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傑瑞

2016-07-04 04:10:41

《我們往往用自身價值體系衡量未來,那本身就是錯誤》


    故事背景設定並非喬治·歐威爾《1984》那麼極端和壓抑,不過依然處處可以感受到一種個人的無力。一種失去個人訴求和英雄主義的Equals的世界是完美的還是缺陷的,並不能用我們所持有的價值觀來衡量。任何試圖讚美或非難那個看似完美實則殘缺的世界,都在打破個人心中的一台天平。如此想來,《Equals》名字取得非常好。甚至都要趕上《1984》了。
    既然說不用現世評判未來,就不說什麼形而上的「烏托邦」和「反烏托邦」設定。塞拉斯和妮婭生活的世界,跟《1984》中的世界有相似之處,一個是世界大戰不斷,一個是戰後變革,一個是集權控制一個是完美、溫和、人性和自由。但是這兩種局面,都傳達了一種可供商討的懷疑給讀者和觀影者。那個未來的世界背景是被製造出來嗎?這裡似乎要祭出陰謀論大招,我們現有的社會,是否也是被製造出來的或是正在向著被設計的方向走去。
    除開這些政治陰謀論,電影是緩慢、冷色調、極簡配樂、字字珠璣的,甚至一個動作和表情都很隱忍,沒有過多的笑容和誇張,更無幽默。如此講來,觀影者自然很快就會明白,這就是消滅了或是試圖消滅人類感情的結果。理性和感性剝離後的世界,幸運的的是,這理性展現出了完美的人性關懷,而不是集權控制或是摧殘。故事中,按現世我們的理解,送進隔離區是一種明顯的摧殘。但是在裡面展現的無非還是理性,是針對「感情」這一病症的治療,並且是三級以後才會給帶去的地方。先前的被診斷和初級狀態下,都是被社會容納的,只是會被看成是一個病人。然而我們應該看到這種容納的自由度很高,塞拉斯沒有被強制,更多的資訊表明:部門經理沒有直接上報,同病人員沒有搞陰謀,社區之間沒有監視和限制人身自由。一個完全開放,卻完全理性的世界。並且是溫和的理性。當然這在某種層面上,是一個虛假的設定的。但是這裡就只剩下理性。我們不能用現在的觀念一下子就否定了它,我們當然可以感到壓抑,不滿或是嘆惋;抑或表現出一絲的認可。但是那並非我們的世界,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像個病人一樣去體會塞拉斯和妮婭在那個社會中的病症。而這個病症是那個社會根基的上的一種潛在危害。
    回到主人公身上,塞拉斯和妮婭,為我們演繹的是一種全新社會背景下的感情,它本質上跟我們現世的感情發展毫無差別。一個正在戀愛或是經歷過戀愛的人,會準確體會那種荷爾蒙分泌的感受,這確實是個愛情故事,只是背景的設定無限放大了「愛」這種情愫。光影的運用,語氣和語言,乃至一個動作的特寫,處處都展示著一種控制,有的人會繃不住這種慢,於是變得睏倦或是煩躁。而這一切的營造或許就是導演要達到的目的,對於類型片,影片和觀影者之間是一種互相交流和選擇。而對於任何愛情故事片,只要有一句話或是一段話能吸引住你,那麼它便是成功的。而塞拉斯和妮婭在床上的那段對話便是電影感情爆發的一個高潮:It's about giving. I want you to take everything. I don't even know what it is, i just want you to take it from me.(愛是給予,讓我想把一切都給你。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但就是想讓你把它拿走)。這句話給誰都受用,它在影片中與故事背景的呼應作用發揮到極致。當然在影片結束前,還有一次煽情,就是塞拉斯認為妮婭死亡的消息後,所表現出的情緒爆發和絕望。用我們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哀莫大於心死。
    相比於《1984》里那讓人窒息,被屈服的愛情,這裡顯得舒服多了。我們沒有必要一定都要搞成《1984》那中豐碑式的故事。一部《1984》足矣,也只能只有一部《1984》,而其他的同類型故事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豐富這一題材就是進步。
    故事似乎從未有意展現過緊張氣氛,唯獨快要失控的就是營救妮婭的過程。就算是這樣,安全部的人員也是顯的那麼平靜,這就是個「正常人」都絕對理性的世界啊。相愛的人有機會逃脫嗎?還有額外的世界能夠存活下去麼。這一次逃亡是愛情的勝利還是愛情的曝屍荒野,再不得而知。大家是選擇回歸理性還是再次點燃感性?如此討論下去,顯然就不再是一個愛情片了。顯然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愛情片。
    如果這是一個簡單的愛情片,完全沒有值得吐槽的地方。一對戀人對抗了整個世界,這不是驚世駭俗的壯舉或是英雄主義是什麼。如果看不下去,只是因為我們世俗到了極點,就算我們有感情,也從來沒有那麼多掙扎。我們不能因為理所當然地擁有了感情,就對一點點小煽情失去了容忍的能力。塞拉斯和妮婭何嘗不是我們,我們所有的感情何嘗不在時刻逃亡現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