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盜墓筆記--Time Raiders

盗墓笔记/盗墓笔记电影版/TimeRaiders

4.8 / 852人    124分鐘

導演: 李仁港
原著: 南派三叔
編劇: 杜俊 孫武
演員: 井柏然 鹿晗 馬思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禿啊禿我的驕傲

2016-08-06 16:49:52

盜墓筆記電影分析,你真的看懂了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劇透版原著向分析。

如果說白天只是看了一個故事,在晚上細細回想時,才能發現驚喜。

三刷完畢,從第一次的懵逼,到第二次的理解,到第三次的會心一笑。不是說完全明了了電影所想傳達給原著黨的意思,但某些伏筆,確實只有原著黨才能讀懂的。為了防止出現缺漏,我大概理一下劇情發展,從中找一些細節。

1.50年前裘德考與張起靈在康巴落初識,引出24張銅片,引出張起靈這一人物。
其中在張家本家接受麒麟紋身那一段,讓人不禁想到三叔之前說過的一句話,「但紋麒麟者,必踏火焚心。」此段故事發生在吳邪講故事之前,也就是吳邪並沒有開始敘述他的故事,可這其中卻出現了在故事中才有的24張銅片。這是否有可能暗示了書中沒有講到的片段?
24張銅片影片中並沒有展開來講,但我們能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七星魯王宮中所寫的「戰國帛書」是鐵面生記敘自己所修魯殤王的墓所經歷的事件,而這24張銅片也同樣記敘的是鐵面生因修建蛇母陵所困所要傳達給後人的線索。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戰國帛書=24張銅片,當年在最大盜墓事件中,吳老狗的戰國帛書被裘德考騙走也可以佐證這個推論。而當時最大盜墓事件的領頭人書中記載「不足30歲,有奇長手指」,以霍仙姑等人見到小哥的表現來看,這個領頭人就是小哥。那麼,這一段就是書中未寫到的,在裘德考騙走帛書之後,張起靈曾找過裘德考,試圖補全餘下的帛書,解開謎團。

2.吳山居的鋪子,見到作家,講述故事,推銷笛子。
這段吳邪正在拼湊什麼東西,第一次看時只注意到上面的麒麟紋身,第二次第三次看時,刻意數了一下個數,剛好24張,對應的也是24張銅片。忽然想到官方發佈的海報中,吳邪的手下,拼湊的也正是這銅片。
但官方的宣傳語是這樣寫的。「11張銅片列陣齊排,獨缺一隅的「雙選題」和銅片上的遠古圖案神秘詭異,是逆天千年的墓宮「秘匙」?還是移花接木的奇幻冒險? 鐵面生神秘面具與遠古制銅工具遙相呼應,神秘之手似難抉擇手上的兩張銅片,究竟誰才是終極「秘匙」?12張銅片拼合解封,千年密咒終將揭開,是與鐵面生的相輔契合?還是破解銅片的塵封密令?」
這裡卻又變成了12張,但有一個詞我們非常熟悉「移花接木」,在七星魯王宮中,戰國帛書也被小哥盜取並移花接木過,因此產生疑點。而在上一段劇情中,小哥補全了最後一張銅片並且一定拿走了它。在這裡拜託即將要刷的小夥伴幫忙留意一下銅片個數,假設我數的正確,最後吳邪手上的「雙選題」也對應的是魯王宮的劇情。

3.至此故事開始。先是吳邪來到小時候的祠堂,在面具男的追逐下還給了那件藏具,但留下了一片銅錢。
銅錢一面寫著「老九門」,一面寫的翻譯的是「relief(痛苦,負擔的緩解或解除)」(原諒我認不到那是什麼字)。注意,吳邪之後說,這個面具男一直一直在他的腦海里存在著,怎麼都擺脫不掉。我們都知道電影是吳邪講述的故事,其中穿插著許多他在現實中心境的變化。那個面具男之所以一直不走,就是要拿回那塊銅錢。
吳邪在小說中深陷老九門所留下的宿命,這是他們各自命運的黑布,命運如鉸鏈般將所有人捆綁而動彈不得。這是這麼多年纏繞在吳邪心上的一個「心魔」,他掙脫不掉,這就是銅片寫著「老九門」的含義。
而另一面的「relief」,也正是吳邪所想要追求的最終局面,他不用再背負太多孤獨與黑暗,他可以真正逃脫這種安排。這枚銅片的伏筆非常多,最後總結再議。

