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酷寶:魔弦傳說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

久保与二弦琴/久保与二胡/酷宝:魔弦传说(台湾)

7.7 / 138,311人    101分鐘

導演: 崔維斯奈特
編劇: Marc Haimes 克里斯巴特勒 Shannon Tindle
演員: 莎莉賽隆 魯妮瑪拉 馬修麥康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歐富貴&LOL

2016-09-05 16:27:35

我理解中的Kubo,一個充滿死亡哲學與救贖的悲喜劇


2017.1.17 我不想回復留言,也懶的去爭辯,以下就當統一回復。
---
你要真覺得我是水軍,我也沒辦法了。還有不要糾結是爺爺還是外公,i don't give a fuck.
這片子中國還沒上映前我就寫了,那時候評分人數1000好像都不到。你要反駁可以,不要給我套不愛國的高帽子,謝謝。說我文筆不好的我在這裡再說一次,不是秀優越是你一定要逼我說,我初一讀完就移民美國了,愛信不信。
最後,一部動畫有沒有誠意,你自己去感受。我的影評騙了你或者誰去看這部片的,你自己好好想想,說的好像我真的能掙個五美分一樣。我不是說別人有多幸苦,或者說你行你上,而是作為一個觀眾你能感受到一個在用心做事,有熱情有誠意的人出的作品,單單這一點,就可以感動我。
我尊重你不喜歡的意見,我也無所謂你在下面也跟我叨叨哪不好,我沒刪一個說不好的留言,我也從始至終就沒逼著誰一定要喜歡這部片吧,那請你尊重我,喜歡這部片也是我的自由。
---

長篇,話癆。PS,反派妹妹真的好嚇人,我會說其實一開始我是為了反派去看的?!
裝逼開始於說完那句你沒看懂 - 各種劇透 - 想看電影的就不要往下閱讀了

Kubo and Two Strings(魔弦傳說)這是我近年看過的動畫電影之中最好的那一部,並且相比較Zootopia(動物方城市)我更喜歡這部影片。

Z是一部用來反映和記錄這個時代的改變而必然產生的結果,講實話Z唯一的笑點就只有樹懶那個部份,有些地方看得我甚至有點尷尬,因為太過於政治正確。雖然按道理來說「這是在體現正確的三觀」,但是總覺得是在迎合大家認為正確的三觀而讓觀眾產生了某種共鳴。更不要說其實一眼就能看穿的結局。當然最後我還是給了五星,畢竟不可否認確實是一部好動畫。

反觀拍攝Kubo的公司(也是拍攝了鬼媽媽的公司 - Laika @小明),還是專注於微觀的家庭觀念,而不是宏觀的時代觀念。加上可能因為是東亞文化(日本)所以更能讓我產生共鳴。但是!它又有些不一樣,之前說了,雖然是東亞文化,但是主打日本背景,所以我無奈且驚訝於豆瓣某個打了一星的人的無知,他說了一句,「非常不推薦能看懂中文的人去看——不被氣死也會被無聊死的。」

講真的,一個人是有多無知且自大才會把日本和中國混為一談。不管歷史上發生的種種與曾經中國對日本的文化的影響,客觀而言日本完全是一個獨立並且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文化背景和國風民情的國家。還有,歐美有很多對東亞文化的接觸,在早期很大一部份上都是通過日本才了解的,接著才是中國和韓國。而韓國現在的流行文化對外(國際)一樣比中國的影響力要大。我只想說有大國夢不可恥,可恥的是把無知當榮耀。

畫外內容:講實在的功夫熊貓對我而言才是庸俗的故事,不過是做到了賣萌(熊貓)加熱點(功夫),一樣是成長加歷險,最後打敗大魔王,就因為是用了中國做為故事背景所以能夠獲得更高的分數嗎?能不能不要這麼不要臉。能不能不要一看到以東亞文化為故事背景的就往自己(中國)身上貼?特別是貼完之後還以一個中國人身份說這個(日本/東亞)文化刻畫的「不正確」或者文化背景了解的不夠深刻,知不知道這很不禮貌?說到底日本不過是和中國有共通性,別人其實並不是在拍中國人的故事,好嗎?你就是放大了來看,別人也只是在拍一個歷險故事,不一定要和日本有關係(那不過是等同於選擇了一個風格)但是和日本沒關係也不一定要和中國有關係。
PPS,還有些人覺得日本人在用中國字,別人用的只不過是漢字而已,和現代中文無任何關係。

