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

独立日 / ID4星际终结者(台) /天煞-地球反擊戰(港)

7 / 606,479人    145分鐘

導演: 羅蘭艾默瑞克
編劇: 羅蘭艾默瑞克
演員: 威爾史密斯 比爾普曼 傑夫高布倫 瑪麗麥唐納 瑪格莉特柯林 薇薇卡福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弗里茨維爾

2016-06-23 15:05:47

從《獨立日》到《獨立日2》,這個人幹了什麼


1996年7月3日,《獨立日》在美國上映
20年後,2016年6月24日,美國和大陸將同步上映《獨立日2:捲土重來》
而這兩部影片的導演是同一人,他就是:羅蘭·艾默里奇

《獨立日》是科幻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電影,當年的歷史票房冠軍,僅次於《侏羅紀公園》。影片的好看之處就在於,沒有做什麼複雜的鋪墊,電影開場人類就面臨了外星人的入侵,直來直去十分爽快。

影片巨大的外星飛船造型雖有粗糙,但想像力令人稱讚。威爾·史密斯與外星戰機峽谷一戰,史密斯活捉外星人的橋段在後來許多電影裡都有用到。在人類所有武器紛紛失效的情況下,人類再次使出「特洛伊木馬」之計,威爾·史密斯和傑夫·高布倫駕駛外星飛機潛入外星航空艦隊的母船,並植入電腦病毒,取得勝利。

比爾·普曼飾演的美國總統,在決戰前的一番演講,據說被收錄於許多英語聽力的教材。這段演講將美國的獨立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重新闡釋為人類的重生日,老美這種全球老大的自我陶醉感,儘管你會很輕易的識別它,但也卻並不那麼令人討厭,這充分說明了這部電影的魅力。

羅蘭·艾默里奇被媒體稱為「災難片大師」,他自己也很贊同這個說法。2013年《驚天危機》(台灣《白宮末日》)在台灣上映,他在台灣接受採訪時,自比希區柯克,說每個導演都有自己擅長的吸睛點,希區柯克擅拍懸疑片,而自己則擅長拍災難片。

儘管《驚天危機》遭遇了全球票房慘敗,但艾默里奇完全有理由這麼自信,拋開電影本身的水平,在此之前,他的作品票房收入還是相當驚人的。1996年《獨立日》在全球收割了8.2億美元,2004年《後天》狂攬5.4億美元的票房,而2009年末日大片《2012》則收穫了7.7億美元的好成績。

光談票房可能太俗,那麼我們來談談電影本身,艾默里奇「破壞性」電影值這個價。

艾默里奇的畢業作品《諾亞方舟原理》製作花費約60W美元,是德國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畢業作品,並且史無前例地被選為1983年柏林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大手筆地投入和超凡的想像力,好萊塢向他敞開了懷抱,隨後他在好萊塢拍攝了一系列成功的科幻電影,除了我們熟知的《獨立日》、《後天》和《2012》之外,還有《星際奇兵》(1994),這部電影講述了考古學家的時間旅行去埃及的故事。

艾默里奇不論去到哪裡,當地的影迷或媒體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不來毀滅我的城市?艾默里奇都會笑答:「我會考慮考慮」。在艾默里奇的災難電影中,從埃及金字塔到白宮,這些地標性的建築都沒有逃過被「毀滅」的命運。

毀滅和破壞,似乎在現如今的大片裡已經司空見慣。目前的奇幻英雄大片,不論是漫威還是DC,也是動輒就破壞城市地標。比如常常被虐待的舊金山「金門大橋」,倫敦國會大廈,艾菲爾鐵塔。但是,艾默里奇應當這一傳統的較早奠基者。

城市入侵甚至毀滅意味著秩序的完全混亂,特效技術則讓末日景像「真實」地呈現,觀眾上帝視角的觀看快感十足。

地標性的景觀被毀滅,意味著最高物質成就和歷史成就的危機。而且標誌性建築,如自由女神像、帝國大廈、白宮,包含著美國集體的價值觀念和政治觀念,因此當它們遭受破壞,觀眾自然會聯想到信仰、文明和文化危機。

《獨立日》的美國各大城市全面毀滅,鏡頭只展現了地標性建築的死亡。隨著技術的全面改進,《後天》已經能夠展現冰河災難後城市的全貌,但是也只有通過自由女神像的殘骸,觀眾才識別那是紐約。《2012》中,海嘯把包括紐約和華盛頓在內的整個東海岸全部吞沒,當白宮和自由女神像被沖毀,觀眾意識到人類文明身處絕境。

艾默里奇堪稱「白宮殺手」,從《獨立日》到《2012》,再到《驚天危機》,白宮被三次摧毀。雖然艾默里奇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何要一再炸白宮,但是三部影片中白宮的毀滅拍得如此聲勢浩大,我也只能說艾默里奇是個「調皮」的導演。

時隔20年,艾默里奇讓「獨立日(ID4)」這個系列重啟,註定了《獨立日2:捲土重來》是一部喚起影迷集體記憶的情懷電影。「獨立日」能否隨著《獨立日2》捲土重來?值得期待。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青影」(ID:youthfilmcritic),分享電影故事,電影評論與簡明專業的電影史,歡迎訂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