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 Finding Dory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寻找多莉

7.2 / 305,152人    97分鐘

導演: 安德魯史坦頓 安格斯麥可連
編劇: 安德魯史坦頓 Victoria Strouse 鮑伯彼得森
演員: 艾倫狄珍妮絲 艾伯特布魯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賤賤吐槽電影

2016-06-23 02:53:02

美好溫馨童話下的生活諷刺-評海底總動員2


13年前你在做什麼,是在享受自己天真的學生時代,還是已經步入社會工作的步伐。生活總有很多巧合,譬如,誰也沒能料到13年後海底總動員會有翻拍第二部再度上映。第一部的經典經常讓筆者深思,劇中的多莉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多莉是一條有健忘症的藍唐王魚,在馬林尋找丟失的兒子尼莫路上偶然相遇。當第一部馬林找兒子唯一線索(潛水鏡)丟失覺得絕望的時候,多莉有板有眼地對馬林說:「when life gets you down,know what you go to do?- Just keep swimming just keep swimming」(當你覺得生活陷入絕望的時候,你該怎麼辦?那就一直游下去吧,游下去就行了)。多莉常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準確地說,是一首歌。事實上,很多人覺得開掛似嘴速的多莉沒心沒肺沒大腦,但是恰恰是多莉敢想敢做的性格帶著馬林找到了兒子。為什麼要塑造這樣一個角色?其實我們生活中就充滿了多莉這樣的角色,他們可能看上去不成功,有諸如多莉好了傷疤忘了疼、莽撞等等的小毛病。但是他們樂意提供幫助,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不會冷眼旁觀。亦或者可以看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它可能是你心中敢想敢做的一種衝動,可能隨著你年齡的增大而消失,好比《頭腦特工隊》中主角內心想像力的「冰棒」,多莉的存在其實在馬林尼莫父子倆身上已經體現出來了,尼莫想了解新事物,初生牛犢不怕虎,膽大任性,馬林則是舉棋不定更加害怕風險深計遠慮,被生活而主導。再或者,多莉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臆想。她可能是一種信念、信仰或者當你生活遇到挫折的無形的支持。不管怎樣,她都是面對生活永遠保持樂觀心態的倡導者。這也是電影想表達的一面。
    

    無論是迪斯尼,還是皮克斯,還是歐美的其他動畫中。我們總能看到很多成人的影子,它們好像不光光是給小孩子帶來歡笑的娛樂產物,影片總能折射出導演以及幕後人員想表達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感概。這個是目前國內很多教唆式教育動畫無法比擬的。為什麼迪斯尼等歐美動畫能盛產那麼多經典呢,我想當大人和小孩在觀看影片中,他們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角色和經歷。時隔13年,迪斯尼+皮克斯帶著原班配音人馬捲土重來,能夠再度聽到艾倫(美國著名日間脫口秀主持人)配音的多莉,實在是一件又驚又喜的事情。不得不承認最近幾年電影市場都快被迪斯尼霸屏了,尤其這兩年愈演愈烈,從年初的星球大戰7,恐龍當家到現在的愛麗絲2,海底2。迪士尼已經不知道搜颳了多少票房。誠然,迪士尼絕大多數的電影還是闔家歡樂,令人津津樂道,積極向上的。讓人慾罷不能。
   
    第二部影片一開始,多莉和好友們玩起抓迷藏的遊戲。經常頭腦短路的她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有父母,並且記憶閃回知道了自己的家鄉在加州。一條健忘的魚,如何找到自己的父母,況且它只是條魚。看似不可能,但是這恰恰是本片最讓人繃緊神經的主線。導演想傳達的也是這種不可能的精神。開掛似嘴速的多莉總是把想說的直接說出來,她的真誠說服了尼莫父子,三人乘著第一部出現的海歸順著洋流來到了加州海岸。來到加州海岸後,多莉和馬林發生了爭歧,頭腦耿直的多莉發現這些是自己一意孤行,失落地離開了尼莫父子。這個時候,影片最具核心的一句話出現了——海岸旁的海洋生物研究院廣播著自己的宗旨「救助、治療、放生」。但似乎影片中一直都沒有提到研究院的放生,想想也是略微諷刺。就在此時,多莉被海洋研究院的人抓了回去貼上標籤準備要送往其他地方。為了拿到標籤,逃跑出來的七爪章魚出現了,和多莉達成了一致協議,用標籤換幫多莉找到父母的任務。章魚在本片可謂神通廣大,能走能爬,能跑能竄,全片「特工」擔當,看似全能的章魚卻一直在躲避人類的追捕,而且影片中人類的對話也暗含了章魚不止一次逃出來。這是一種莫大的諷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章魚哥能解決他人的問題,卻自身難保。這其實也是我們生活中很多自身的折射,當我們連自己的問題都不能完美解決時,我們內心卻總能願意幫助他人。影片正是這樣的。所有人都在幫尼莫父子和多莉,看似所有人都在幫多莉。也是導演對現實社會一種期望,當你生活陷入絕望,大部份是路人選擇冷眼旁觀亦或者隔岸觀火(影片也有多個鏡頭描寫了社會的冷漠,這與第一部馬林找兒子時無助的情況如出一轍)。尼莫和馬林走失後,尋找多莉途中遇到了海豹兄弟。海豹兄弟對尼莫父子非常友好,幫他們想點子,然而卻對自己的同類有著搞笑眉毛和喜感臉蛋的傑拉爾德極為苛刻,也就是所謂的「霸凌」。多麼鮮明的對比啊,可能大部份人看到兩隻海豹對著傻乎乎的傑拉爾德轟轟大叫,趕它下岩石時發出了笑聲,卻忘乎了我們經常也是這樣的人。我們總是對陌生人持已友好的態度,卻對身邊的人、同種族、同國家的人尖酸刻薄。如果放大了,也可以理解為一個當國家連自己份內事都處理不好的時候,卻對其他國家施捨援助。或者說一個國家連自己內部的種族歧視都沒處理好,卻來幹涉其他國家的內政。想來也是蠻風趣和諷刺的。
海豹找來了貝基--一個傻大個的水鳥,馬林模仿水鳥的聲音讓貝基帶著他們去找多莉。去陰差陽錯帶錯了地方。此時多莉和章魚也正在克服重重阻礙去往深海區。。有一個鏡頭,章魚和多莉在兒童手推車前行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一對疑似「拉拉」的兩位,並轉回來看手推車,多莉從手推車掉了出來,章魚哥偽裝成嬰兒的樣子喝奶來解決尷尬。影院裡傳來了一陣鬨笑,影片了呈現的是這對疑似拉拉的兩位的略嫌棄和驚慌的目光而遠遠走開了。此前國外流傳這是皮克斯第一次動畫裡出現LGBT的動畫角色。皮克斯似乎在試探觀眾,無論如何,這麼多秒的鏡頭,絕對不是偶然的巧合。