講回內容,以我所受到僅有的歷史知識里來判斷製作方刻畫的日本精神和東方家庭觀還算是蠻正確的。

首先他們融合了幾個元素,第一個是,日本 - 猴子的形象並沒有讓我想到孫悟空,而是桃太郎(為什麼每次有的人一看到猴子就要聯想孫悟空我也是不懂)。第二個是,歐美 - 甲蟲,它讓我想起了暗殺教室的某一集好像說到日本盛產某種天牛(Beatle甲蟲)然後當時還有人特意捕捉收藏,當然這個或許聯想的有些牽強了,因為我也不知道那個是不是天牛,但是主題曲是Beatles(披頭士)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真的很好聽強烈推薦!),所以更可能是因為披頭士,哈哈蛤。第三個是,中/日(東方) - 寶蓮燈加七仙女的感覺,七仙女只不過是因為故事裡的媽媽沒有兄弟(二郎神)只有兩個姐妹,主要核心故事和寶蓮燈相似度有80%以上,所以共鳴非常大。我一直都覺得能把一個老故事,甚至很容易俗套(在國人眼裡要是國產這樣的故事目測只能賣個情懷)的故事說得有趣,還是很厲害的。更不要說這還是一部定格動畫。

再說說其它細節,為什麼我說這是一部悲喜劇,因為首先這部片子通篇貫徹了死亡哲學(日本有涉獵這樣的題材,但是中國大部份都是很反感甚至沒有這方面的教育的)。

這是我目前看到的第一部從故事開始到結束呈現了父母陪伴孩子從生到死的動畫。

主要說幾個點:

1.

一開始母親背著還是嬰兒的Kubo在海上逃難,那個時候母親都以為父親已經為了保護她們而「犧牲」了。隱喻一點來說,這更像是全職母親在家帶孩子,父親一個人在外打拼。動畫沒有更多的表達母親是怎麼把孩子帶大的,因為後期很明顯母親有痴呆的癥狀。但是動畫早期因父親形象的缺失,這就更像一個單親家庭。加上母親磕到頭,神志一直不清,反而要孩子照顧母親。
聽上去很狗血,非常像東亞(特別中國一些家庭電視劇)凸顯孝道的設定。但是這種故事的設定卻非常符合東亞文化對家庭的幻想和對孩子(盡孝)的期望。

2.

接著說Kubo去集市賣藝換糧食(用魔法表演紙人打鬥說故事)。紙人雖然沒有明顯表示會痛,但是會帶有目的性的(被Kubo操控)去殺害敵人,而結果是會戲劇性的用紅色碎紙當成血灑滿天空。而觀看的他表演的群眾中反而大多鏡頭都是成年人,其中一個成年男性看到砍殺一幕摀住了嘴巴一副要吐的樣子。反觀他作為一個兒童,似乎並沒有太多的感覺,而是更加投入的在如何說好這個故事。仔細想想就會覺得,一個小孩在這麼小就知道殺傷會帶來死亡,並且流血,卻依舊能冷靜的說完一個故事,也是被迫早熟。
(PS,紙人和minion屬性類似,包攬了本片80%的賣萌。可它的賣萌更有「技術性」。)

3.

我喜歡對白里有句台詞說,when you grow stronger,the world become more dangerous。
當你(的魔法)變得越強大,這個世界(反而)會變得越危險。
類似的句子出現在蜘蛛人里,不過相對更「正能量」,那句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對於我而言,前半句我會理解為,當你長大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充滿著危險。
我更喜歡這句話,因為我喜歡直接點破現實的真理。
當然,這部電影裡面還有一句話是,memories are powerful too。
即使你愛的人(家人)離你而去(往生),但是你們對對方互相的思念和愛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簡言之,這個世界最大的力量不是來自於他的魔法,而是愛與思念。
but of course magic is big part of it, and that makes the show happen, and more dramatic。

4.

其實電影看得不少的都能猜到那就是爸爸(美國動畫的套路),我對日本不那麼了解,但是就以我所了解的日本文化,最大的恥辱不是死(按道理來說中國人應該也明白這個道理,從歷史上來說切腹=榮譽,因為你覺得你死的很有意義,特別對於一個武士而言)。你不殺他,抽掉它的記憶,變成一隻蟲讓他苟活,這就是羞辱,應該比死難受。
但是即使變成了一隻蟲,他還是選擇了猴子。

5.

