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 Baahubali: The Beginning

巴霍巴利王(上)/巴霍巴利王:开端/巴霍巴利王:创始之初(台)

7.9 / 137,224人    159分鐘 | South Korea:137分鐘 | Taiwan:138分鐘 | China:129分鐘

導演: S.S.拉傑摩利
編劇: Vijayendra Prasad S.S.拉傑摩利
演員: 普拉哈斯 拉納達古巴提 安努舒卡謝蒂 特曼娜芭蒂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njolras

2016-07-24 05:34:15

本週和上週一樣,影院裡最好看的電影無人問津


在眾多上週上映的影片中,我就給大家推薦了一部電影,那就是由鍾漢良和韓國影帝李政宰主演的《驚天大逆轉》,因為除開非常小眾的獲獎文藝片《路邊野餐》,上週院線中,無疑這部電影最好看。本片堪稱「中韓合拍」的新開端和新模式,放棄了依靠韓國導演的老思路而起用較為熟悉國內市場的中國導演來操刀,但引入了韓國優秀的演員和更加優秀的韓國製作團隊為影片的質量保駕護航,最終營造出來的效果讓人驚喜。可惜的是,《驚天大逆轉》這部電影在上週的院線搏殺中成績卻很不理想。大部份觀眾的眼球都被文章的導演處女作《陸垚知馬俐》吸引,以致於它成為上週上映的新片中唯一票房勉強過億的影片,雖然我很喜歡小宋佳,但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一部平庸無趣的作品。與此同時,更加平庸的《快手槍手快槍手》也分走了一部份票房,以致於最後《驚天大逆轉》首周票房僅為5209萬。

然而,上週票房的領頭羊,依然是上上週上映的三部電影《寒顫2》《大魚海棠》和《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這三部作品中,除開《寒顫2》是確實有其水平突出的地方,依然實力收穫 2.7億,《大魚海棠》早已經遭遇口碑危機,《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更是國產青春片的又一大敗筆,但他們依然能夠獲得2.3億和1.2億的票房。可見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熱度,早已經不是靠作品質量說話,而更多地是靠話題性和明星粉絲效應等宣傳手段來進行營銷。

本週,內地院線有近十部電影上映,然而和《驚天大逆轉》一樣,本週最好看的電影,依然無人問津。

它就是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開端》。在成龍新作《絕地逃亡》,引進片《泰山歸來:險戰叢林》和日本優質動畫電影《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的夾攻之下,《巴霍巴利王》幾乎毫無存在感,排片占比僅1.6%,票房更是慘不忍睹。截然相反的是,豆瓣上《巴霍巴利王》評分7.1,本週上映的電影中僅次於藍胖子,可以說是本週最好的真人電影。本片在IMDB上更是到了8.5分的高分,你們應該知道IMDB8.5是什麼概念,畢竟上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也才8.1分。

說起印度電影,大家應該更多還是聯想到類似《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樣的歌舞片和《我的個神啊》這樣腦洞大開的喜劇,不過這部《巴霍巴利王》卻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印度式的史詩巨作。影片的故事是根據印度家喻戶曉得神話故事改編的,可以說在印度是個又大又熱的IP了,不過其故事類型在中國也是老生常談了,不過就是一出王子流落民間找回身份去復仇打敗亂臣賊子的樣板故事。看完這部電影后,我不禁感嘆:這部電影能讓多少近年來號稱「史詩大片」的國產電影汗顏啊!

《巴霍巴利王》雖然號稱印度影史耗資最貴的電影,不過其成本折合成人民幣才1.6億,這種耗資規模在如今的華語電影裡只能算得上小場面了。然而,就是這部「小成本」史詩巨作在印度本土開畫首日就創下780萬美元的成績,接連打破多項印度影史紀錄,成為印度影史上票房首位的影片,在北美上映也獲得了18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

前面說到《巴霍巴利王》可讓國產所謂史詩巨作汗顏,個人覺得,原因有三:

第一、小成本,大場面。影片雖然到最後三十分鐘才涉及到萬千士兵的大會戰,然而全片的大場面依然不少。無論是影片前半部份主人公一直想要攀爬的百麥克山和咆哮而下的瀑布,還是影片中間依山而建的高大巍峨、雄偉壯麗的宮殿,當然也少不了最後天昏地暗、氣勢磅礴的大戰,都讓人印象深刻!對高山瀑布這類自然景觀的刻畫,堪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略帶魔幻卻不失震撼人心,對雄偉的建築群的畫面構建,比得上前不久上映的《魔獸》中對暴風城、達拉然等要塞的塑造,鉅細無遺,而最後的大決戰,不僅是場面宏大,而且調度和剪輯也井然有序,有點有面,讓人想起吳宇森當年的那部《赤壁》。《巴霍巴利王》整體的視覺效果,幾乎可以比肩所有的中國古裝大片了。

第二、本土元素的成功融入。既然是史詩大片,自然和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有所接軌。《巴霍巴利王》不僅故事題材取材於印度人所共知的神話故事,而且片中的自然環境和城市建設無不參考了印度本土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建築的情況。本片也適當插入了印度電影標誌性的歌舞元素,不僅沒有違和感,反而能夠在適當地時刻調動觀眾的觀影情緒,相得益彰,這才是最難得的。

第三、人物情感表達有力。在史詩大片中,人物情感的有力地表達和歷史大環境的全麵塑造有時候其實是很難平衡的,有時候是「見事不見人」,有時則相反。《巴霍巴利王》在人物塑造方面,雖然有一些浮於表面、臉譜化的地方,但是對人物情感的表達依然相當有力。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段,就是王子在兩軍交戰之時,己方開始潰敗的情況下,在陣前高聲宣誓自己拼死保衛家園的決心,讓人熱血沸騰,甚至會想起《勇敢的心》中威廉·華萊士在陣前的那一段經典的獨白——they may take our lives,but they''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異曲同工!

當然,《巴霍巴利王》這部電影也有其明顯的短板。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其故事結構的拖沓,開頭這麼久一直在講流落民間的王子的故事,後半期部份卻藉由老奴的口講起了過去的故事,本以為只是一段小小的回憶,想不到竟然一本正經地直接講到最後半個小時的大戰了,最後影片在老奴峰迴路轉的一句話中戛然而止,才讓人想起了這部電影的全名叫《巴霍巴利王:開端》,顯然還有下一集。這部電影實質上是在一部影片中講了「兩個只有一半的故事」,現在和過去都只講述了一半,雖然各有各的精彩,但是實在是讓人看了難受。作為一部系列片的啟航之作,它成功地引起了觀眾對續作的興趣,但單獨看待這部電影,它的完成度就有缺失了。

另外,片中充滿印度式浪漫主義的動作戲份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讓電影的動作場面看起來更加酣暢淋漓、精彩魔幻,同時也襯托出主人公飛揚瀟灑、機智勇敢的性格特點,但另一方面,片中各種反重力、反科學的運動和戰鬥方式,也實在是缺少與電影相稱的厚重真實感。印度人沒改掉自己大腦洞的毛病。

(作者:Enjolras,公眾號:影武者聯盟。轉載請聯繫作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