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踏血尋梅--Port of Call

踏血寻梅/PortofCall

6.7 / 2,473人    126分鐘

導演: 翁子光
編劇: 翁子光
演員: 郭富城 春夏 白只 譚耀文 金燕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三月花香

2016-04-29 07:25:12

到底是生活拋棄了他們,還是他們放棄了生活?


慕名看了年度各大華語電影獎項的最大贏家之一:踏血尋梅。100分鐘左右的觀影過程,肯定談不上愉悅,但也沒有預期的噁心不適,倒是在影片結束後,無限唏噓、陷入深思。
這是一部因真實兇殺案件而生的電影。身兼影片編劇和導演的翁子光,沒有把眼光侷限在案子本身,並不滿足於利用或香艷或血腥或懸疑的鏡頭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而是把更多的篇幅延伸到了案件外部,通過對案件受害者王佳梅和兇手丁子聰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關係的描繪,反映香港底層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一步步揭露命案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可以說,在影片的立意上,翁子光導演已經下了一步好棋。在敘事手法上,多線並行,回憶與現實穿插,利用閃回倒述關鍵片段,結合警察的探案問案,還原整個事件的經過。
香港,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即使沒有身臨,也必然從各種文字影像中了解過這顆東方的明珠。但影片中的香港,基本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座城市。老舊的屋邨、逼仄的房間、斑駁的牆壁、狹小的上下鋪讓人直觀感受這是何等低劣的生活條件,昏暗油膩的茶餐廳、簡陋凌亂的警察局、買外圍吸k仔的警察、冷漠旁觀的路人更給人壓抑無望的感覺。導演用陰暗的燈光、搖晃的鏡頭記錄下了佳梅和丁子聰的生活區域,反映的不僅是這座城市日漸分化的社會差異,更昭示了影片主人公必然的悲慘命運。
再來說說影片的人物。首先震動我的是王佳梅的母親,那個在大陸離婚改嫁到香港的中年婦女。其實在上世紀80-90年代,類似的女性不在少數,她們大多頗具姿色,生活的不如意讓她們離開原有的家庭,隻身嫁往人生地不熟的香港。佳梅媽媽的境遇告訴大家,迎接她們的往往不是國際大都市的繁華,相反,社會的偏見、文化的差異、心理的落差讓她們的生活更加艱難,親情的匱乏尤其雪上加霜。如果說佳梅的人生是駭人爆發的悲劇,那麼她媽媽的一生都是緩慢卻又蝕骨的痛苦。
王佳梅,那個只有16歲的花季少女,導演只有在拍她的時候喜歡用明光,靚麗的臉龐、青春的胴體,與她短促的生命、悲慘的結局形成強烈的反差。導演幾次特寫她那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很美,卻在大多時候是茫然的。在我看來,這位少女,童年固然是不幸的,但她並沒有勇氣直面生活的艱辛與挑戰。她在未成年的時候就有過相當隨意的私生活,到香港讀書時也沒有努力融入校園,反倒是冷眼旁觀同桌的自殺行為、漠視老師的關心和指導。她的生活窮困、精神空虛,促使她援交的直接原因是她想要一副價值不菲的耳環,促使她想死的直接原因是她喜歡上了她的客人並得知這必然無果。
那個兇手丁子聰呢?悲慘的幼時喪母經歷和他加入黑社會、好色、殺人、麻木分屍有聯繫嗎?影片試圖從這個視角去剖析他分屍的根由,可我以為二者並無必然關係。也許是我看的版本不同,我所看到的肢解過程是虛化的,大部份通過丁子聰口供描述,血腥的鏡頭一晃而過。所以當聽到他漠然的說出拆肋骨、揭人皮,並以劏豬作類比時,感覺不是噁心,而是感慨:更戲劇化的原來是生活,一直是生活。
人在犯錯的時候,總喜歡在周圍尋找迫不得已的客觀原因。但其實即使身處同樣的環境,不同選擇的人仍然可以活出不一樣的人生,譬如佳梅的姐姐。
這部電影的主演幾乎包攬了大大小小華語電影獎項的最佳表演獎,演員的表現自然是觀影最不能忽略的部份。在我看來,白只和金燕玲演得最好。春夏有漸入佳境的感覺,在公園落淚的那場戲還不錯。郭富城的警察顛覆了以前大家對他的印象,與前妻的幾場戲也給他加了分。
看完電影,帶著沉重的心情,走在夜色初上的街頭,看著車水馬龍、人群熙攘,知道絕大部份的人都在認真努力地、好好地活著,真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