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

喜福会/Clubdelabuenaestrella,El/Clubdelachance,Le

7.7 / 18,448人    139分鐘

製片: 奧立佛史東 導演: 王穎
編劇: Amy Tan
演員: Kieu Chinh Tsai Chin (Ⅰ) France Nuyen Lisa L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瘋瘋愛

2016-09-01 09:46:42

媽媽教得那些事


一直覺得,母女關係是一個很奇妙的話題。

那麼相似的兩個女人在一起生活若干年,會越長越像,還是會像睜著陽光生長的樹杈子,時不時地暗自較量,都不願辜負時光。

我一度認為父母生孩非常自私,孩子沒哭天喊地的降臨人世,卻幾乎都躲不過父母的雙重洗腦教育:要聽話,要長成我們期冀的人。

包袱蠻重的哈?

當然重,為自己活著,人生扯淡了,懊悔一陣,滿血復活的速度也許會更快;活著的成份里,如果加了「父母」的元素,那可不得了,做好一件事的標準,會陡然升高。努力吧,少年,你背後有兩雙焦灼眼睛趕得上朝鮮核彈發射的火力了,你只有一條路,就是往前走。
 
但是,轉念一想,這不是就是合乎常理的人生?大自然賦予我們這樣的傳承,又哪裡有自私之說呢?

大才女張愛玲在《心經》裡講述了一段畸愛,女兒和父親之間讓外人無法探秘的戀愛,很多人說這是張愛玲的戀父情節大爆發,我更傾向相信張愛玲太過依戀母親,卻得不到她的關注,乾脆把這種憤懣發洩在筆頭上。

晚年的張才女,一個人躲避在美國的小小寓所,心心唸唸的是能和過世的母上大人,徹底的暢談。

看完電影《喜福會》,我腦海里不停地閃爍著張愛玲這樣出身不俗的民國大小姐們,她們就是電影裡中國母親,在動盪年代漂洋過海到了美國,她們甚至相信只有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真正的美國人,才能在這個美麗新世界裡,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喜福會》的母女們,總是用英文交談,在美國的中國母親們,比在真正在中國的中國母親們,心裡憋著的一口氣,更沉。這口氣,她們希望自己的女兒通過「幸福「、」出人頭地「將它發洩出去。

四個母親,四種風格:

天生就有著獨立意志的林多阿姨,大小就被女兒許配給了土紳少爺,但她不要屈服命運,依靠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去上海的船票,也因此移居美國。要強的性格逐漸將女兒養成了外表強悍、內心卻對母親有著無限依賴的矛盾性格,女兒做的各種事都在討好母親,甚至嫁人,都是為了討母親的歡心。有一天,林多終於能放下一身要強的筋骨,真心祝福找到自己、不在依附母親的女兒,永遠幸福。
 
美多阿姨,一看就是身子骨特別硬的大小姐出身,她從小生長在要低眉順眼的大家庭里,因為母親是最小一房的妾,她壓根就沒太氣過頭來,直到母親告訴美多,自己是被強暴才答應做妾的,美多覺醒了:女人,要知道自己的價值。她千方百計教育「自認是一個100%美國人「的女兒,你價值連城,你要比所有人都要更加珍惜你自己。

看似柔弱的鶯鶯阿姨,依稀能從她的臉龐里,判別出當年的姣好面容。在這個看臉的社會裡,鶯鶯的美貌並沒有帶來幸運,嫁給舊上海的紈絝子弟,孩子出生不久,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對愛情抱著希望的鶯鶯被打垮了,她丟了愛情也丟了魂,到了美國,她依然鬱鬱寡歡,自己的女兒像不會打擾所有人的小草,孤單的生長著。鶯鶯終於因為女兒得不到尊重而找回了活著的魂:女人,要為自己爭取尊重。

最後輪到電影的女主角June審視自己的母親,她也是逃難來到美國,甚至曾經拋棄過一堆雙胞胎姐姐。像所有的東方媽媽,June的母親總是強迫她做自己不喜歡卻「我都是為你好「的事,在人前,母親很少讚賞June,甚至她過世,都沒有留下太多的」人生教誨「給女兒。可是June收到母親給自己的那片羽毛,卻恍然明白了:你一直都很好,你早已長成了媽媽希望的樣子。

看完電影,我特別希望《慾望都市》的作者寫一部四個紐約女人,終於厭倦了NYC的單身生活,轉身相夫教子,她們會給女兒們什麼樣的言傳身教呢?我不是Candice,沒辦法想像Carrie會不會繼續讓女兒愛MANOLO BLAHNIK的鞋子,不惜一切;Samantha會讓女兒以身試法,用身體去體會這個世界的美好,但是我相信,她們一定和中國媽媽們一樣,希望給女兒最好的,讓她們擁有獨立靈魂,幸福永存。

《喜福會》的核心,其實並非「母親和女兒「的和解,而是東西方家庭的教育理念大不同。我看完電影,並沒有因為自己身在海外,就無比思念起那個被我定義為」張揚舞爪「的母上大人,相反,我忽然理解了東方家庭的愛的精髓:潤物細無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