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倒帶人生 [2007]--Stuart: A Life Backwards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倒带人生:一段迷乱、疯狂的游荡岁月/斯图尔特:逆行人生

7.9 / 7,298人    92分鐘

導演: 大衛艾特伍
編劇: Alexander Masters
演員: 班尼迪克康柏拜區 湯姆哈迪 Nicola Duffett Claire-Louise Cordwel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舟菖蒲

2016-08-30 04:45:58

如果錯的是自己


1.
「是這個制度的錯。」Stuart在影片中無數次叨念著。他對著問晚安的警官豎起中指,在剛被免費安裝了心臟起搏器後,就想努力嘗試斥責制度的「不公」。這讓Alexander很不解:如果沒有這個社會體系,Stuart很可能已經因為肌肉萎縮症死去了。他實際上享受著整個社會帶來的好處,可為什麼他對這個體系還有憤怒?這憤怒強烈得讓他唾沫橫飛,但又模糊得缺少任何具體的支撐。

但後來Alexander明白了,Stuart從沒有真心責怪過這個「體制」。Alexander問他,如果可以改變生命中的一件事,他願意選擇哪件。Stuart卻回答說:有太多可以讓我輕易責怪的對象了,不是嗎?但我最想改變的,是我第一次開始使用暴力的那一天。

他一直知道錯的是誰。


2.
Stuart思考過,有很多很多人在童年都遭受了痛苦的經歷。如果向全世界徵集童年遭受的非人待遇,在卷帙浩繁的控訴中,他也會變得平凡。但作為千千萬萬「平凡」悲慘之人的一員,卻只有他最後落得如此境地,躲不開「黑霧」對自己內心的侵蝕。為什麼其他人最後都振作起來,作為一個普通人努力生活,卻只有自己不可以?他一定對自己非常絕望,絕望得瘋狂地用頭撞擊家裡牆壁。

Alexander一度以為,Stuart對自己的經歷已經「看開」了。所以才會在許多朋友面前,強迫Stuart敘說自己成年後的第一次犯罪經歷。他沒想到Stuart是如此抗拒回憶這件事——笨拙荒誕的滑稽感轉瞬間無影無蹤,只剩下一個坐立難安的,被自責榨乾的,枯萎的人。Stuart明白,在對妻兒的暴力中,自己沒有一絲一毫的藉口。而他從未對自己如此羞愧,從未如此害怕回憶起那天可怕的經歷。但也正是因為經歷的不可挽回,他從此再也回不到正常生活了,這讓他走上了永無止境的犯罪道路。內疚和自責讓他崩潰瘋狂,崩潰瘋狂讓他自暴自棄,自暴自棄讓他更加內疚,再也沒有一個閥門可以阻止他滑向深淵的螺旋。


3.
但為什麼,明知道是自己的錯,卻要說「這個制度的邪惡」?如同叫喊著「錯的是這個世界!」的中二青年。明明傷害他的,是自己的哥哥,以及少年學校的老師。他卻不願意不能大張旗鼓地恨他們,而寧願把憤恨發洩到社會體繫上。

我想,那是因為只有模糊而龐大的社會,才能支撐起他的憤恨。他無法盡全力恨自己的親人,所以只能拿著刀逼迫他們讓他自己離開,而不是揭發哥哥的罪行。在成長後,他也沒有讓傷害自己的人付出「代價」,他更擅長的是折磨自己而非他人,哪怕把自己割的鮮血淋淋,也沒有從回憶中獲取到一丁點他找到哥哥復仇的片段。也許他害怕自己對具體個人的憤怒,憤怒會導致他做出更無法挽回的事情。他怕他會殺了其他人。

可Stuart也不敢承認錯的是他自己。因為倘若錯的不是其他人任何人。那他所有的折磨、悲慘的境遇都只能責怪於自己。而如果他無法改變這樣的自己——狂熱的、無能的、愚蠢的、痛苦的自己,那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走向生命的終結。為了活下去,他一定要找到一個東西去責怪。所以他只能責怪一些他無法去傷害的人和概念,諸如無聊的中產階級,卑鄙的社會制度。他可以對其聲嘶力竭地怒吼,然後蜷縮著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當一切都無法再忍受了,他就割上自己兩刀,或者進行一次愚蠢的偷竊,當頭腦冷靜後再重新開始。

所以最後Stuart應當是自殺的,因為他最終接受了「錯的並非這個世界」的想法。他終於能夠平靜地接受自己的一生,明白中產階級也不是那麼愚蠢,這個社會制度還有溫情的一面。但也正是這些溫暖,以及Alexander的愛,讓他為自己澆築的最後防線徹底垮塌。

並不是接受到了溫暖的人就會變得溫暖,他知道自己還會發瘋,可能讓好友失望,可能讓自己厭惡。如果一切都無法挽回,那麼為什麼不在最快樂,最平靜的時刻,讓一切成為永恆呢?


4.
看到電影之後,我閉著眼睛回想。除了Stuart神經質般的語調和佝僂的脊椎,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哪怕是他,也曾有願意與之共處一室的妻兒,有一同出生入死的搶劫犯好友,更別說人生最後遇上的Alexander。無論最後結局如何,他終究曾被人愛過,被人相信過。當站在鐵軌上,他會回憶起第一次與妻子做愛,第一次胖哥們身邊等待搶劫號令的發動,第一次在書房裡Alexander那些時刻嗎?他是否會覺得,那些記憶讓自己覺得安全。

但很多人都不明白,美好的記憶終究沒法讓他從鐵軌上離開。因為如果一個人缺乏自救的能量,那所有從別人身上獲取幫助的結果都會變成災難。沒有人是另一個人的永動機,所以妻子會出走,朋友會消失,收留他的夫婦會進到監獄。Stuart會認為,這一切都是他的錯。然後再度回到麻木不仁又歇斯底裡的生活里。

我也想起另一部類似的傳記性電影《昨天》,講述中國演員賈宏聲抑鬱症後的生活。賈宏聲沒有Stuart那樣的悲慘經歷,他的憤怒和痛苦更多是憑空而生的,沒有來由的。觀眾更容易體會到他父母而非他自己的痛苦。如果說《倒帶人生》給我們留下的切麵是一個「值得」痛苦的悲慘人生,那《昨天》則呈現了徹底混亂而不知所措的另一面。可是這兩面都足夠真實。誰又能說Stuart所有的痛苦都有一個邏輯上的原因呢?


人的一生往往由無數的理由構成。我們不但用理由說服別人,也說服自己。「因為這樣對,所以我才應該這麼做。」哪怕是很多殺人犯,也有一整套的理由讓他能直面審判。可我們大部份人都未曾經歷Stuart的內心。他最後放棄了理由,放棄了為自己辯駁。如果錯的是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和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再也無法挽回。他最後選擇了終止暴躁,好好地休息一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