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魚海棠--Da Hai

大鱼海棠/大海/大·海

7 / 5,992人    China:103分鐘

導演: 梁旋
編劇: 張春
演員: 季冠霖 蘇尚卿 許魏洲 金士傑 楊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煙波人長安

2016-07-11 18:51:06

聽說現在罵《大魚海棠》就能火?但我想為它說兩句好話


在討論《大魚海棠》之前,我想先說一個話題。
早些時候,我和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內容是「你十幾歲的時候,都有過什麼樣的幻想」。
在座有幾個女性,給了幾個答案。

有的是覺得自己其實是個富家女,只不過小時候被送出來體驗民生疾苦,等到滿十八歲就會有人來接她回家,從此過上衣食無憂說一不二還不用寫作業的生活。
有的堅信穿越是可能的,總有一天她會穿越到古代,被很多高大帥氣又有錢的公子哥看上,她選一個嫁出去,然後就不回來了。
有的上著課都會走神,幻想自己是一個歐洲古國的公主,和敵國的王子相愛,她毅然拋棄了自己的國家,和王子上演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
……

是不是聽上去特別熟悉?
我認識的人,小時候都有過這種幻想,男的幻想征服世界,女的幻想愛情美滿。
幼稚嗎?幼稚。
那肯定幼稚,十幾歲的孩子怎麼可能不幼稚?
難道你要讓他們等到三四十了才開始幼稚?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大魚海棠》的價值觀,抱著一種非常理解的態度。
它很準確地刻畫出了,一個剛成年的女孩,面對這個世界時的心理狀態。
不信你們自己琢磨琢磨,這個年齡段的女孩,都是怎麼想的。

——父母很討厭,什麼都要管。
——老師很討厭,所有對我指手畫腳的人都該滾開。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最好了。
——為什麼我不能和喜歡的人談戀愛?
——大家都不理解我。
——好想逃離這個庸俗的世界。

不光女孩,男孩也一樣。
說白了,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已經具備了獨立的思維,卻缺少足夠的閱歷來支撐,是故天真、單純、又極度自我。
所以他們擁有最可貴的勇氣,也擁有最可怕的破壞力。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認識這個世界,卻也因為周圍的複雜而或多或少地有些厭世。
想明白這一點,再看這部電影,你會舒坦很多。
就好像看著曾經那個年輕中二的自己一樣。
不怕你們笑話,我高三的時候還幻想自己是一個神秘種族的繼承人,天天盼著有一頭大龍來接我,帶我去另一個世界呢。
《大魚海棠》裡的這種異想,我也有過,甚至我敢說,每個人都有過。
很可惜,多數人看來是已經忘了,比如很多批評者都在說,這個女主做的不對!怎麼能因為愛情就背棄世界呢?怎麼能因為自己高興就不管別人呢?父母說你你怎麼不聽呢?
問題是,當年你們父母說你們的時候,你們聽了嗎?
父母說不許看課外書,你們不也看了?
父母說不要吃學校外頭的小吃攤,你們不也吃了?
父母說不能早戀,你們還不是在老師眼皮子底下給喜歡的人傳紙條?
當年傳紙條的時候,隔著大半個教室偷偷互看一眼的時候,是不是有種對抗世界的熱血沸騰?
你們管這叫青春,合著你們的就是青春,就是放蕩不羈,別人的就是愚蠢?

如果《大魚海棠》的故事放在一個成年人身上,那是很有問題,成年人身上背負著社會屬性,不管他們內心實際上怎麼想,他們必須先考慮社會運轉的基本法則。
但女主是個剛剛成年的小女孩啊!從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正經世界都沒看過幾眼啊!
她是缺乏基本的是非觀、做事不考慮後果、不成熟、天天就想著吃喝玩樂也不知道幫家裡的忙。
但不就是因為這些,我們才管她叫「孩子」嗎?
孩子犯了一個小錯,最重要的是說服教育,是談心,是認認真真地坐下來告訴他,這樣做為什麼不對。
而不是指著他說,你這樣不對。你別管怎麼不對!聽我們的就是了。
某種程度上說,《大魚海棠》里那場悲劇,就是因為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當然這又被一部份人選擇性無視了。

