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

梦之安魂曲/噩梦挽歌(台)/迷上瘾(港)

8.3 / 899,346人    102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編劇: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艾倫鮑絲汀 傑瑞德雷托 珍妮佛康納莉 馬龍韋恩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零名

2016-07-21 14:55:49

迷失的人會再迷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關毒品題材的電影有很多,與毒品有染,便必然處於一種時刻瀕於失控邊緣的狀態。《Requiem for a Dream》恰巧就是一部譽為禁毒巨作的經典影片。

它和大多數有關毒品的電影一樣混亂渾濁,不同的是,大多數電影對吸毒者常以個人家庭邊緣化的形式表現,而這一部影片主人公卻是高學歷,被父母所愛也愛父母的癮君子。它如此貼近我們,我們所害怕的正是最接近於我們卻尚未看見的事物。

故事由兩條主線構成,一條由毒品貫穿於男主Harry、女主Marion的故事,另一條來自於Harry的母親Sara。

Harry與Marion相愛,他們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癮君子,希望通過轉賣毒品換得第一桶金,希望能擁有獨立設計的服裝店,那些共同變好的期待就在那,觸手可及。卻在毒品上稍有差池時便毀於一旦,一步步構建的腳步聲只剩下破碎的迴響。

Harry和大多獨生子一樣。他在愛和庇佑下長大,懦弱游移,愛和情感敏感細膩卻軟弱無力。他逃避現實就甘願活在毒品製造的虛幻之中,終是手臂截肢,鮮血濺落將他拉回現實之中。

第一次迷失是否能夠挽回?我們迷了路,仍然需要繼續行走,因為即便是閉上眼睛,時間依舊在流逝,事物不會因為閉上了眼睛就停滯不前。可我們走著,邁出的每一步,都離原點更遠,都離嚮往之處更遠,那是蓋茨比的綠光。

比無法實現的夢和永久的迷失更加令人窒息的是平鋪於你面前的絕望現實。Harry獨居的母親Sara整日看電視,在得到能夠上電視的機會時,希望在電視上將兒子丈夫的往事說出。為了穿上在兒子畢業典禮時所穿的紅禮服不惜大量服用減肥藥,終於致幻成癮進了精神病院。

黃國峻寫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兒子離家,做母親的無法融入藝術家丈夫的世界,便是整日做著家務發著呆,兩人安靜平淡的過日子,也雙雙無言。那文章名是《留白》。

結婚、生子、養育,十幾年一貫連續的生活,而當兒女明白人與人各有各的深淵,連父母也不例外時,便到了斷層之時。這是一場新的挑戰,愛如何安置,空白和失落如何擺脫,完全屬於自己的日子如何走過。父母與兒女的愛往往是雙向成長的過程。

而Harry與Sara關係自然是隨處可見的病態關係。他們有愛,愛中總隔著什麼。Sara丟掉對未來生活期望,當下也一片空白,唯回憶使她快樂。虛幻的夢是她的選擇,她演繹的是愛的悲劇。

電影攝影、配樂以及細節的絕倫處理,都讓本片突破毒品題材框架,登峰造極。

配樂結合影片的時間線索命名。影片中故事開始於夏季,結束於次年寒冬,卻在整部影片中都未表露春天。片中秋天FALL取雙關意,既是秋天也是跌落。

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打粉,吸入,抽針,注射,血管流動,瞳孔放大的組合鏡,多次結合配樂的旋轉鏡頭來營造幻覺效果。影片最後的蒙太奇手法,將所有不同時空的人事相互拼接,而快速切換的鏡頭並未失掉細節,它以無限的張力將影片推至高潮,暴烈散去,殊途同歸。

還記得影片一開始,Harry要賣掉電視換買毒品的錢,Sara躲在漆黑的屋子裡,她安慰Harry,也似對自己的囈語:


「不會再發生了。」

「如果還是會發生的話,那也好,所以別擔心,一切都會沒事的。」

「你已經看過了,最後還是會沒事的。」


他們蜷縮成胎兒的狀態睡去。一切狂暴和哀慟歸於平靜,絕望是水落入水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