一個外表暴恐實則內鬥的腐敗故事。
這樣的故事縱然再多精彩耐看,也離民眾的生活太過遙遠,最多只能算是腦洞大開的懸浮劇。更何況,資產階級內部的腐敗也自有其司法機構去審查,又關中情局什麼關係?法國政府都沒有心急如焚,中情局怎麼就如坐針氈了呢?如果巴黎警察局的腐敗還要靠美國的中情局才能解決得掉,那是否可以理解為法國政府正逐漸退變為美國政府的傀儡?


影片試圖構造一個龐大的腐敗格局,這個格局龐大到好像整個國家都被「腐敗軍」給侵佔了,巴黎的警察局長也成為了天王老子,一手遮天瞞天過海,自編自導出了一樁「驚天恐怖襲擊」,警察出動了,群眾示威了,警察局長「威風凜凜」上了頭條了,如此驚濤駭浪的大事件就發生在法國首都已黎,凡爾賽宮的大佬們怎麼就如此安之若素、無動於衷呢?這是在侮辱法國政府的智商還是在抨擊他們的不作為?其實仔細一想,這實在是導演自己的紕漏,網放大了,卻難以收回,若勇往直前、血戰到底,必將燒光所有的積蓄。但是網既然撒開了,又不能捨棄,大概也只好將錯就錯,將「恐怖烏龍」進行到底了。
不錯,所謂的《巴黎危機》其實質不過是一場「烏龍危機」,只要查辦了警察局長,妖氣就會自然消除,巴黎也會隨即和平光復。這項簡單又艱巨的重任落在了一對「逗逼」搭檔上,為了增加電影的喜劇效果,影片前二十分鐘極力營造著這份「無巧不成書」的喜劇氛圍,在導演的匠心獨運之下,節奏和矛盾衝突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兩位「逗逼」男主角從敵犯到搭檔的微妙轉變做出了一番水到渠成、引人入勝的巧妙刻畫,這是影片最為成功的地方,但同時亦是不小的硬傷。因為這一連串的巧妙矛盾背後是以犧牲客觀邏輯為代價的,並不是依照情節本身的走向自然呈現。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木工專心致志創作的雕像,一筆一划都落在既定的凹槽。比如那位特工布萊爾審問小偷梅森的過程,不僅不把他帶回總部詳細審查,僅憑三言兩語就相信了他的清白,還有意將他納入組織,並很快跟他成了搭檔不說,難道中情局查案子就這麼草率和敷衍?梅森即使是被冤枉被栽贓運氣不好碰上了,但好歹也是個恐怖嫌疑犯,不需要經過層層審查嗎?還有後面中情局的負責人卡倫被警察局長槍殺,為何中情局沒有任何反應?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即使中情局因種種原因不方便追究兇手的責任,但難道不應該難過一下嗎?中情局殭屍般的反應著實讓人詫異。如此紕漏之處還有不少,在此暫不羅列了。總之,這部電影看著確實精彩過癮,看後也不會後悔,但切不可深度解析。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