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 Star Trek Beyond

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星际迷航13:超越/星际旅行13:超越太空

7 / 258,680人    123分

導演: 林詣彬
編劇: 賽門佩吉 Doug Jung 羅柏托奧契
演員: 克里斯潘恩 柔伊莎達娜 伊卓瑞斯艾巴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6-08-22 06:35:00

探索、發現、戰鬥、結盟!暢遊在曲速時代下的精靈


文/夢見烏鴉

去了《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的首映,回來第一感想,這才是今年最好的科幻電影,為什麼這樣說?


 
記得之前看過一部極客電影,《星戰迷友》,片中一幫《星球大戰》的粉絲跟《星際迷航》的粉絲發生了爭鬥,基本代表了兩套太空電影IP不同的理念。

同為太空歌劇類作品,《星球大戰》與《星際迷航》其實是不同的,這個不同體現在對太空主題在文化與精神上的側重。 如果說《星球大戰》在人類現有文化基礎上,依靠無窮的想像力,構架一個我們永遠無法達到的未來世界;那麼《星際迷航》就是在我們現有人文認知基礎上,依靠對未來科技文化等方向的希冀,構架了一個我們未來所希望達到的未來世界 ——「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次時代科幻+原初核心回歸
從觀眾的角度,科幻電影史上最長壽的IP,誕生在科幻作品黃金時代,發展到如今的次時代,電視劇播出40餘年,歷經30季,共計725集;電影版歷經20餘年共計13部,世界星迷不計其數,影響了一代人。

從作品本身的角度,《星際迷航》是人類對自己在未來太空中的生存狀況進行的樂觀大膽的想像:未來人類不僅實現了曲速飛行,跨越了星際距離鴻溝,而且和星際間多個高等文明有效交流,以致於形成一個星際聯邦。
 

從劇作者的角度,當柯克船長率領的進取號飛船每接觸一個新的文明,其實是編劇的一次對未來的暢想,即,假如人類文明像這個星球上的模式發展,會出現什麼問題。看似是外星球的事,但思想核心都是對人性本質,對人類社會及文明的反思和探討。

而從片中角色的角度,而進取號船員的行動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則是暢想藍圖的執行者,表述者和見證者。

這就是超越宗教、國家、民族,出於人類的良知與理性之價值觀念,我們稱之為普世價值。《星際迷航》系列發展至今,就是在一個科技極為發達的體系之下,明確而言是在系列中的「曲速文明」之下,在未來世界的普世價值。
 

探索、發現、戰鬥、結盟,是《星際迷航》的主題,傳統的探索、冒險和人文精神,是一貫的核心。

也就不難理解《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的衝突來源,這裡就不劇透了。

本片可以說是一部「回歸原初+與時俱進」合體的作品,比起重啟後的第二部《黑暗無界》,後者系列傳統的探索、冒險和人文精神被淡化,變成純粹的動作片。而這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讓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原初系列的感受,探索的主題、對待萬物人文的精神,同盟之下的協作以及進取號的團隊友誼,同時又兼顧次時代科幻電影的視覺衝擊,林詣彬對動作場面的駕馭,頂級的視覺效果,快節奏的故事推進,這些都是當代科幻電影的一貫作風。


 
作為一個誕生了半個多世紀的科幻作品,我們不可能苛求在這個時代,本片如同當初那樣的以超級嚴謹的態度去完成故事的主題,但我們還是希望在這個科幻電影成為爆米花的時代中,能夠在這個特殊的「Star Trek」命題之下,找回這個系列有別於其他科幻電影的獨到之處。
 
作為粉絲,對《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這種形態的呈現表示接受。



本片沒有退化成單純的科幻動作片,而是在該系列一貫風格基礎上,具備了科幻動作片的特點,主題還是「進取號」第一次探索宇宙。它的五年任務,是去探索這未知的新世界,找尋新的生命與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然而之所以讓《星際迷航》系列有著如此特殊內涵,不得不聯繫起其作品誕生之初的意義。

普世價值的烏托邦

二戰結束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電視機、照相機等產品走進入們的生活,載人火箭、登陸月球等太空活動日益展開,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科幻作品迎來了自上世紀20、30年代之後第二個黃金時期。



