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才柏金斯 Genius

天才捕手/笔羁天才(港)/天才作家梦(台)

6.5 / 14,309人    104分鐘

導演: 麥可格蘭道吉
原著: A. Scott Berg
編劇: 約翰洛根
演員: 妮可基嫚 蓋皮爾斯 柯林佛斯 裘德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玄兒

2016-07-01 21:20:45

沒有什麼比一本書更重要——北美新片《天才捕手》漫談


「There could be nothing so important as a book can be.」——美國出版史上的傳奇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



這部《Genius》中文譯名《天才捕手》,先不說有些雷同《心靈捕手》的感覺,影片海報的無論是柏林影展版、法國版還是美國版,無一例外的是出版界的巨匠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與上個世紀早期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兩人並肩走在曼哈頓破舊的大街上,抑或是兩人的關係映射,執著的托馬斯·沃爾夫,以及雙目直視他的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英文片名:《Genius》,在我看來,是兩位的一個統稱,沒有偏重。這部影片雖然側重講述了編輯的傳記故事,但是其實,故事涵蓋了數個文學天才一起共事的關係,其中還包括了: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以及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即便這部電影的評分偏低,在年初的柏林電影節也沒有引起熱點性的話題,但是依然有發行商買來了北美的發行權,並且在暑期前進行了小範圍的上映。相信擁有文字情結的人,都會想去影院感受一下這段傳奇般的人物故事。影片結束後,更是有很多觀眾遲遲不願離開座位,似乎在等待著一些真人歷史照片出現在滾動字幕的間隙。這個有著棕色系海報的影片,故事是豐滿的,結局是沉重的,影片用104分鐘掏空了每個觀眾的心。當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再無第二位托馬斯·沃爾夫,也不再見麥克斯威爾·柏金斯那樣的偉大編輯。我們只剩下了他們留下的最寶貴的《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等著作。

到底是無數知名作者,造就了神話一樣的編輯,還是慧眼的編輯一手發掘了這些文壇巨匠。麥克斯威爾·柏金斯給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不斷告訴人們:「作品是屬於作者的。」,「編輯沒有創造任何事物。」。柏金斯傾其一生,對於作者的職業生涯,給予最真誠的支持和鼓勵,作為圖書編輯、心理分析、戀愛建議、婚姻顧問、職業管理、財務借貸等等。他堪稱是作者的「忠實伴侶」,從不會情緒化的對待他們,而是不斷的去解決那些,妨礙作者創作的,生活中的一切麻煩事。影片的開篇,在柏金斯看到托馬斯·沃爾夫的作品前,他還在幫助妻子病倒、陷入財務危機的菲茨傑拉德解決收入問題。在完成了一天的批閱之後,他疲倦的拿起了同事丟給他的,托馬斯·沃爾夫《天使,望故鄉》的初稿。結果,一頭讀進去,就沒有停下來。從最後一班火車回家,到第二天早班火車返回辦公室,麥克斯威爾·柏金斯知道,他又遇到了一位「天才作者」。



英國導演:麥可·格蘭達吉是知名的話劇導演,他做過演員,但是他說這個故事使得他想要拿起導筒。於是他聯手兩度奧斯最佳編劇提名作者:約翰·洛根(《角鬥士》、《飛行家》編劇),拍攝了這部《Genius》。影片的製作被評價為中規中矩,更多的焦點圍繞在三位主要演員身上:妮可·基德曼、 科林·費爾斯、以及裘德·洛 。真人傳記固然難不倒幾位大牌演員,這也都不是他們第一次出演真人傳記影片,《王國的演講》《摩洛哥王妃》在前,裘德·洛更是在1997年的《王爾德》里飾演過一次英國作家,這次與妮可·基德曼在2003年的《冷山》之後再度合作,更是令影片中,很多激情戲的部份,頗有看頭。



科林·費爾斯飾演的這位,傳說中,從不脫下自己的帽子的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會令你分分鐘入戲。你會一下就被這個在幾尺見方的辦公室裡,背後羅列著一本本不朽著作的編輯,每日在這裡不厭其煩的一句一句批閱文本的編輯,肅然起敬。這位編輯的沉穩和電影開篇的基調一致,緩慢的列車載著柏金斯回家,而他開始了與托馬斯·沃爾夫文字的第一次「相遇」。而影片用車窗外的空景,結合托馬斯·沃爾夫文字的力量,以旁白的聲音貫穿柏金斯的閱讀過程,也讓觀眾體會到了這位作家的深沉氣魄,同時感受到了編輯柏金斯那顆,同樣被震撼的心。

