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來自紐約--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

我来自纽约/TheKidfromTheBigApple

7.2 / 295人    120分鐘

導演: 張爵西
編劇: 張爵西
演員: 狄龍 宣萱 陳沛霖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ey小傻妞兒*

2016-04-26 03:38:04

滿足、驚喜,《我來自紐約》觀後感之《不枉我打飛的去香港看三遍》


週六晚上12點,看完第二遍《我來自紐約》,我從淚霧中抬起頭來。燈光亮起,人們開始退場,我鬼使神差朝后座望去,電光石火中在人縫中捕捉到了Amy姐(狄龍夫人)和林青霞。

我即刻撥開人群快步趕上,不顧青霞姐姐保鏢(司機)的阻攔,喊住了Amy姐,「陶姐姐,我們是內地的影迷,特地飛過來看《我來自紐約》。」她放緩腳步回頭微笑答話,我繼續說「我們已經看了兩遍,明天再看兩遍就飛回去啦。真的好好看,我們哭了又笑,笑了又哭。謝謝陶姐姐給龍哥接到這麼好的劇本!請一定告訴龍哥,這部戲太棒了,我們太喜歡了。」 Amy姐伸出手來,溫柔摸了摸我的臉,兩下心意,這一刻都明白了。

從2015年伊始,我就一直在期待著這部電影。本來我是充滿了信心的,因為我覺得這個團隊非常專業。當時開拍的消息一放出,我們即知這劇本未拍先獲「2013年紐約劇本大賽」及「2014年好萊塢劇本大賽」卓越劇本大獎。等到2015年12月,《我來自紐約》參加「第七屆澳門國際電影節」,又在強敵環伺的競爭下,一舉拿下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和「最佳編劇」四個大獎!影片質素,毋庸置疑。

然而,一月我見到龍哥,談起頒獎時他眼中的淚光,他並不肯承認自己哭了,而是說:「我只是很為導演高興。這位女導演很不容易,戲拍到一半,投資方撤資,是很艱難才完成的。」我才再一次體察到,任何事情的背後,都有想像不到的艱辛和困苦,任何電影的背後,都有無數電影人的堅持和努力。

三月,電影終於在馬來西亞上映。一時間消息紛至沓來,我甚至有了去檳城看首映(並吃小吃)的念頭。消息都是好消息,飛伯、推哥和INS上都是感動,那些曬票根、全家福、朋友們的合影叫人心裡癢癢的又暖暖的。看不到戲的每一天都是煎熬。於是,香港甫一上映,我即刻買了機票,沒有假期,只有週末。一個專看電影的週末,多充實。


電影本身很長,足足有兩個小時。但支線少而精、內容豐富又飽滿,叫人有一種應接不暇的滿足感,好像可以沉浸進去,盡情回溯自己的童年和快樂,還有和最愛的親人在一起時,那種說不出的安詳美好。

外公(林師傅)是獨居了十年的古板鰥夫,在家裡為街坊按摩正骨,剛正嚴肅。女兒(Sophia)是少年即叛逆離家的女強人,在紐約打出一片天地。孫女(Sahra)是紐約長大的「洋」妹。影片一開頭,就是Sophia 十年後首次返家將Sahra留給公公照顧、而Sahra極度抗拒的場面。之後,自然就是公公和孫女的心越靠越近的過程。

小朋友的心是嬌嫩的小花,她為你慢慢的、毫無保留地打開。什麼時候開始,無禮、嘲笑、嫌棄……那些偽裝都消失了?大概是從公公第一次帶她吃麥當勞、第一次教她握筷子、公公一雙有力的臂膀將她抱上灶台不准她洗衣裳、公公察覺她受了傷溫柔為她搽跌打酒、公公教她怎麼吃馬來傳統早餐、怎樣在她說不出廣東話的順口溜時偷偷跑來提醒她、一老一小一起吃湯圓公公唱著歌謠哄她開心、公公在團餐時一個公主抱將她護得周全、一手酷炫詠春將壞人打跑、公公在天橋對她坦白心裡的話、公公給她佈置聖誕鐵樹做土雞大餐、公公為了她去學上網……