《星際迷航》的小說誕生於1966年,當時的美國正夾雜在越戰與冷戰的雙重陰影下,很多作家就把自己對和平世界的嚮往寄託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吉恩·羅登貝瑞就是位列其中。他在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樂觀的未來世界,在那時人類已經戰勝了地球上的疾病、種族、貧窮、偏執與戰爭。主角們探索銀河系,尋找新世界並且與新的文明相遇,同時傳播了和平與理解。

說穿了,《星際迷航》小說中的世界就是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烏托邦時代。這樣的和平年代是建立在第三次世界大戰(2026年-2053年)之後,百廢待興,更加能體會當時作者對和平的期望,對戰爭陰影的恐懼。《星際迷航》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地球萬眾一心,全宇宙建立家庭」的體系,也就有了「星際聯邦」的誕生。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的主題同樣也是如此,電影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邪對立,只有立場不同之分。普世價值和征服無限的立場分歧之下,形成了電影的故事基礎。

曲速文明下的聯邦

《星際迷航》系列的世界觀建立就是「曲速文明」。


 
曲速是本片世界觀的基礎,但這個概念複雜的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一種在被壓縮的時空中航行的技術,其原理就是依靠星艦的反物質能量引擎製造一個人工立場,讓時空扭曲,在扭曲的空間中可以達到幾十倍於光速的速度。曲速共分為0—10級,除了0級、10級只是理論之外,隨著級別的升高,速度也會越快。
 
讓我們看看原著小說中是怎樣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地球窮的叮噹響,要啥沒啥。在2063年,一位叫做澤弗里·科克倫的神經病發明了地球上第一艘可進行曲速飛行的太空船——鳳凰號。當「鳳凰號」在大氣層外完成人類的第一次曲速飛行時,吸引了尖耳朵星人瓦肯族,後者表示:「沒想到這麼落後的破地方竟然還有這麼高端的玩意」。隨即光臨地球,與人類完成「第一次接觸」。


 
瓦肯人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幫助地球人完成家園的重建,人類擺脫了貧困、疾病和饑荒。而且曲速飛行開拓了眼界,地球進入「曲速文明」時代,越來越多的星球和外星人被發現,一個個和平結盟條約被簽訂,「宇宙人民是一家」的星際聯邦正式成立。
 
「曲速文明」的接觸策略是受到瓦肯人的影響,與外星種族發生「第一次接觸」,第一次接觸是指兩個在之前從未見過面的種族或勢力,通過雙方偶遇或一方訪問等方式相互了解到對方的存在。

這一點表明了聯邦立場:應首先建立和平的關係,而不是在誤會中發生衝突與戰爭。雖然《星際迷航》系列伴隨著不斷的探索,與外星人一言不合即開戰,但其結果就像《七龍珠》中的孫悟空一樣:「你打不過我,咱倆可以成朋友,我打不過你,我回去修煉,直到打敗你,咱倆還能成朋友。」於是,很多奇形怪狀的外星人加入星際聯邦,後者也不斷壯大。


 
這與《三體》中的「接觸符號理論」完全相反。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為我們詳實的展現了「曲速文明」之下的策略,與未知文明相遇,第一場必須是戰鬥,無論是大反派還是婕拉都是這樣,隨後通過深入了解,建立友誼,最後成為同盟。
 
這是曲速文明之下的普世價值。全宇宙文明融會貫通,形成一個無差別交流的世界。


 
也就有了不願意改變生活態度的瓦肯人,變成了星海遼闊的羅慕倫帝國。如維京人一樣的崇尚戰鬥的克林貢人是星際聯邦的最大對手。如同殭屍一般的博格人,是整個宇宙的敵人,迫使人類與克林貢人放下對立,組成全新的聯盟一同對抗博格人。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的劇情衝突同樣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本片中的反派,幾乎是博格人的模板,對能量的蠶食、對資源的掠奪,然而真正的目的,結尾之處的反轉,看過電影之後就明白了。這也是《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在這個動作片模式下,對系列傳統核心的回歸。
 

PS:09年重啟第一部中的小吉姆柯克飆車的那首名曲《Sabotage》本作回歸!響起的時候整個人都燃了,話說Beastie Boys 的歌在這三部里都出現了,第二部是《Body Movin'》。

PPS:只是劇透一點,進取號墜毀了,結尾之處新的進取號誕生,編號有特寫——NCC-1701-A。這艘星艦在老版電影中於《星際迷航4:搶救未來》出現,《星際迷航6:未來之城》後退役,小說中後來被解除封存,並在防衛Chal星的戰役中被摧毀。

在下一部《星際迷航4》中,登場的將是這一艘星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