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社交恐懼症--Socialphobia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

6.4 / 524人    100分鐘

導演: 洪錫宰
演員: 卞約漢 李柱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y

2016-07-21 08:35:45

誰是真正的兇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衝著老柳看完了社恐,很慶幸沒錯過一部優秀的影片。
        整部電影以追查閔荷英事件的兇手為主線,節奏緊湊,環環相扣,讓人有想看下去的慾望,緊張時刻的BGM配得恰到好處,鏡頭多次特寫了人們敲擊鍵盤的手指,對於鍵盤俠的特徵描寫得十分到位。結局雖然並沒有直接告訴大家兇手是誰,然而影片中通過多個鏡頭來對手敲擊鍵盤進行特寫,正是將兇手的面貌呈現給大家,閔荷英事件的兇手不僅是他自己,更是所有寫惡評的鍵盤俠。
       「網路暴力」這一題材真正貼合了我們的實際生活,鍵盤俠無處不在,大到上升國家政治,小到某市某地區發生一起事件,在社交網路平台下,我們總能看到有人披著分身或化身流氓惡言相向或化身正義使者振振有詞地批判,這些人可能是與你毫不相幹的陌生人,也可能是你身邊的朋友,甚至就是你自己。人們以為在這一虛擬世界,就無人認識自己,便開始肆意批判發表言論,釋放內心的猛獸,如同影片中永民所說的「反正網上誰都不認識自己」,然而他被黑了帳號,洩漏了個人資訊後,連學校都不敢去上了。「我們無法理解像他這樣的人」,無法理解寫惡評的人究竟在想些什麼,究竟出於何種目的,究竟遭遇過什麼樣的經歷才寫出那樣陰暗的文字,可更可怕的是,不知真相的群眾用惡言去對抗惡言,最終也將自己變成那樣的人,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悲劇後果。
        電影中的所有角色特性幾乎都劃分得十分清楚,進行直播的陽捷,惡評黑料能手永民以及一群熱衷於現殺的鍵盤俠等,客觀來說,他們屬於影片中較為鮮明的反面角色,只有志雄一角,說是親歷者,卻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因為好奇心,因為朋友的煽動,被捲入了這個事件之中。這樣的他,像是更貼近於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懷著夢想去認真學習,努力生活,第一次發表的評論是「如果我當上警察,第一個就要抓你這樣的人」,算是惡評嗎?談不上,更像是一句關於夢想的宣告,我看到的是他的熱忱,但遺憾的是他沒有足夠成熟的是非觀和價值觀,被周圍高昂的情緒所煽動。而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最最有可能扮演的就是像他這樣的角色,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看到太多的東西,模糊了自己的理念,便跟隨著輿論的指向走了。倘若走的太遠,那便再也回不來了。所幸,志雄沒有走的太遠,他的結局不算太差,復讀考試過了,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
        影片的高潮是永民自殺階段,大概觀眾都會以為永民會成為第二個閔荷英,可是沒有,「及時趕到」的陽捷和現殺分隊「救」了永民,並現場直播到網上去,然而永民的行為在現殺隊和直播觀眾等眼裡卻變得做作滑稽,沒有關心安慰甚至對他加以諷刺,這使得永民惱羞成怒,失去了理性。這個階段的描述甚至比閔荷英死亡階段更加殘忍,因為在經歷後閔荷英事件的人們沒有反思自我,沒有變得成熟,反而變本加厲,差點製造出第二個「閔荷英事件」。
       「至今網上仍有人認為閔荷英是他殺的」結尾這句增添了影片的悲劇效果,因為人們仍無法意識到殺害閔荷英的,並非一樣利器,一條繩子或是一個人,而是自己的言論導致了她的自殺行為。沒有意識,則不會反思,更何談改變。
        留一聲嘆息給影片,留一份警醒給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網路暴力的助力者,也有可能成為網路暴力的受害者。因此,千萬,千萬告訴自己,人言可畏,三思而後言,也請一定懷著熱情去擁抱生活,做一個善良的人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