多莉的健忘,指揮錯了路,本來要去深海區,卻來到了兒童遊玩區。這與章魚哥和多莉第一次見面提到的令人討厭的孩子們相互呼應。影片並沒有給孩子們面部和全身的特寫,全部以魚類的視角展現了孩子們雙手對海洋生物的摧殘。又一次多麼鮮明的對比啊,研究院一方面說要為魚類提供保護,另一方面卻展示了如此不人道的鏡頭,一切只為熊孩子的開心嗎?令人心寒而又不可言說。

尋找父母的旅途中,多莉還找到了幼時在海洋館的「管友」(非常巧妙的詞語)運兒--一個視力極差的鯨鯊和另外一個擁有最強眼鏡的白鯨。它們都因為缺陷被留在展館裡。歷盡千辛萬苦,多莉終於回到了深海區找到了父母原先的住所,奈何得知父母很多年前就離開此地去找自己了。生活就是這樣,當你努力完成目標時,常常發現與成功失之交錯。但是很顯然導演並不想留下這樣的結局。螃蟹給多莉指了明路,通過管道去最開始多莉被研究院的人救助的房間。在運兒和白鯨的最強眼鏡幫助下,獨多莉重新遇到了尼莫父子,也來到了最開始來研究院的房間,但是失望的是多莉並沒有找到自己的父母,多莉精神恍惚,不小心掉入了污水區。尼莫父子也被關在車裡被運走了。我想任何人都經不起這個打擊,命運總是愛捉弄人,影片峰迴路轉的情節正如同導演又一次想傳達給我們一個人生箋言,生活總是充滿希望和失望。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如同多莉說的:美好的生活本身不需要計劃的。多莉在污水區,也就是多莉剛來到加州海岸的地方,見到了記憶中的貝殼,順著貝殼,多莉早到了父母。溫馨的場面催人淚下。這刻本片最大一的一個主題也慢慢浮出水面,那就是關於海洋保護。此刻臨近影片末尾。當你細細回想之前影片的細節,不禁細思極恐和感到迪斯尼以及皮克斯的高明隱喻之處。多莉剛出水面的被纏著的塑料網袋、章魚漢克在水池的噴墨、污水處稀缺的生物和滿身污穢的魚類等等細節呼之欲出。大家也才發現本片難能可貴之處在於給大家諷刺了一個美好的童話故事。多莉早到了父母,卻沒有忘下尼莫父子,早已把尼莫父子當作家人看待,在所有人齊心努力下,多莉和章魚趕上了汽車,在逃出生天后卻發現終點已有待命的警察等著他們,但是多莉並沒有像宿命低頭,多莉叫漢克把汽車開向了大海,在經典的背景音樂 what a wonderful day下,所有被關在車裡的魚類全部落入了大海,唯美的慢鏡頭夾雜著又一次廣播「救助,治療」,在最後的「放生」一詞中,影片最高的呼應點和高潮也落下了帷幕。多莉一夥重新獲得了自由,一種難以言表的喜悅,像朝霞那班充滿激情,未來生活還有更多美好可能。海洋保護,是讓人類做出選擇,還是魚類自己選擇,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這是一個矛盾點。在汽車落入大海時一個鏡頭小於被大魚吃掉,大魚被更大的魚吃掉。我想,順應自然,就是最好的答案。 最後大家好像都有了完美的歸屬,但是這畢竟是個美好的童話故事,相比現實而言,這又是一個殘酷的真像。影片總體細節處理得當,笑點與淚點此起彼伏。


片尾有兩個彩蛋,一個是章魚漢克各種偽裝的鏡頭,換種角度理解,其實,漢克一直出現在電影裡,從開始到結束,這個彩蛋非常有意思,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在思考其實巧遇一開始便註定發生了,與影片跌宕起伏的情節再一次高度重合。最後一個字幕結束的彩蛋略長,一群海鳥飛過,鏡頭移下來,第一部結尾彩蛋和尼莫一起關在水箱裡的朋友們終於逃了出來到了大海里,卻被海洋研究院的人抓了回去,倒霉的傑爾拉德在海豹兄弟熟睡的時候偷偷地爬上了岩石。影片就此結束,卻讓人意猶未盡,似乎暗含第三部。

影片中間的時候多莉對漢克說大海才是你該去的地方,那麼我們又該往哪去呢?
                                                   

小賤賤吐槽電影/文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新浪部落格:小賤賤吐槽電影


 2016.6.2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