隨著托馬斯·沃爾夫第一次走進柏金斯的辦公室,故事開始了一段,不羈天才與卓越編輯的友誼與交鋒。他們的友誼建立在相互的認同與賞識,他們的交鋒針對於作品的刪減與修改。影片大量的通過兩人的對手戲,表現他們在辦公室、酒館、車站,不斷的修改調整每一個段落,從繁複的形容詞語,到一句簡單的表達。什麼是最佳的「度」由編輯來建議,而最終要表達什麼,依然遵循作者的初衷,這個勸服與拿捏的過程,極其微妙,既不能否定作者的創作,也不能過多影響作者的表達。



沃爾夫與柏金斯兩個人對於第二部作品《時間與河流》的修改,長達9個月,兩個人吃住一起,辦公一起,很大程度上,都影響了各自的家庭生活。而影片的第二個層面,即是展現兩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相悖的處事態度。沃爾夫與妻子的激情婚姻(妮可·基德曼飾演),以及成名後的婚姻危機,都彰顯了沃爾夫衝動、自顧自的行為態度。而柏金斯在保證作品順利出版的情況下,還要不斷的安撫被沃爾夫拋下的、處在崩潰邊緣的妻子,哪怕是被她的自殺或槍口威脅。柏金斯看到的只有悲痛,當他徹底對沃爾夫的行為失望後,告訴他生活不僅僅是自己,還要替別人著想時,固執的沃爾夫選擇了離開。



再偉大的編輯,始終也只是那個距離天才最近,但是卻可以隨時被另一家出版社替代的編輯人員而已。兩個人如父子般的關係,就此割斷。劇情轉入了低靡期兩個人,沃爾夫拜訪了菲茨傑拉德,而柏金斯拜訪了海明威,作為影片尾聲之前的一段鋪墊。約翰·洛根的編劇,並沒有結構上的驚喜,而是靠著戲劇性的橋段,例如兩人在黑人爵士酒館裡的買醉、在辦公室內的爭吵,以及晚餐後的推心置腹等等,逐漸交代兩人從親密到疏遠的關係。而關於柏金斯的個人家庭生活,也本片的主線之一,妻子的包容和五位女兒的貼心,著實是柏金斯的精神支柱。可惜過少的家庭線,卻要交代過重的情感,令人難免覺得生硬,不夠巧妙,不過故事依然連貫順暢,結尾也算收的老練沉穩。



對於並不太熟悉這段編輯與作者關係的觀眾來說,結尾更像是一場飛來橫禍的急剎車。當托馬斯·沃爾夫為自己行為開始後悔時,他卻一病不起,醒來之後,顫顫巍巍的向醫護人員要來紙筆,開始書寫一封開頭為Dear Max的書信。這個室內的鏡頭是日光下拍攝的,溫柔的光線穿透白色的窗簾灑在病房裡,托馬斯顫抖的筆尖,令人落淚。聯想起他日夜書寫手稿,像著魔一樣,描繪他內心中的美國圖景。如果沒有柏金斯的節制,他可能無法找到那個,能同他一起,並肩俯瞰曼哈頓的人。



柏金斯恪守一生的職業操守,對於作者們的幫助,對於文壇難以估量的貢獻,讓他的職業生涯變成了出版界的傳奇。你可能會說,好作者都讓他給碰上了,而反過來想,他才是真正配得上每一位大作家的最佳編輯。在近乎絕望的葬禮過後,收到托馬斯在病床上的最後一封手書的柏金斯,看到了醫院的地址與托馬斯的筆跡,他起身關上了辦公室的門,回到了座位上,第一次在影片中,摘下了那頂,在家中吃晚飯都不曾脫下的帽子,緩慢地拆開了信封,開始閱讀。

影片描繪的這一段,堪比父子情的關係,編輯柏金斯傾其所有地付出,只希望作者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創作出更好的作品。而那一部部作品的意義,就是他曾寫給托馬斯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比一本書更重要。」。他說:「編輯並沒有讓一本書變得更好,也許只是讓它們看起來不同罷了。」。於是,《Trimalchio in West Egg》換名為《了不起的蓋茨比》,《O Lost》改名為《天使,望故鄉》,永久的留駐在了美國現代文學史上。麥克斯威爾·柏金斯同樣是一位天才—— 一位善於發掘天才的天才。這部影片可能不夠完美,但是它依然使得我們,距離那些想像中的天才們,又更近了一步。



2016年7月1日
多倫多 小玄兒記
部落格:小玄兒的電影漫談
深焦DeepFocus訂閱號原創作者
貓眼電影特邀作者,豆瓣專欄作者
跟小玄兒一起同步北美大片
歡迎長按二維碼~訂閱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