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空氣人形--Air Doll

空气人偶/空气人形(台)/援胶女郎(港)

6.9 / 7,540人    125分鐘 | Canada:116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Hong Kong:117分鐘

導演: 是枝裕和
演員: 裴斗娜 ARATA 小田切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墨輕塵

2016-05-13 07:37:08

在追求里死亡


人是有意識的,最直接的表露是眼睛。
有意識的人去表現無意識的「人」的心理,眼睛裡的靈氣會背叛。演技多好都是明顯的做戲。
那種無知不是純自然的,而是刻意的,在觀者眼裡就成了扮萌的賣弄,從而失了真。
影片的女一飾演充氣娃娃,在白天去感知生活的時候,給我就是這樣的感覺。
彷彿善良,單純,無知,渴望,都是做作的結果。
不喜歡這不片子,人為的營造了現代人虛空,孤獨,徬徨的特性。
我不認為男一選擇充氣娃娃,是與社會疏離的內心反映。
雖然人類相互取暖是生存根本,自身的溫度不足以支撐生命本身的冰冷。唯有相互問候,相互扶持,相互牽絆,才能在本質匱乏的生命上共生。
但是,一個人的生活,也是生命中一種至真至純的方式。
在靜極的自我意識的維度里,安心的接受著自己選擇的生活。
這有點像禪,也有點像道。
真正修行的人,沒有幾個是成群結隊的,而是自己與身體和心靈的一場跋涉。

充氣娃娃是因為虛無,才會對世界充滿新鮮感。
就像人類的嬰孩,從出生那一刻,就一直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熱切的學習模仿著世界。
嬰兒心靈的虛空和娃娃虛空,本質是一樣的。
源於無知。

當娃娃對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她也開始梳妝打扮,給世人最好的樣子。
她開始有了羞澀的情緒,當純一為她吹氣的時候,她說著不可以,並試圖用衣服遮擋。
她也有了廉恥心理。當店老闆逼姦她以後,她摘下自己的私處清洗。這不是簡單的衛生清洗,而是試圖清洗被強佔的痕跡和心理的記憶。
並且當他看到男人去買光碟時,她努力低頭不被發現,面對男朋友,有了愧疚的認知。
這些細節都標誌著娃娃像人類靠近和轉變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簡單的、深刻的。因為這幾種情緒里有道德體系裡的善美與醜惡。
雖然她還不是完全了解人類行為的意義和語言的內涵,但是她懂得如何與人交流,與人相處。
在答對了純一的提問之後,她開心的YES,用化妝品遮擋可以暴露娃娃的證據,在家裡開心的跳舞,這些,都表現出了人類虛榮、好勝、知足、奮進的各種品質。
所以說,娃娃折射出來的不是人類的空虛,而是嬰兒成長的過程。
而成長就是修行。
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唸經打坐參禪,但是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本質相同形式各異的修行。
只是有人需要彼此,有人需要自己。

我佩服獨身主義者。
因為他們有強大到全面的主觀和客觀的條件支撐自己獨自面對福禍相依多姿多彩的世界。
就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畢生遠遊。
當然這遠遊中會認識更多的人,結交更真心的朋友,但這種互動都只是暫時的,對他們而言,與自己共生的只有眼前的自然。

電影裡,男一重新買回充氣娃娃並慶祝生日的時候,有心的娃娃,去質問他。
我突然有了偶像劇的既視感。
離開是娃娃自主的選擇,雖然她並沒有真正的離開,而是躲在儲藏室。但對於男人而言,就等去失去。
失去了,自然會重新得到。無可厚非。
但娃娃非要在這消失的關係里,得到形而上的回答。
無非就是我不是替代品,我有心,我們曾經有過感情。
但她渴望與現實恰好不符,男一希望她變回娃娃,只是害怕麻煩。
《遙遠的救世主》里,丁元英就是怕女人怕到骨子裡的人,他對女人敬而遠之。可又偏偏愛上芮曉丹。他說,我依佛法如是觀照,看紅顏知己是紅顏知己。
所以,怕麻煩,不是真的怕麻煩。而是不願不想不愛,這裡面隱含了文化素養閱歷的不同。或者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自然不算朋友。
而娃娃的心理表現的也是人類自私虛偽貪婪的一面。
我可以離開,但是你不可以就這麼讓我離開。

最後娃娃死了,死在垃圾堆里。
這有點像輪迴。
從哪裡開始,就從哪裡結束。
這過程,無論是有心的充氣娃娃還是無心的充氣娃娃,經歷基本相似。
只是有心的會悲會痛會愉悅。
純一在垃圾袋裡,娃娃在垃圾袋外,這是一種相對。
生命本質不同的可望不可及。
也是想告訴你,即便成長的路上,都經歷了,結局與理想依然相悖。
也許,這也是一種悲觀。

片子的引申空間無限大,如何解讀,都是觀點。
這也是片子成功的亮點之一。
電影的終極是巴拉靈魂的藝術。
好電影的重點不是講述了什麼,而是讓讀者想到了什麼。
能啟迪,能思考,就值得期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