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玄兒

2016-05-03 05:40:10

當朋克音樂遇上暴力犯罪——北美新片《綠色房間》漫談


這部恐怖片要上天



IMDb上觀眾給出了7.6的高分,
更不用說爛番茄88%的新鮮度。



媒體綜評里驚現雙百!



再看看演員陣容,竟然找來了X教授
飾演 大!反!派!



聖丹斯、坎城、多倫多電影節
分別是獨立、文藝、主流電影的歸屬地。



而美國青年導演:傑瑞米·索爾尼爾的兩部電影《藍色廢墟》和《綠色房間》,每一部都分別在這三大電影節上,逐一展映。2013年的《藍色廢墟》還奪得了當年的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費比西獎。



(不禁想問導演,下次主題是紅色還是黃色?!)

導演:傑瑞米·索爾尼爾,不愧為令人期待的青年導演,他似乎早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電影氣質,淡淡的憂傷,緩慢的節奏,內裡卻充斥著復仇與暴力,血腥與欺騙。本身也是攝影師的傑瑞米·索爾尼爾,一共自編自導了三部作品,齊刷刷都是有關暴力戲碼的故事。從2013年的《藍色廢墟》開始,他給自己的電影裡,加入了色彩的神秘感。在《綠色房間》裡,樂隊主唱染了綠色的頭髮,女主角穿綠色夾克,整體的布光和色調,都是藍綠色。



如果說《藍色廢墟》的故事裡,充滿了謎團與無奈,是對美國當下的社會裡,私有槍枝氾濫和缺乏情緒控制的,人們生活現狀反差的觀察,導演筆下的故事是復仇,也是悲劇,同時飽含同情。而《綠色房間》更多是詭異的氣氛,驚恐的內心,一種過度暴力,反被暴力所吞噬的因果關係。更加單純的故事,讓《綠色房間》的暴力細節,得以更深入的展開,給人以更刺激的視覺感官,更震撼的驚悚體驗。

與《藍色廢墟》的蓄意報仇前提不同,《綠色房間》的開篇,只是一群窮小子,開著一輛小貨車,斜插的停在莊稼地裡。他們沒油、沒電、沒錢,只能在下一站里,求助朋友介紹演出掙錢。一位叫Tiger的朋友,無奈把他們介紹給了自己的兄弟:Daniel。於是,一行人在Daniel的帶領下,來到一棟座落在樹林深處的俱樂部演出,結果卻差點一個人也沒能活著走出來。



相對《藍色廢墟》裡,男主人公的表達障礙,《綠色房間》則是充滿了對話和台詞,樂隊成員之間的,俱樂部老闆和手下之間的,還有雙方之間的毫無信任感的交涉。懸疑驚悚的劇情隨著一位少女的死亡展開,樂隊裡的Pat無意回到休息室裡尋找充電的手機,結果看到了地上躺著的女孩,感受到了滿屋子裡的緊張氣氛。之後所有成員,都被趕回了這間「綠色房間」,關了起來。之後的獵殺與密室掙脫,血腥的程度令人頻頻想起《德州電鋸殺人狂》和《電鋸驚魂》系列。不過導演似乎更喜歡劇情的螺旋效應,不斷的讓主人公們,退回這間綠色小屋,不斷的對話,開啟下一段的旅程。

從一開始就期待懸疑緊張氣氛的朋友們,在前二十分鐘裡,估計要失望了。影片的鋪墊是妥妥的文藝風,公路巡演,幾個喜歡朋克音樂的年輕人,奮力的演出,卻拿不到像樣的演出費,更不要提像樣的演出場地。影片慢節奏的向我們介紹了,這支名不見經傳的小樂隊,裡面的成員每一個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演員們也都很小清新。



為了350塊的演出費,他們來到了這個氣氛詭異的鄉村俱樂部。導演還特意給了幾個俯瞰森林的鏡頭,綠色的迷霧,空靈的配樂,加上一輛小貨車,漸漸消失在前路的背影。自從進入了這個俱樂部,來喝酒的路人和Daniel都顯得極為暴力,而這時,打斷一切的一位重要人物出現了:Gabe。開始你可能會覺得他只是個路人,其實他曾主演導演前作《藍色廢墟》,在《綠色房間》裡他飾演一位從頭到尾貫穿劇情的角色。



