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的救赎/月黑高飞(港)/刺激1995(台)

9.3 / 2,890,316人    142分鐘

導演: 法蘭克戴瑞邦
原著: 史蒂芬金
編劇: 法蘭克戴瑞邦
演員: 提姆羅賓斯 摩根費里曼 巴布甘頓 威廉山德勒 克藍西布朗 吉爾貝洛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棠

2016-08-18 05:35:35

我們都需要一場越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人說1994年是電影界的一個黃金時期,的確,在這一年湧現出來的電影,部部都是耳熟能詳的傑作,像法蘭克的《肖申克的救贖》,昆汀的《黑色追緝令》,還有羅伯特的《阿甘正傳》,都成為了95年奧斯卡獎的角逐影片,作為觀眾與影迷,我們都知道在這三部影片中,無論是哪一部獲得了這個獎項,那也都是實至名歸的。
這其中,我們來談談唯一一部沒有女主角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這部改編自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作品《麗塔海華絲及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背後,彷彿一直有著一股洪荒之力在支持著,讓它連續二十年來都佔領著影史中TOP 250榜單,且絲毫不受後來之作的動搖。作為一個剛剛畢業的高中生,見識與見解的狹窄度使我在面對這部影片背後更為廣袤的一個世界時,不禁為之驚嘆。

想必看過影片的大家都會對肖申克中的經典台詞映像深刻。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這段關於體制化的見解是深入骨髓的,就像影片中的安迪通過監獄廣播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個場面,攝影師羅傑·迪金斯很好地將導演壯麗的想像放進了螢幕中,通過鏡頭緩慢而又莊重地向人群上空移動時,我能感受到自由之翼的撲打,瑞德口中那些關不住的鳥兒,此刻就像掙脫開了牢籠,隨著音樂的旋律和眾人的注視飛向了自由的天空。這是監獄裡的人對高牆外世界的一種嚮往,是對自由的影射,也是安迪試圖喚醒人們被體制化的麻木內心所做的努力。
我們何不也是生存在一個體制化的世界裡,並日漸對體制化施加給我們的束縛產生依賴性,這是一種類似斯德哥爾摩效應的人質情結,作為學生會被教育體制捆綁,也會被考試制度馴服,叛逆的思維讓學校有時在一些學生眼裡也成為了一所擁有高牆的監獄,有人抵抗也有人逃離,但無濟於事的,到最終大多數人還是臣服在了高考之下,y因為這畢竟是優秀的現代體製為我們篩選的有效成長途徑。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曾經像華萊士臨刑前那樣大喊過:Freedom!但又有多少人主動去尋一把鑿石錘,花費無數個日與夜,去為自己鑿開一條掙脫體制通往自由的道路呢?

影片中那個監獄圖書管理員,被假釋後因再也不能適應獄外的生活而選擇自殺,這便是被體制化的可悲之處,人生中,我們也是經常惶惶地站在一個體制的出口,茫然失措不知該何去何從,再目標明確的人都會有過這樣的時刻,而我們沒有承受不來的原因,我想那大概是因為我們只是從一個體制中,走入了一個更為龐大的體制。

影片中所體現的體制化只是其中的一個社會揭露面,也是史蒂芬·金對人性陰暗面的一次成功探討,他的作品很少具有的明亮色彩,而這部影片中,希望正是最明亮的那一抹光。台詞的重複展現,像安迪所說的:「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記著,希望是件好東西,沒準兒是件最好的東西,而且從沒有一樣好東西會消逝!」這些話在深人人心之時也為影片的結尾作了最好的鋪墊。
這樣的結局是美的,桑格塔寫過:「美不存在於最佳瞬間,美存在於流動的變化中。」從安迪成功的振奮人心,到日哈達尼亞小島上重逢的相視一笑,這樣美的過程都處於一個不斷流動的狀態,需要一個奮鬥與尋找的過程。
在美劇《越獄》將要復出的年份,我們是否也需要一個過程,去掙脫,去尋找,或是去爭取?願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場越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