4.16年後,寡婦墓取得鑰匙,解謎。
在這其中我只說一個細節,那就是吳邪拿下那個鐵面生面具後,居然就這樣把他戴上了,無任何猶豫。畫面剪切中兩個時空交錯,小說中吳邪與鐵面生幹著一樣的事情,戴著同一個拿起這枚鑰匙——他們都想要擺脫宿命的安排。這也是一個伏筆。
裘德考發現這個消息是在新聞上看見的,所以不存在裘德考故意引導。但那個樓梯入口做的太人為了吧,像是故意掩蓋後的。

5.黑金古刀,塔木陀開始盜墓。
吳邪與小哥相遇那點,小哥先注意到吳邪的脖頸上有掛繩,而銅片是隱藏在衣服中的小哥怎麼知道的。注意小哥還給吳邪時,正面朝上的是「relief」,小哥將這種「緩解」重新還給吳邪,暗示著小說中吳邪此時還沒有真正步入陰謀之中,他的那些背負依舊沒有真正顯現。小哥將銅片還給吳邪是為確認銅片,而如果是之前不相識的為什麼要在乎這枚銅片。沒有人覺得面具男的袖口和小哥的袖口很相似嗎?都是毛誒。

這裡先說明一點,因為審查的原因,周穆王只能被稱作「象王」,西王母只能被稱作「蛇母」。
之後還是按書中所稱敘述。
(一)剛進墓時前後無限延伸的場景,這與九門祠堂中被鏡面反射無限延伸的祠堂相互對應。
(二)吳邪被捂嘴巴,這裡對應小說中療養院的劇情。之後老吳和老張說了一段話,這段話第一次看時我被尷尬致死,全程躺平,不知道為什麼,看見他兩個銅礦我就尷尬。但二刷才留意了一下話的內容,這裡吳邪問「我叫什麼名字?」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吳邪擔心小哥的失憶症又犯了,忘記了他的名字,這與書中吳邪擔心小哥失憶如出一轍。
而且這裡,小哥居然十分爽朗地笑了出來。很多人被這個笑雷的飛起,但如果想想劇情,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第一、此時的老張,還是藏海花時期的老張,才活了不到50年(對他來說已經比較短了),在心中沉澱的東西不如書中第一次出場近一百歲多,是有可能笑的。第二、在這裡,作家打斷吳邪說他聽說張起靈不會笑,吳邪就說,你怎麼知道他不會笑,也許他的內心在笑呢,你只是看不到而已。38歲的吳邪,把這麼多年對張起靈過往的理解,重新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會痛會笑的張起靈,他終歸是一個人,不是石頭,吳邪始終都是明白的。

(三)迎賓殿。
這一段眾人的心魔很有意思。

首先是吳三省,他的心魔是女粽子,可他所想真正是女粽子嗎?我們知道,此時小說中的吳邪並不知曉三叔的死活,而為何吳邪敘述的故事中給吳三省安排了女粽子這一心魔呢?吳三省與陳文錦有著深刻的感情,在塔木陀中,文錦深入隕洞,而之後從黑瞎子帶出的資訊中可知,吳三省也準備深入西王母宮,並且一去不復返。吳邪在蛇沼中發現文錦身上已經有了禁婆的暗香,就算吳三省最終找尋到文錦,她或許也已經屍化了。

其次是大奎。原著中大奎因不小心中鱉王毒而死,大奎的形像一直是表面力大好強,但本性懦弱膽小,甚至最後將死之時準備抱住夥伴同歸於盡。而電影中的大奎是為了救潘子而死,為了兄弟信義而死,這裡安排獅子(勇猛無畏)作為他的心魔,也說明了吳邪對於大奎的悲憫之心。大奎在賀歲篇《螺螄棺》中就已經跟著三爺做事,與潘子也肯定是過命交情,相比小說中突然死去,在吳邪的心裡,大奎也永遠是那個尊他一聲「小三爺」,他沒有了懦弱與自私的黑暗面,最終結局也算是死也瞑目了。