對,上圖就是畫面中間,最不起眼的那個平頭男。在之前的電影中,他是下面這樣的,還被導演稱為自己寫作的繆斯。



《綠色房間》的前1/3里,有年輕人的盡情享樂,有演出時的淋漓盡致,而到了中段的2/3里,就只剩下了與強權暴力對抗的冒險劇情。導演:傑瑞米·索爾尼爾的標誌性暴力鏡頭:「小刀插太陽穴」、「手臂被刀割」、「側臉被搶打爆」等等,都逐一上演。不得不說,這幾個橋段在該導演2007年的《謀殺派對》和2013年的《藍色廢墟》裡有精彩的亮相(各種捂臉)。導演:傑瑞米·索爾尼爾說,他是有節制的使用這些暴露的血腥鏡頭。放在劇情中,一點一點的讓人物內心瓦解,同時也帶領觀眾走向了另一個可能的假設。



好在,導演在暴力元素之下,不失美國社會的觀察和極端假設,家族的集體復仇也好,納粹般的蓄謀犯罪也好,在這樣的強勢壓制下,弱勢的主人公們,從普通的流浪漢到朋克青年,他們逐漸拿起了武器,自衛的同時,開始走向了復仇之路。影片中幾乎是沒有警察角色參與的,人們或選擇了越過法制,或選擇了蒙蔽警察。警察機制的不存在,來了又走,好像我們脆弱的正義感,偶爾會被復仇心吞噬,偶爾會被自己的慾望矇騙。

X教授在影片中飾演了一位安靜的大反派角色,這個人物從未進入「綠色房間」內,卻扮演著「納粹頭目」一樣的領袖,他手下是訓練有素的死忠打手,以及兩隻兇悍的小型犬。據說「教授」在第一次讀劇本時,讀了幾頁就放下了,起身將屋內的窗簾都拉上後,又坐下來讀完了劇本,決定參演,一共十天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戲份。



不過影片中的反派,依然被塑造為極端自信和略顯笨拙的團體,還不如影片中,最後一段的小狗,在「審時度勢」之後,逃離了任務現場,乖乖的尋回主人身邊,默默躺下,似乎更具有「人性」。這裡不是映射納粹,而是利用這樣的標籤,導演自述提及,不是用來特指某一類人群,而是想廣義的代表一類暴力團體。



導演:傑瑞米·索爾尼爾本身就是個朋克音樂迷,這部電影某種程度上,也讓他得以還願。而小成本的製作,讓這個單一場景設定的故事,顯得更有爆發力。被很多人表述為《瘋狂的麥克斯》的簡約版,有去無回的動作冒險大片。而影片越往後越偏激,不斷的折返回綠色的房間,一次又一次的殺出重圍。這樣的智勇雙全,上一次是是懦弱無辜的海報流浪漢,這一次是年輕氣盛的朋克青年。



影片又見A24公司投資,近年來很多主流和非主流的電影,都見該公司的身影,例如:《機械姬》和《女巫》,可謂是廣撒網,撈大魚。傑瑞米·索爾尼爾作為一個摘的過坎城獎項的導演,就足以讓他有更多的資金和投資拍下去。他電影中暴力,算不算美學不敢說,年輕可愛的他早已結婚生子,在擔當攝影師的同時,他未來的自編自導作品,如何能不斷突破自己的前作,似乎更令人期待。從《藍色廢墟》到《綠色房間》,他沒有把自己的作品越拍越大,而是越拍越小,仔細想想,他可能真的是沉迷於這樣的故事張力。導演你這麼萌,拍片能不能不這麼重口味。



如果你拿不準這部新片的重口味,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承受,可以先找來《藍色廢墟》看看,其中的血腥程度也是可以對導演的愛好窺見一斑了。相關電影:導演傑瑞米·索爾尼爾在採訪中曾提及,自己在撰寫劇本時,想到了1971年的《稻草狗》、1986年的《大河邊緣》,以及1979年的戰爭片《現代啟示錄》,不過從未聯想到恐怖電影。



他說:「我知道這部影片與1976年的《血濺十三號警署》更相似,不過我從未看過它,我更願意把它當作1982年的《怪形》,因為《綠色房間》更多的是人物在房間中的對話。」。



獻給喜歡恐怖懸疑片的朋友,
不喜歡的可以用來嚇唬別人!

2016年5月2日
多倫多 小玄兒記
部落格:小玄兒的電影漫談
深焦DeepFocus訂閱號原創作者
貓眼電影特邀作者,豆瓣專欄作者

跟小玄兒一起同步北美大片
歡迎長按二維碼~訂閱我~

~歡迎個人轉發,轉載請聯繫作者~
~內心OS:麻煩大家給轉一下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