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再見,在也不見 Distance

再见,在也不见/距离/Distance

5.8 / 132人    108分鐘

導演: 忻鈺坤 陳世傑 希瓦洛恭斯昆
編劇: 陳世傑 忻鈺坤
演員: 陳柏霖 楊祐寧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Y@世界那麼大

2016-05-13 18:22:41

每一次再見就是死去一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5月10日的北京頤堤港,陳柏霖穿著非常得體的西服在影廳門口為首映禮做準備,不知被哪個粉絲看見了忽然大叫了一聲他的名字。陳抬起頭本能就是一個微笑,既然被發現了他就大大方方的搶了一個話筒,他說,好像主持人還沒來哎,我就先代替一下吧。說著就領著大隊伍浩浩蕩蕩的進了場。

怎麼回事啊?他在大場合下是如此的自如又得體。

我們回到電影,在那樣能發覺每一個細微表情的鏡頭下,陳柏霖也盡了力,儘管這個盡力,可能會被遭到一些異議。

陳柏霖在三個故事的表演里體現出了一致性的隱忍,有一度我甚至於以為這是一個人,代表了一個人無能為力的三個維度。在第一個故事裡,陳在出差的城市一次次的跟蹤當年欠債逃跑了的父親,看著他落魄而勉強的生活,以及新家庭里新的兒子的寵愛和被嫌棄。他跟蹤的節奏很慢,情緒發酵的也很慢,到了最後跟父親有一場面對面的較勁,秦沛飾演的父親輕鬆的諮詢他給新兒子買電腦的事情,全然不知道對面坐著的是他的另外一個兒子。

是你的話會怎麼做怎麼辦?

陳柏霖的選擇是去默默的揍了那個毫不知情的弟弟。

我們在他打的過程反覆猜測究竟是因為這個弟弟對父親不好?還是因為這個弟弟搶了自己應該得到的父愛?又或者僅僅只是因為看不慣他吊兒郎當的習氣?

導演用一種充滿了自製的鏡頭和種種無關緊要的細節繼續拍攝了陳柏霖在打完人之後無法自製的大哭了一場。於是我們看到了那個最最殘酷的真相:是他自己,感到無能為力。

所以,在那個過份慇勤的司機拍馬屁的時候回答,我也只是打工的。
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按掉對面愛人的電話,與愛人通話拒絕的時候,就像自言自語。
所以,鼓足勇氣給媽媽打了一通電話想告訴她遇見了爸爸卻最終沒有提起。
所以,每一跟蹤都好像是一場情不自禁的浩大勇氣,卻終於消滅於無聲息。
所以,他打得是那個懵懵懂懂的弟弟,而不是藏在錢包里掛在心裡過不去的父親。

無法承認自己是如此的虛弱,如此無能為力。

而這種無能為力,繼續的蔓延在第二個故事,第三個故事。

我一直在想,「在也不見」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緒,是一個人更強大的表達還是一個人更虛偽的表演。看電影的時候我明白了,原來命運的隨波逐流,是一個人最頑強的抵抗。三個故事裡的三個人主角無數個配角,有的軟弱、有的被誘惑、有的世俗、有的不肯真實面對的自己。可是,這才是人真正的樣子呀,電影在努力做的,就是正面側面的塑造出一個個立體的人,以及他們所能遇到的人世間所有的無助。讀懂了這份無助,你才會更加的體會到人是這樣身不由己的彎曲,而這種彎曲充滿了善意和憐憫,讓人在寸步難行中繼續前行。

三個導演的風格並不同,這是所有分章節電影都不可避免的劣勢,但它們卻都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明顯的技術性延展(可能是因為陳哲藝導演監製的原因),那就是對多餘的細節的描述。例如第二個故事裡陳柏霖去監獄看楊佑寧很仔細的安檢過程,例如第三個故事裡反覆的吃飯喝酒的過程。這些細節與主線的故事並沒有什麼關聯,但導演們很用心細緻的描述每一個枝椏,他們卻佔去了電影好大一片時間,我在觀影非常隱忍的情緒中舒緩一口氣的時候忍不住想,就是這些多餘,看起來的多餘,構建了我們最真實的人生,而人生的大多數時光,都是這樣機械重複而無意義,也真是因為這些多餘,才使得那些在記憶中閃著耀眼光芒的見面,沉重婉轉不可磨滅。

我沒有給這部電影打分(要發表還是打了),因為我與這部電影利益相關。出品方是我的前東家,出品人和製作人都是我曾經最敬愛的老闆們。這是公司製作的第一部電影,個中曲折自不必言說,我記得當時很多客戶打電話來問我說找不到張總,問我張總去哪裡了,我就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回答,他逐夢去了呀。

四十歲的不惑之年逐夢,不像是選擇夢想,更像是被夢想擊中。

而就在前幾天,一位做網路視訊直播的朋友找到我跟他談秀場模式,我去下了映客看了二十分鐘,然後出離憤怒。我幾乎覺得我們下一代的文化徹底完蛋了,整個交流的過程里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內容和情緒。然而在首映散場我跟著三個讀大學的粉絲小姑娘離開的時候聽到她們討論,她們說哎呀我還蠻喜歡這樣不辯解不表白的情緒的,雖然陳柏霖親上蔣雯麗的時候我快受不了了,但他們演的很到位呀。我在她們激烈的討論細微的用詞之中忽然間舒樂一口氣,笑了。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更好,但這個世界也沒有變得更壞,這個世界從成為世界的那一天開始,就跟今天一模一樣。真正的鮮活的人們並不是意氣風發蔑視一切,而是痛苦的活著,並且深愛著世人。

去看看吧,看看裡面那些痛苦的人。
去看看吧,看看那些有信念的人們的努力。

再見。
每一次再見就是死去一點。
而在也不見,實在是比我們樂觀多了,不是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