他們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卻忘了,曾經他們也是孩子。他們也犯過錯。當年他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他們的。可他們一轉臉就把自己那些黑歷史抹平了,好像他們的青春期都是天真可愛的小白兔一樣。
得了吧,大家都是人,除了極個別的確實少年老成十八歲活得像八十歲,剩下的人,成長軌跡都差不多。都混蛋過、叛逆過、也愚蠢過。
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對那些正在經歷這個過程的孩子,多一些同理心?
換句話說,為什麼我們年少的時候,對父母、老師或者任何一個「權威」都會產生逆反心理?
不就是因為他們從來不試圖理解我們嗎?

有更狠的,說女主是「綠茶婊」。
真可笑啊,你們口口聲聲自己「三觀正」、「成熟理性」,卻把「綠茶婊」的帽子,扣在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頭上。
你們真偉大。

還有備胎。
男二萬年備胎的名聲現在已經傳遍了。我觀影的那一場,本來大家都在認真安靜地看,女主那句「你就像我哥哥一樣」一出來,前後左右都噴了。
一個女孩在我隔壁的隔壁念叨,「哎呀哎呀好心疼啊,好心疼啊」。
不光是她,我也挺心疼男二的,真是備胎中的戰鬥機,古往今來優質備胎必備的一切素質,他都佔全了。
但是仔細想想,男二做的事情,和女主做的有什麼區別?
女主是為了自己的喜歡的人不惜和整個族群為敵,男二也是啊。
女主被愛情衝昏了頭變得沒有原則,男二也是啊。
結果女主被罵得體無完膚,男二反而得到了同情。為什麼?就因為他是備胎?
說到底,還是觀影的人,把自己的個人感情,代入了太多。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備胎都是可憐的,拒絕了備胎的女人,都是可恨的。
其實這種事兒,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根本沒有對錯。

最後我想討論另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看電影?
鑒於現在絕大多數電影資源都能在網上找到(且不說這事兒合不合理,這是基本國情——多少大號都是靠提供種子火起來的?),去電影院,其實是滿足兩項需求。
1.視聽享受。
2.娛樂。
我在家抱著個筆記本看電影,畫面再精美,也就是個十來吋的小螢幕。音效再好,也是從小喇叭裡出來的。
但電影院不一樣,我們去電影院,追求的是那種全方位無死角的視聽包圍,這是我在家裡體會不到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堅持認為,《大魚海棠》絕對值回票價。
因為它的視效和音效,都可以歸得上「一流」。至少在其他國產動畫電影裡,你肯定看不到。
傳說中「隨便截一張圖就是一個壁紙」,不是騙人的。
3D做的也算細緻,至少比當年《大聖歸來》那個偽3D效果強。
不是說《大聖歸來》不好。《大聖歸來》是這樣的,看宣傳圖和效果圖,你會覺得我操太牛逼了,但是去了電影院你就會發現,牛逼的,可能還真的只有那幾個畫面。
片頭驚喜,片尾壯闊,中間偷工減料。
然後《大聖》成了良心,《大魚》就成了騙錢的。

這種邏輯,我不能認同。

再說娛樂。
有的電影確實可以引人思考,但不能因為這個,我們就強求所有的電影都必須有深度。
有些時候,看電影真的就是圖個樂子。看得爽就行了,不要想太多。
何況我一個成年人,應該有腦子,有是非觀,非要指望一個電影來教育我,我是不是太弱智了?

當然《大魚》還是有不少可吐槽的地方。
其實它的口碑,是被主創團隊不負責任的那些吹牛逼搞臭的。
什麼「國漫崛起」、什麼「劃時代」、什麼「巨製」、什麼「情懷」。
我們不傻。這些年我們都見多了,一般自己給自己畫餅、強行登高的,最後都摔得很慘。
你不使勁兒吹,牛皮怎麼會破?

還有一些,就是常識性錯誤。
比如我就特別想說一句:
海豚。真的。不是魚。
雖然海豚很美,海豚也很萌,放在這個動畫片裡也很合適。但它真的是哺乳動物。
號稱理工背景的主創團隊,你們應該去學點兒生物了。

(首發個人公眾號,有興趣點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