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烈火焚身--Incendies

焦土之城/烈火焚身(台)/母亲的告白(港)

8.3 / 202,644人    131分鐘

導演: 丹尼維勒納夫
編劇: 丹尼維勒納夫
演員: 魯比娜阿扎巴爾 梅麗莎德索蒙斯波林 馬克西姆葛迪特 雷尼吉納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彷彿若有光

2016-05-09 04:44:21

在真相面前,一切皆寂


「孩子們,你們的故事從哪裡說起呢?從你們的出生嗎?如果是,那太嚇人了。從你們父親的出生嗎?那就得從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說起。但我說,你們的故事始於一個承諾,用來打破仇恨的鎖鏈。」

故事由三股線索交織而成,一個謎題,一個承諾,還有一場恐怖。每個執行緒環環相扣,帶著我們從魁北克一直延伸到飽受戰爭蹂躪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黎巴嫩,步步給我們錯愕和震驚。

一個謎題——「死亡不是故事的終結」

還是得從加拿大魁北克說起,雙胞胎姐弟Jeanne和Simon的母親Nawal生前為公證人Lebel做了18年的秘書,她死後,留下了一個謎一樣的遺囑。她要求不要棺木也不要祈禱,要赤身面向大地,並給了姐弟倆兩封信,一封要姐姐交給父親,一封要弟弟交給哥哥,而這所謂的父親他們一直以為死了,也從來不知道有個哥哥。Simon因母親生前的行為反常,認定母親已經瘋了,而Jeanne之前目睹了母親突然陷入異常沉默的經過,她的本能驅使她踏上了尋找謎題的道路。

一個承諾——「總有一天我要把你找回來」

鏡頭切回到上世紀70年代的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勢不兩立,戰爭蓄勢待發。彼時的Nawal正和現在的Jeanne一樣年輕,她成長於基督教徒的村落,卻愛上了巴勒斯坦難民的兒子Wahab,並且懷上了他的孩子。私奔路上,被哥哥攔下,Wahab被一槍斃命,Nawal在祖母的干預下才得以偷生。她成了整個家族和村子的恥辱,兒子生下來便被送去了孤兒院,她則不容於族人,獨自去了城裡的叔叔家繼續讀書。臨走前,她許下一個承諾,「兒子,總有一天我要把你找回來。」

一場恐怖——「在真相面前,一切皆寂」

戰爭很快爆發。Nawal得知村子已被穆斯林掃蕩,毅然決然踏上了尋子的道路。影片採用倒敘方式,分為十個小段,在Jeanne尋找父兄和Nawal尋找兒子的時空軌跡中來回穿梭,節奏把控不緊不慢,娓娓道來,鏡頭充滿張力,直擊人心,就像是一部偵探小說。在謎題逐漸撥雲見霧的過程中,也剝繭抽絲般地揭開一一道道可怕的傷疤。

1.「唱歌的女人」

Nawal的尋子之旅一路上看見的都是戰火摧殘的焦土,穆斯林武裝力量在軍閥Chamseddine的帶領下,為了給難民報仇,殺了所有的基督徒。她不得不輾轉再去南部的德雷薩。她為了能搭上穆斯林的班車,摘下十字架披上圍巾,車子在路上卻遭遇基督徒武裝的慘無人道掃射,Nawal在車行將被引燃之際掏出了十字架,聲明白己的基督徒身份才得倖免,而她為了救下一個小女孩,謊稱是她的母親,最終也沒能使小女孩免死於槍口。小人物在殘暴的戰爭機器下身如浮萍、命如螻蟻可見一斑。
尋子未果而目睹種種慘劇,Nawal憤而由和平主義者轉為充滿對民族主義者的仇恨,她利用當家庭教師的機會刺殺了基督徒武裝力量領袖後,被投入到卡法拉特監獄。在獄中,她拒絕屈從,昂首挺立,一直以唱歌來對抗暴虐,多年後仍以「唱歌的女人」而被人熟知。監獄容不下她的驕傲,她被以折磨犯人為專職的牢頭Abou Tarek強暴凌虐,又懷孕了。生下孩子後,她才最終被釋放。
當Jeanne追溯到這裡時,她以為這個孩子就是她要尋找的哥哥,她把Simon從加拿大叫來,一起繼續尋找。然而真相比這更加殘酷,監獄裡生下來的孩子不是一個,而是一雙,正是他們姐弟二人。真相,還不止於此。

2.「五月的尼哈德」

即便到此時,他們的父親和哥哥到底是誰?答案仍然沒有浮出水面。Nawal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其祖母在他腳跟上紋了三個點作為胎記,這個胎記分別於電影開場一個剛剛加入武裝的小男孩和片中一個精準冷血的穆斯林青年狙擊手身上見過。他的經歷也一直無蹤可循。直到Simon在另一個公證人的指引下找到老軍閥Chamseddine,才最終從其口中知道真相。被送到孤兒院後,小男孩因出生於五月而取名「Nihad of May」,在孤兒院被掃蕩後,男孩們並沒有被槍殺,而是被收編進了穆斯林的武裝陣營接受訓練。Nihad天賦異稟,很快成為一個厲害的狙擊手,他瘋狂地想要找到他的母親,甚至甘願為此去做烈士,這樣他的照片就能遍佈全國,讓他媽媽看到。他像機器人一樣,對誰都能下手。但最後,敵方入侵,他被俘了,再次被敵人訓練,成為專職折磨犯人的牢頭。他被改名為Abou Tare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