潘子的這一段心魔很多人覺得奇怪,他居然會對木俑大叫:「不要過來不要過來。」在我們的印象中,潘子是天不怕地不怕,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相比大奎在故事中的「完滿」,潘子原本的「完滿」卻被吳邪缺少了一塊。我個人理解是,這仍舊是吳邪的悲憫之心。吳邪心疼那個無論什麼時候都鋼鐵之軀的潘子,心疼那個永遠會擋在三爺與小三爺之前浴血奮戰的潘子。潘子在山洞的縫隙中,在早已預知自己的結局時,在無數臨近死亡的時刻,是否會默默地膽怯,小心翼翼地害怕呢?

最後是吳邪,長大的吳邪心魔仍舊沒變,而那個面具男也如影隨形。宿命依舊在纏繞著他。

而這一段小哥對於墓的熟悉引起吳三省等人的懷疑,這也對應的是七星魯王宮的劇情。

(四)屍蟞
這裡吳邪給自己加上了特殊技能,救下所有人,這也是吳邪的真實所想,如果當初下墓時,他能有一兩樣絕技,他足夠有能力,是否很多事就不會發生,很多人也不會死去。
隊友遇險,只有吳邪一直在拉扯三叔的袖子請求救人,吳三省在這裡狠狠地刪了吳邪一個耳光,這也代表著在小說中,無數的現實給了吳邪一個狠狠的耳光——你不是聖母,你救不了所有人。

(五)裂縫
如果是南派的寫作風格,此時絕對不會磨磨唧唧,離那麼近吳邪一躍就可以化險為夷。說明這一段設計,是有深意的。當然不排除我們可愛的導演覺得必須給瓶邪加戲的慾望。其中吳邪最後有一句話,「我不後悔走進這個墓」,這也是吳邪至今為止的心理獨白,七星魯王宮對他來說是一切噩夢的開端,他從盜墓筆記剛開始的逃避,最後慢慢蛻變成接受現實並且敢於挑戰現實的吳邪。「這個墓」解開的就是他的心魔。

(六)植物人
胖子的頭套在瓦罐里,算是原著小彩蛋。

(七)蛇窩
這裡裘德考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他對小哥說,你帶著你的心魔到蛇母陵殺死它(大概這個樣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句話,小說中小哥的心魔就是家族的背負,而電影中這種感覺減淡了,但還是必須得提醒一下,這是吳邪的描述,他為什麼要在這一段引出小哥的心魔呢?

6.閃電重金屬決戰場
最後決戰場的場景變化非常快,甚至是凌亂的。
首先來談談小哥與周穆王(象王)
在電影裡和小說一樣,同樣是由周穆王設下的前年計劃,小說中吳邪最終掉入了這個兩千多年前的陷阱,電影中應該是全人類都捲入了這場陰謀(吳邪你超級英雄夢做多了吧)。
看似這麼扯淡的劇情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當周穆王問你為什麼要阻止我的長生,小哥說我這是替天行道,非常符合七星魯王宮中小哥掐死魯殤王時的厭惡:「你活的夠久了,你可以死了。」而三叔在一次訪談中回答為什麼小哥這麼恨魯殤王,回答是因為整個張家的詛咒都來自這個人。那為什麼電影中不直接採用呢,背景設定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是書中一直存在的一點疑問。
在沙海中給黎簇講課的老師說,(周穆王)為了這個陰謀,將所要透露出的資訊寫入到了魯黃帛,隱藏在一個又一個的墓穴中。在汪家的體系中,寫戰國帛書的是周穆王,利用魯殤王得到玉俑的也是周穆王,而我們都知道周穆王的年代(前974年)到戰國帛書時期(前475年)有五百年的歷史,這是不符合常識的。
在張家的認知中恰恰相反,寫帛書的是鐵面生,最終得玉俑的也是鐵面生。為何兩家的歷史認知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吳邪在38歲時早已知曉了一切真相,他所掌握的是全部的資訊,他肯定知道是哪一家的認知出現了問題。而他這樣安排正是另有深意。現在再回想一下借裘德考之口對小哥說的那句話,「把你的心魔帶到蛇母陵殺死」,張家的歷史體系出現錯誤,也就是小哥一直恨錯了人。小哥的心魔一直就是家族的背負,而家族的詛咒其實是來自於周穆王。
在吳邪虛構的故事中,小哥能夠直面,能戰勝他真正的心魔。這也可以當做當時吳邪在去往長白山前許下的夙願吧。

