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熱愛十七--Being 17

当我们17岁/17岁的那些年(港)/Being17

7.2 / 6,810人    116分鐘

導演: 安德烈泰希內
編劇: 瑟琳席安瑪 安德烈泰希內
演員: Sandrine Kiberlain Kacey Mottet Klein Corentin Fila 亞曆斯羅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6-09-01 03:39:44

泰西內的耽美與致青春


什麼是17歲?17歲是白先勇筆下的寂寞,是流行歌曲中的雨季,是歐容鏡頭裡花容月貌、揮灑肉體的她,也是好萊塢開著外掛、重返校園的他。歌聲、文學、電影裡的17歲,是容納了成長與慾望各種洋流的海水。

但這些都不是泰西內的17歲。泰西內的17歲,是兩個喜歡大打出手的男孩被父母強迫著一起生活、結果愛上了彼此的故事。一個男孩叫達米安,金髮白皙、家境優渥還是學霸;另一個男孩叫湯姆,黑髮健壯、從小被領養,因為要兼顧農活學習很渣。外形、個性和階級完全迥異的他們只用了三個學期就從對頭變成了戀人,而發生在法國阿爾卑斯山麓的這個故事,從頭到尾沒有激起半點仇恨的漣漪。

等等,這確定不是腐女在寫耽美小說?它的作者真是法國手冊派導演安德烈·泰西內、那個曾拍出《野蘆葦》的泰西內?拿過坎城導演獎、七十三歲的泰西內?——這也是《當我們17歲》帶給我的最大衝擊:很難想像一位古稀老人會以健步如飛的身姿,帶來一個如此青春洋氣的故事,講述一段只存在於耽美中的男孩情誼。

耽美,是最直觀的印象,作為同志觀眾很容易識別出電影中的耽美成份。比如導演只用兩個鏡頭就講述了感情的變化:兩人打完架在山洞避雨,煙在嘴唇和手指間來回傳遞;達米安看著湯姆脫得一絲不掛、縱身躍入高山冰湖——從厭惡到暗戀的轉折由此確立。又比如爭議很大的床戲,完全就是一篇腦補出來的互攻文:先是黑髮XO金髮,然後金髮等到黑髮睡著了又XO回來,這種只存在於漫畫小說中的情節變成電影畫面後固然讓人忍俊不禁,也容易引發對真實性的質疑。

洋蔥如果剝到這裡就結束,對泰西內或電影來說都是不公平的。只有繼續深究才會發現,《當我們17歲》是非常有意義的——甚至可以說是近年來最有意義的——一場同志電影實驗。事實上它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課題:耽美化,能否成為同志電影的創作方向之一?長期以來屬於腐女特供的耽美文學是否具備變現為同志電影的潛力,從而讓耽美和同志兩種類型不再那麼涇渭分明?泰西內給出了他的思路,即:用寫實的手法來拍耽美,也許可以。

寫實,在電影中俯拾皆是。比如群山間放牛打草的南方牧場生活,達米安母親作為山村醫生上門問診的日常等(她給湯姆母親看病也是促成兩個男孩在一起的契機)。男孩們的心路更是濃墨重彩的環節,電影一點點推進他們從排斥到相吸的過程,同時又暗示其實一直有跡可循:達米安喜歡戴藍色耳釘、喜歡燒菜,牆上掛著大衛·鮑伊和《愛瘋狂》的海報;湯姆的性覺醒雖然比較遲,但鏡頭裡他常面無表情的窺看達米安。 最初觀眾以為那是厭惡,但逐漸就能感覺到目光中的艷羨情緒——因為差異所以吸引。後來達米安問湯姆為什麼針對他,湯姆說「我不喜歡你看我的眼神」、「我不喜歡你的耳釘」,各種敷衍的表情。事實上電影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基」調:學校籃球隊挑選隊員,兩個男孩都是最後才被選中;在套上不同隊服前他們其實有更多的相同——同樣的敏感、同樣的好勝、同樣的不合群,就像狼行成雙般發現了彼此。這樣的寫實細節和鋪墊就像一路撒下的小麵包屑,將觀眾潛移默化的帶入耽美的森林。如果說耽美是平步青雲的風箏,寫實就是那根細細的線繩,它讓電影的烏托邦成份一直牢牢的掌握在導演手裡。在如今耽美影視雨後春筍般湧現的中國,泰西內用寫實來拍耽美的影視實驗尤其具有參考價值。它意味著耽美作者必須清楚意識到意淫和現實的差距,並且願意用寫實的手法去豐滿細節、去縮小這個差距。《當我們17歲》是一杯考驗觀眾味蕾的雞尾酒,它的重要性不在於調兌出什麼,而在於調兌過程本身。它見證了一位畢生站在新浪潮光影中的老人問道於腐女、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精神。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僅以泰西內的前作作為參照系,自然就會錯判這部電影的意義。

在泰西內所有作品中,《野蘆葦》似乎是一道無法繞開的坎。《當我們17歲》從風格上游離了《野蘆葦》的恬靜詩意,但在很多地方依然看得到傳承關係。比如戰爭的陰雲永遠籠罩在青春的頭頂,戰爭以及戰爭帶來的死亡成為了男孩們感情嬗變的催化劑;女性都扮演了重要助攻角色——《野蘆葦》中是向日葵般的女孩瑪伊特,《當我們17歲》則是達米安的母親,這位優雅溫柔的女性與兩個男孩構成了互相扶持的穩定三角形;兩部電影都是HE結局,因為泰西內相信同志有獲得幸福的權利。但最最讓人驚喜的,還是在《野蘆葦》已經過去二十年、導演已經變成耄耋老人後,新作依然沒有任何惆悵和緬懷的遲暮氣息(這就比德斯普里欽的《青春的三段回憶》好太多了)。泰西內拒絕強加自己半個多世紀的過來人經驗,而是讓男孩們從心出發、不留遺憾的去愛。因為喜歡你,所以對你表白,至於你喜不喜歡我那是你的事情;你可以討厭我,但不能可憐我,更不能因為可憐我而喜歡我:這樣愛憎分明的感情無論是否帶有待美色彩,都是最乾乾淨淨的致青春。不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不是此情可待成追憶,不是站在歲月的年輪迴望青春的投影,而是真真切切活在當下、活在17歲的理想國里。最後湯姆在崇山峻嶺中一路飛奔,穿過藍天白雲,穿過綠樹濃蔭,撲到達米安身上和他忘情的擁吻,那種甜蜜足以讓觀眾感到炸裂般的歡喜。

而他們才17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