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高富帥俱樂部--The Riot Club

喧嚣贵族/骚乱俱乐部/骄子会(港)

6 / 18,787人    107分鐘

導演: 瓏雪兒菲格
編劇: 蘿拉韋德
演員: 山姆克萊弗林 道格拉斯布斯 麥斯艾朗 荷莉黛葛蘭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抽風少年劉

2016-07-12 23:33:54

奔著顏值來,目瞪口呆走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說實在奔著Sam找到這部電影,看到海報打算用來舔顏值看的,看著看著以為是男版成長教育,再看著看著原來是心機男上位史。
電影隨著兩位Oxford新生Alistair和Miles被Riot Club推薦、提名、考驗,直到舉行入會晚宴的過程,為我們展示了了英國名校中貴族學生的另一面。
這2萬學生中不乏這樣的人物,出身上層階級甚至身為貴族,尊重科學與文藝,精通歷史與經濟,慈善親民,得體瀟灑。家庭闊綽之餘,自己也往往風流倜儻,學識淵博或各有所長。而這「菁英十人」更是在「具有『成為傳奇『潛質」這一條件下選出來的佼佼者。
騷亂俱樂部的歷史也真是「原諒我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典型代表。放蕩不羈、以及「打砸搶」的傳統,在別人看起來難以接受,還有些「熊孩子」作風。但這些行為帶來的破壞的快感,以及背後隱含巨大特權帶來的滿足感,使得一代代成員不僅以入會為傲,更為富有魅力、與眾不同的「傳奇」這種身份而痴迷。他們對Miles的貴族身份、Westminster畢業、家庭歷代牛津畢業,好似習以為常。倒是對「傳奇」人物的弟弟Alistair充滿期待。
開頭妄自猜測了劇情,我以為Alistair和Miles無非會是這個看似浮華卻又臭名昭著的俱樂部選中的迷途羔羊,一番讓人眼花繚亂的瘋狂與博弈之後迷途知返。但是兩個主角又似乎各有自己的堅守,讓我多了點期待。
其實大體走向確實如此,比如一出現在宿舍,Alistair就不希望父親幫他強佔宿舍。父親的理由是自己與A的哥哥都住過這裡,而A並不願意尋求特權,更不願意在哥哥的光環下生活。畢業於哈囉並不被畢業於伊頓或維斯特敏斯特的學長們所知,反倒是被知曉了哥哥是誰才備受重視,這也說明這個哥哥大概也不以他為傲、向他人提及這個弟弟。他就像生活在巨大的影子裡,總是不及哥哥優秀。被搶劫有些心驚膽顫,卻還是忍不住指出劫匪的無知,回答俱樂部刁鑽的問題,他恨不得答出個附加分來。從被提名騷亂俱樂部開始,他大概計劃成為有史以來最棒的新人,也計劃怎樣也讓自己成為「傳奇」,卻在晚宴前遇見了怎麼也不對脾氣的Miles。
Miles看起來陽光又善良,讓出宿舍,認真追妹子,低調有涵養又偏偏自然不做作,想進入騷亂俱樂部原因似乎就像是想要得到一張超cool的獎狀一樣。但他也不是那麼完美,他也想要那種「榮譽」,優秀的人極端的人都會爭強好勝,而為了順利遊走在自身階級,也總要對同類妥協,對中下層鄙夷不屑。晚宴時候喝了酒吸了粉,一句為了附和他人而說出的「girls for now, girls for later」也在猶豫之間傷透了女友的心。
感覺片子有點意外,要從Alistair偷偷給Miles的女友發簡訊之後才開始。偷發簡訊不新鮮,可能略有新鮮的是眾人的反應。幾位小帥哥骨子裡對女性的輕視,對窮人的不屑,包括Miles的善良也不可掩蓋的「階級特點」都顯現出來。
對下層階級的鄙夷和不滿在小餐館老闆的一次次「潑涼水」中堆疊,對於人們「當了表子立牌坊」、既要錢又要道德或者自尊的嘲諷和厭惡,Alistair在嗑藥之後直接爆發。嫉妒著別人又享受著特權,他知道人們心裡最易崩斷的弦。他像一個「鼓動家」,給名門望族少爺們躁動的心跳來了一劑強心針——「We are who we are」,何必在意這些嘴臉噁心的螻蟻,這些窮人享受著我們帶來的利益卻又嫉妒、咒罵著富有聰慧的天之驕子,他們恨我們,我們又何必愛他們?於是,除了因為傷了女友的心而鬱鬱寡歡的Miles,剩下的人把餐館老闆幾乎打死。
事情大條了,會不會被牛津開除?怎麼才能不進監獄?店主被打得分不清誰是誰,在Alistair跟Harry的挑頭下,十個人一致同意一個人扛罪讓其他人安全,只不過小算盤打的不一樣。Miles覺得不用考慮,最先動手也出手最重的Alistair罪責最大,責無旁貸,而自己失魂落魄並沒動手,理當安全。Alistair則主張動了手的人都一樣是罪人,俱樂部主席應當負責,主席則認為自己也沒動手實在冤枉。撕逼結果,有貴族封號但勢力偏弱的Miles,因為叫了救護車,也因為「最後一個入會」而被選中,九比一,Miles敗。
面對前來道歉跟求助的Miles,女友的意思很明白——雖然叫了救護車,但在現場不加以阻止的是你;別人邀請你加入俱樂部,面對瘋狂而沒有拒絕的,也是你。
不過隨後警察查出了Alistair,Miles的父母弟弟都來支持自己,免於被開除之後,Miles也終於意外又鄭重的拒絕了新主席的入會邀請。Alistair雖被開除,但已是黨首的前輩向他拋出橄欖枝,「不在學校,仍是會員」。除了「正當防衛」的說辭、絕佳的律師,他還免於幾年牛津苦讀,收穫了議員身邊的工作機會。最後他笑得很有道理,不僅因為Ryot不是Riot,俱樂部還在,更因為和著聖誕頌歌走過倫敦街道的他,已經成為傳奇。
想想這個世界真是神奇,他們似乎是所有人嚮往羨慕的終點,又彷彿是人性放縱到失去理性的反派。藝術的創作與留存,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動盪,人性和道德的疑問與保留,似乎永遠都是喧囂貴族身上解不開的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