其中有一段吳邪和胖子爬鐵鏈的一段戲,對應的是七星魯王宮中爬九頭蛇柏的劇情。

在吳邪與小哥終於同騎旋風小飛輪的時候,不要被打光和音樂所擊倒,注意台詞。小哥說,我從你身上悟到了一個道理,就是人要去想像。我想說三叔絕對不會寫這樣意識流的台詞,不過意思傳達到就行。給這句話換個說法,就是人一定要學會去突破環境的限制,這麼多年,只有吳邪敢於真正擺脫所有的枷鎖。老一輩人之所以窮盡畢生也不能逃離,就是因為不敢想,只能在大致確定的範圍內做出抗爭。
這就是吳邪在內心想讓小哥明白的道理,「小哥漫長的人生里,每個階段重要的人都有不同,但都沒重要過他的宿命。」現在,他再也不用背負如此苦痛的宿命了。
現在知道為什麼吳邪要在講故事的時候戴上鐵面生的面具了嗎?
吳邪在《十年》中說道:「我願意最後成為最後一個三叔這樣的人(帶上面具),即使這樣會帶來自我厭惡,好就好在,只要直面面對,這件事情,也就塵埃落定了。」


小哥在迎戰之前又說,我只要你那枚銅錢。這裡也就對應了吳邪心魔中一直尋求這枚銅錢的面具男,就是小哥。在吳邪最後拋出銅錢時,表情不是慌張和痛苦,相反是平靜與解脫的。吳邪終於給出了這枚銅錢,也就意味著他不用再背負九門的命運,最後印在螢幕上銅錢的那一面,也正是「relief」,吳邪從這場纏繞他十年的心魔解脫出來了,這完成的是吳邪的自我救贖。他把這一面留給小哥,也就像小哥當時將這一面留給他一樣,希望小哥也能獲得解脫。最終小哥留在墓里,對應了此時的小哥還在長白山中。但這又有什麼問題呢?該結束的,已經結束了。

7.最後兩分鐘。
①首先是西王母的指甲與九門評彈女人的指甲類似,應當是某種宿命的暗示。
此時評彈正唱到「鏡花水月不需尋 回首空門聖靈起 本是無邪帶點真。」

「鏡花水月」指虛幻景像,但這裡並不是指吳邪塑造出來的虛幻故事,而是指圍困吳邪的心魔。虛無縹緲漂浮不定,吳邪這十年都一直在尋覓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此時此刻,在去往長白山的前夕,一切塵埃落定之時,終於「不需尋」了。這是吳邪與自己的和解,十年之間他必須策無遺算,割裂自己的本性,慢慢變得像塊石頭,但他「本是無邪帶點真」啊,他選擇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的心境得到復原。
感覺熟悉嗎?

「拆就是為了復原,復原就是為了拆嘛。」

用三叔的話來說,他由以往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變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後的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了。

②吳邪和小哥握住手的切換。
從最初裂縫時的錯過,到飛輪時的相握,最後一個鏡頭居然是一副油畫。油畫中的上帝站在高處向亞當伸手,而上一個鏡頭中吳邪正是站在高處向小哥伸手。我們都知道小哥是一個強大如神佛的男人,此時的吳邪卻站在到了上帝的位置。在吳邪架構的這個故事中,他說他要罩著小哥,他也說到做到了。
幻境中吳邪說過「他(張起靈)生活在我無法理解的世界裡,我永生也無法與他比肩。」這是在計劃進行中間吳邪的想法,而在一切結束之後,吳邪已經可以非常平淡地對小哥說出:「你是一個病人,你可以休息了。」這樣的話。他的心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吳邪在某一層面上所做的事,就是小哥的「上帝」,他完成了對小哥的救贖。

③閃回三叔堂口兩人相遇,現在這一塊已經十分清楚不用多說了。
注意表情,先是小哥注意到不對勁,轉過頭看到帶著鐵面生面具的吳邪。再是吳邪有點暗笑地轉過頭,看到的是面具男,也就是小哥。
「你們所謂的進去,就是我的出去。」
他們早在相遇之前就種下了心魔,但正是因為這種相互救贖,他們在最終都走出了各自的心魔。再回首,一定又是另一番情景。

