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卡洛斯索拉之嚮舞--Iberia

响舞/向舞

7 / 416人    France:120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 Canada:99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Argentina:

導演: 卡洛斯索拉
編劇: 卡洛斯索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leuterio

2016-08-01 14:26:31

弗拉明戈的剎那火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弗拉明戈 (Flamenco) 的舞者幾乎不笑。

他們總是眉頭緊鎖,放佛肩負最沉重的擔子,腳踩最灼燒的火爐。即使是熱鬧的多人舞蹈,加上吉他手們的伴奏互動,歌詠唱和,他們都會給你一種神秘的疏離感。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舞動,我們只看到眼前的他們起轉踢踏、靈活自如,卻窺視不到他們的內心。


"Quién me va a enterder a mí, si yo mismo no me entiendo. "(連我自己都不曾了解我,更遑論旁人)

起先對弗拉明戈的偏愛也是「葉公好龍」的性質,沒看過幾場表演,也沒時間學著跳過,口頭上卻已因自己主觀賦予其的幾點特性而「一往情深」。雖然第一次大清早看紀錄片《向舞Iberia》時,沒過幾場舞,就被踢踢踏踏沒甚觸動的節奏給催眠入睡;但這種直覺上的喜歡一直讓我對它惦念。

上個月在西班牙,因緣際會,沒去成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地區,弗拉明戈的發源地,看一場地道正宗的弗拉明戈歌舞,只在馬德里和巴塞隆納各看了一場。可能是現場的衝擊,也可能是過了一年多我的藝術感知力又有了迷之昇華,這回弗拉明戈是燒起了我心頭的那垛草。


德波神廟Templo del Debod

馬德里那場是露天的,男主舞Curro de Candela生在弗拉明戈舞世家,其特色是融入非洲元素。當時開場聽到那恍若來自「遙遠」非洲大陸的蒼涼女聲,我就醉了。身處古蹟旁,聽著配樂中男子偶爾的吆喝,台上人影幢幢的步履沙沙聲,女子穿透歷史的有力嗓音拉著我掠通門柱,直行水上,漫遊到未知的地域。漸漸鼓聲節奏明朗,踢踏聲殺入,眼前的舞者才將我奪回當下。

後來在巴塞隆納的小酒館,空間不大,我又坐在第一排,藝人多是新秀。大夏天,大叔小哥一身筆挺西裝,阿姨小妹身裹波浪捲浮下擺的紅裙,台下的我經常能被大叔跺足迴旋時離心飛出的汗珠砸個正著。也因為近,嗒嗒聲震我心室,迴響久不能停歇,最後手旁的Cava酒都忘了喝。



據說:「Flamenco(弗拉明戈)」一詞源於西班牙阿拉伯語"Fella Mengu(逃亡的農民)"。十五世紀,基督教勢力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的軍隊征服了摩爾人在安達盧西亞地區的最後一個關卡格拉納達(Granada)。雖然最早宣佈採取宗教寬容政策,與摩爾人、猶太人和平共處,但最後征服者們又變了主意,強迫摩爾人和猶太人在皈依基督教和移民非洲間二選一,以致大量摩爾人、猶太人和羅姆人逃亡鄉下和山中。

有的音樂家評說弗拉明戈有三大來源:拜占庭的教堂音樂、摩爾人的入侵和吉普賽人(羅姆人)的遷入。也有音樂家認為弗拉明戈與猶太人的祭典合唱聯繫更深。總之,弗拉明戈交融了多種文化和歌舞風格是業內達成共識的。

記憶中的兩場弗拉明戈,每當我以為一曲告終準備鼓掌時,卻是更快的加速旋轉,彷彿失控的馬達,然後在高潮迭起的一個不經意間,舞者一個嬉笑,就身子一鬆,揮手而去。這種「每以將歇,一波又起」的疾風驟雨,透出一種不竭的生命活力,也有種生活中意外不斷襲來,自己仍能把握節奏翩翩起舞、守護自我尊嚴的傲氣。此時那深擰的眉頭,深沉悲愴中隱含的堅定,倒是有點讓我明白為何過去是底層流民最先用它排遣日子的無奈瑣碎。



回來這段時間,我又陸續看了導演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拍的幾部弗拉明戈紀錄片:《塞維亞Sevillanas》(1992),《向舞Iberia》(2005),《弗拉明戈,弗拉明戈Flamenco, Flamenco》(2010)。主要是拍攝的舞蹈彈唱片段,並沒有語言文字的解說。不過要是加了,確實更貼近常規紀錄片,卻打斷了藝術那點不可明說各自體悟的意蘊。

片中的弗拉明戈形式更加不拘一格,豐富多樣,畢竟時間跨度長,地域也廣。有的是上了年紀的胖老太和胖老爺對舞,同樣的動作做來,比小年輕還是要慢上幾個拍子。還有的都是身著便服剛起步的孩子,做些基本的轉手舉臂、抬腿轉圈,也挺有模有樣的。其中有一段,兩個肌肉賁張的小伙分別帶著一幫人斗舞,只為贏得一名姑娘的芳心,誰料姑娘有個性,最後將兩人隔開就風情萬種地走了。印象最深的,倒是當初讓我瞌睡的《向舞Iberia》中的兩段舞。



第一段叫「Cordoba」,也是西班牙南部城市科爾多瓦的名字。不同於常規弗拉明戈中的紅衣女子,畫面中先是四名黑裙女子,如刺客般行進謹慎,魚貫而入。說起來,科爾瓦多是與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並稱的世界三大文化中心,城裡的大清真寺可和耶路撒冷的相媲美。這隻露雙眸的一襲黑紗,倒是伊斯蘭瓦哈比派的風格,不過要輕盈許多。她們在似藍天的藍綢下曼舞,鏡頭轉向明陽後,又只剩剪影。風鼓動著黑紗,陽光穿過細紗卻透不過身子,她們在沙面上,恍若海市蜃樓中的仙女。其後,又有白紗藍紗女子融人群舞,但都不敵黑紗女子起初的驚艷。



第二段叫"Albaicín",是格拉納達最古老街區的名字。阿爾拜辛區是吉普賽人的聚居區,聽說會有偷搶,不過站在頂端能眺望對面雪山下的阿爾罕布拉宮,街區迷宮般的白牆小巷還保有摩爾人的印跡。黑幕中是一名身在塑料膜後的裸身女子。光影或明或滅,冷暖交替,猶如偶爾被潛水艇前燈打亮的深海。女子放佛極力想穿透這層薄膜,可即使有風力錘擊,無形的薄膜仍然將其攔住。恍若一張極富張力的巨型蜘蛛細網,舞者如誤入的蝶蟲,被纏繞束縛,不得自由。掙扎中,她用牙撕出了小缺口,但強風呼嘯過後,她又如溺水的人一般失了力氣。過了一會兒,她又死咬出另個小缺口,然而一切又恢復照常。畫面停在她因絕望而有些「猙獰」的臉上,雖然薄膜最後破了幾處小洞,但不知這能否讓她多感受到幾分自由的氣息。

想來這薄膜,像是生活中任何不順心的事,讓人失去了掌舵的方向感,從而失去了因自主選擇而帶來的自由(幻象?)。而弗拉明戈的魅力可能在於,舞者不曾屈服,而是燃燒出了最美的姿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