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鬼經濟學--Freakonomics

魔鬼经济学/魔鬼经济学

6.3 / 7,745人    93分鐘 | USA:85分鐘

導演: Heidi Ewing 艾力克斯吉伯尼 塞斯高登 Rachel Grady Eugene Jarecki 摩根史柏路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藍靛小鬼

2016-07-21 04:31:20

你做過弊嗎?


假像蒙蔽我們雙眼,讓我們看不到舞弊事情, 讓我們覺得我們的經濟體是個理性的體制, 市場自由,對所有人開放,事實上,操控市場和比賽是門好生意,因為作弊只有少數人知道。

《魔鬼經濟學》,中間一度想睡著(創業累,沒錢買空調,都是給熱的,hhhh),同時也代表這個也跨過我的知識領域,是有一點難度的,但是好在每個章節的例子都好有趣,前段時間了解一本叫《自私的基因》的書,異曲同工之妙,理性的體系VS適者生存的基因,到底是根正苗紅,還是內有隱藏?

父母給孩子取名字,好的名字能讓其一帆風順,壞的名字就能倒霉一輩子嗎?在美國,黑人(Molique、Nayshan)和白人(Jake、瑪莉)在取名字上有明顯的印記,調查顯示相同內容的簡歷,黑人名字比白人名字少收33%的面試通知,也就是說一個白人找工作要10周,同等條件的黑人則要15周,失業要多5周。讓我想起上學的時候,小明一直是中國最受歡迎的人,因為他好忙,每天都會出現在課堂各種不同的場景里。

說到課堂,你在學校讀書時作弊過嗎? 想當年作弊情形依舊彷彿昨日,那年不知夏天還是冬天,反正是語文考試,有一道加分題,默寫兩首課外學習的古詩,我只會《江雪》,恰好同桌只會《憶江南》,我們兩加起來就有兩首了,在偷瞄到對方的試卷後,相視一眼,我們默契地實施了明知故犯的 ⌈作弊⌋,為的就是想把分數拉高點。到現在都記得那兩首古詩,可見那次驚險經歷有多「刺激」。日本相撲界有兩個詞特逗的,⌈本音⌋、⌈建前⌋,本音表示真相,但在取悅觀眾的表面背後,其實存在舞弊,如果揭開本音就會引起不安,處在一種極度不信任的狀態,這種不信任產生解體,而這些社會頂層的代表事物的人和機構,掌握著經濟體系的舵,操控著看不到的交易,如果金字塔由成千上萬的金錢堆砌而成,那由下至上的面額一定越來越高。想到有人說過,每天看新聞聯播基本就廢了,了解的都是被畫過妝的「假像」。

如果為了三歲小孩能學會在尿盆里尿尿,每次做對了就給巧克力豆,最後她尿一滴就找你要糖,然後她就變成一個可以睡衣控制尿尿的高手;對九年級學生做實驗,月考進步相應給與金錢獎勵,這個項目讓額外35-50%的學生過了九年級,過級率5-7%增幅。紀錄片中這樣的激勵方式,我保持懷疑,不是很認同。似乎將外在激勵多重於內在激勵了,前一段讀過《遊戲改變世界》,遊戲是構建體驗、喚起情緒的獨特方式,激發人們參與艱苦工作的強效工具,遊戲四大特徵,目標-規則-反饋系統-自願參與,主動選擇艱苦的工作時,就會享受這種刺激和激勵的樂趣。強烈投入的狀態說不定比獲勝的滿足感更令人愉悅,這樣的心流(flow)狀態著實令人著迷的。艱苦的樂趣堆情緒還有一項更重的好處:自豪(fiero),自豪這種情感,最初讓人產生了離開洞穴,征服世界的慾望,它是一種客服挑戰、贏得戰鬥、擊潰危險的渴望。

尾篇我看了三遍,試圖從中找出作者想表達的核心觀點,所有篇章的關聯線,談到挑戰傳統觀點的方法,我沒看出方法具體是什麼,就這一點上,我對這本書是有興趣的。但是06年出版的書,和10年上映的紀錄片,他們的部份觀點在現在看來似乎不是太對,whatever,在問全然不同的問題上,在已知卻不是人人想的那樣的事情上,是有啟發性的,就像這兩句話」A thing worth having is worth cheating for」、 「If you ara not cheating,you are not trying」,我不在為小學那次作弊感到羞恥,換個角度來想,世界真有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