浮生若夢夢浮生,真作假時假亦真,人生如鏡鏡映入,但願是影避風塵。

這部電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講述書迷與書的關係。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十年如恍然一夢,書中的情景故事,也能在生活中略知一二。但願往事如煙塵,永遠給自己留一塊空間,讓人沉在這書里,大夢一場。


如今如果一個影評對電影不噴口水,都上不了熱門吧。呵呵。
另部落格上如果你看到這篇分析,那也是我發的,不存在抄襲無授權的情況。

——————————————————————————
8.7增加修改

1.「relief」那一面寫的是「淡化」,符合猜想。

2.潘子心魔中的木俑,排列整齊手執武器,可以看做是士兵,也就對應了他當年在越南戰場上遇到的越南兵。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戰友伏屍千里,埋骨他鄉的場景,依舊如夢魘般攻擊著他。
原著中胖子曾經點明過潘子永遠第一個衝出去的性格
胖子對我道:「這叫做自我毀滅傾向。我很了解,我有一死黨,以前也上過戰場,和他一個班的人都死了,而且死得很慘,他退伍後就緩不過來,老琢磨當時為什麼死的不是他,好像他活下來是別人把他開除了一樣,和我倒斗的時候,幹起事情來拼了命地找死,什麼危險幹什麼,其實就是想找個機會把自己幹掉。這種人就是得有個記掛,否則真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
在三叔潘子的祭文中吳邪也說:「我想起這十年里,我以為熬不過去的日子也很多,那種窮途末路的時候,我都會有解脫感,好多事情,我真的不想一個人做。如果死了我可以去找他們,他們會管著我。」
吳邪一直將身邊人的離去歸罪於自己,如果潘子不再事事衝在前面,是不是就能娶個媳婦,平平安安地過完下半輩子?至少,他還能活著。

3.如果說吳邪和張起靈早已被宿命捆綁,胖子才是整個局中與他自己毫無關聯,可以隨時隨地撒手不管逍遙自在的人,可他卻選擇留下來。即將到來的長白之行兇險無比,生死未卜。胖子,那個能承受一切痛苦又能化解痛苦的胖子,如果一開始就不再與自己有太多交集,如果能在危險的時刻轉身離去,他就不用時時受到死亡的威脅,不用失去自己最愛的人。

4.三叔在今天的簽售中提到電影中還埋了一個時間梗。裘德考懷錶的時間,作家與吳邪相識的時間,吳邪出生的時間,甚至是蛇母陵的形狀,都有所暗示。希望大家一起開腦洞,仔細看看,電影的細節其實很有意思。

5.摘一段三叔訪談。
每經影視:你是最大的原著粉,目前電影呈現出來的效果,從原著粉的角度看你滿意嗎?

南派三叔:要看你到底多了解這本書,如果你非常了解這本書,你會從電影后面看到我,在電影后面,你會看到每一個細節我在如何詮釋原著,包括各種書里書外的關係。這部電影的核心是體現讀者和電影的關係,是亦幻亦真的狀態,你看完之後並不知道講這個故事的吳邪是不是真的,還是小吳邪產生的幻覺,這兩個吳邪哪個是真的,對於你來說這本書是真的還是現實世界是真的?但對於我來說這本書是真的,現實世界是假的,因為我這十年基本在書里,基本上不知道現實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這就是我當年寫書的狀態。其實有很多這樣的隱喻在裡面,你如果仔細看的話,每一個古墓跟九門的每個房間都是有對應的。
這裡面有很多的小點和隱晦,吳邪最開始拿撥浪鼓的東西,和後面很多器械完全是隱晦一樣的狀態。從劇本到素材損失了近一半,從素材到電影有損失了近一半,第一稿7.9萬字最後2萬字左右。導演剪輯的時候,到最後大量的東西,包括進墓時三叔的口號,給棺材鞠躬,南派的那些東西全部沒有了。還有胖子拿槍,鐵三角的東西,都刪去了。電影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刪掉的東西我再可惜也沒辦法,我只能說我盡力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