有的人也質疑說明明技能是琴藝施法還硬是要去找那三樣東西,最後毛用沒有為什麼還要去找,真是為了推動劇情而推動劇情。不過在尋找的過程中,母親說,當時自己選擇跟父親在一起,因為四個字,那就是:you are my quest(你就是我人生的目標/意義/征途)。而征途是為了把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並且在過程中認識自己,尋找自我。
因為最強大的力量一直都在身邊,就好像最後需要那個頭盔其實一直就在村子裡一樣。
而放棄了征途上獲得的武器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意義。
武器 = 暴力,而Kubo最後選擇了琴(自己和父母的記憶與愛)來打敗反派,這個選擇更符合東亞佛教/儒家文化的感化。
主流動畫裡被打敗的反派,要嘛變成煙火(看不到血腥),要嘛就關押到某個地方(讓反派搞笑一下或者暗示有第二部),只有這個地方有救贖:所有村民都原諒了反派,甚至說他是一個好人。東亞文化傾向於忍,而忍即推進到容忍,接納,給予他人第二次機會(理想化的看法,現實生活中當然是兩碼事)。
母親憎恨爺爺因為他奪走了自己丈夫的生命,和孩子的眼睛。
父親憎恨爺爺不讓他們在一起(並且換個角度來看不打敗爺爺就不能和母親在一起 = 父權的爭奪)雖然戾氣不高,畢竟是動畫,但是深入的話這部片其實完全可以成人化復仇向。
孫子憎恨爺爺因為就是他破壞了自己的家庭。
所以原諒不只是救贖了爺爺,也救贖了自己和自己的父母。

6.

東亞文化非常喜歡把神擬人化,潛意識裡神就是人,人就是神。
這個故事裡的設定是,被神挖走了眼睛你就能成為神,而神是完美的,不死的。
其實老爺子討厭父親是個凡人,害怕被打敗(死),看到了孫子之後奪走他的眼睛一個可能是怕他變得強大打敗自己,另外一個可能或許是因為如果不死,對方就能一直陪伴在身邊,可以永遠是一家人。(而第一種可能是典型的父權/食物鏈所描述的社會)
作為凡人的你會經歷生老病死,看到深愛的人離你而去,短暫的一生都是痛苦的。只有神能看到真相(雖然是瞎子)。
Kubo說,有眼睛才能看到靈魂,你想把我的眼睛奪走是因為你害怕我看到了世間的色彩。
最後Kubo把神變回了人。
老爺子只有一隻眼睛能看,一隻眼睛是被Kubo一開始劃傷的,而另外一只能看見的眼睛或許是之前奪走Kubo的那隻,也就是說,Kubo成了他(神)的眼睛。

7.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跟父母漸行漸遠,而他用來修復琴的線就是用的關於父母的回憶(遺物)
這是永遠無法被切斷血脈中的羈絆,再被他重新再連上。所以片名為什麼叫Kubo and Two Strings,就是為了點題Kubo和他爸媽。

最後,

為什麼我說這是一個悲劇是因為它拍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即是,父母是會離開你的。
當然這個故事裡表達的更強烈,父母的一生為了你,並且因為你,而死了。當然這個不是故事要傳達的理念和目的,但是確實是一個理解的方向。雖然主要還是因為故事設定而走的過程,可是對於東亞文化而言,似乎是一種所被廣泛接受的道德理念和三觀。所以孩子應該也為父母做出犧牲。(Kubo的眼睛被爺爺搶走了)
包括裡面幾次提到消逝的談話內容。
比如放水燈的時候是為了讓往生的人去他們該去的地方。
母親肉體的死亡(可能也因為魔法被分散出去,所以造成了老年痴呆的癥狀),之後變成了猴子,甲蟲問她為什麼不告訴Kubo她就是他的母親,她說因為她(在魔法用完之後)也是會離開的,不想讓Kubo太傷心。猴子等於是母親把自己的精魂或者某個部份注入到猴子木塑裡面。
在路上天空的鳥在唱歌,Kubo問鳥在唱什麼,我不記得猴子是說,是在為死去的人唱,還是為了帶領他們離開,差不多是其中一個意思。
最後父母雙亡。所以說其實整改故事都貫徹了死亡這個元素。

在船上一起吃飯的時候,Kubo很開心,因為以前他都是自己一個人吃(因為母親會進入痴呆狀態也就不存在任何的互動)現在有人陪他吃飯。讓我想起了最完美的離婚裡面那句,兩個人吃飯才是吃飯,一個人吃飯只是在吃飼料。
其實回頭想想那是很溫馨的一幕,即使他當時不知道座在他對面的就是他的父母。

最後從歐美文化中看到他們理解中的亞洲文化不是很有趣嗎?

----------------------

其實這個才是我的目的哈哈哈哈:

有個評論說
故事就是講述了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用愛戰勝了邪惡的故事。披著東方文化外衣,核心是歐美最流行的家庭觀念(這個好像還真是缺什麼就要表達什麼)。

我同意這句故事就是講述了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用愛戰勝了邪惡的故事。其他的完完全全都只是我的個人觀點,過激之處純粹是因為我不希望別人錯過這部好片。如果我寫的能夠激發別人去觀看的慾望,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哦。。。還有我寫爺爺真的只是因為順手而已。。。= L =
然後我對於亞洲文化的片面了解是因為我13歲就移民了。

其他的我就不回復了,謝謝抽出這麼多時間來看,因為我知道我寫的很長,而且很話癆。嘿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