她全心全意地愛著公公,用一顆擔憂的心。她提醒公公吃蘋果、看醫生,她給公公買「不求人」做禮物,她責怪公公不讓自己教他上網,她看著離期一天天接近,不由得急火攻心。「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學不會?!」她戳著微信裡的表情,大聲地發了脾氣,「公公,你一個人,跌倒了怎麼辦!你又不會叫的士,阿寶又笨笨的。你一定會怕打針的,公公!我應該留下來照顧你的!我不想和你分開……」整個戲院的人跟著她的大哭一起哭,「我應該要留下來照顧你的」,這是11歲的諾言,那麼動人,那麼鄭重其事,那麼無法實現又教人生死與之。

宣萱演的女兒最後跟爸爸和解了,其實他們的心裡早已原諒了對方,拼命地思念著對方,她給Sahra取的中文名字叫作「思家」。他們相對坐下,爸爸握著她的手,說:「你把女兒教得很好。」宣萱含著淚微笑說「你也把我教的很好。」接著,爸爸說:「對不起。」女兒說「對不起。」兩人一起說「對不起」。簡簡單單三句話,我用手帕遮住臉,嗚咽得渾身顫抖。對不起,是因為我愛你。我那麼愛你,卻其實傷害了你。對不起,我曾經傷害了我最愛的人,傷透了我和你。

影片中的四首插曲都特別美,特別的動聽,在適當的時間響起,配合著充滿愛意與溫馨的鏡頭,彷彿倦鳥歸巢,不由得人浮起帶笑的淚光。「但願我可在夢裡,緊緊擁抱你,但願漂泊千里奔向你,說一句,好想你。」

童年是多麼漫長啊,日子彷彿永遠都不會過去。每天早晨一老一小,在餐廳相對坐下,每人一份三明治、一個半熟雞蛋,一杯咖啡和巧克力,雞蛋敲一敲,打在盤子裡,撒上佐料,蘸著吃三明治。然後兩個人又散步去買菜,抱著紙袋回家。每天都可以跟小夥伴一起瘋玩。馬來西亞的冬天那麼炎熱,髮絲都沾著汗黏在臉上,可是那炎熱的空氣中,流動著快樂。就像歌裡唱的
"Ser Filiz Ser Feliz ,for me."

阿寶和台詞也絕對是本片最大的笑點。小阿寶長得就像飛屋環遊記裡的小朋友,他籃球打得好、舞跳得好,誠實勇敢大言不慚,為了麥當勞刀山火海也敢下,一口馬來腔的英文飛得溜,表情豐富得即使站角落也在搶戲。他媽媽也是,可愛得不要不要。台詞句句精華,隨便來一句電影院就能笑得震動。比如龍哥苦著臉來了這麼一段講手機的:
「真喺好複雜喔,最初話只「乳豬」(2G)好,後來又話只「山豬」(3G)強,再話只「死豬」(4G)贏曬「乳豬」(2G)同「山豬」(3G),唉,我都搞不清楚,到底邊隻豬打邊隻豬!」
全場觀眾笑得都跺腳了,我真怕我後面那個人笑得抽過去。

電影給了主角們很多特寫,那是一種非常真實、非常直接的震撼力。Sahra有一張無比鮮嫩又不加雕飾的臉,好看的叫人心動。與龍哥那張寫滿皺紋與傷痕的臉在一塊,不用說什麼,已經足夠叫我心顫了。還有一些特寫充滿笑果,比如龍哥啃雞爪,阿寶彈鼻牛,藥酒跌落的那個瞬間、時間定格回放,錄音機里反反覆覆那一句「相識註定成大錯」,笑到抽。

全片可愛的小細節數不勝數,將觀眾的每個神經末梢都照顧周到,用心和效果完全不輸給這幾年很火的一些日韓溫情片。我注意到香港人其實更享受電影,前半段,他們笑得很頻繁很大聲很可愛,後半段,他們哭也哭得很投入,一起摸出紙巾,嗤嗤地擤鼻子。

感謝編劇,沒有俗套的劇情,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意外發生,雖然最後的表白稍顯肉麻,可是誰又能說它不真實呢。那麼多的淚點,都是那麼的自然。放不下親人、捨不得夥伴、委屈、傷心、後悔、思念……眼淚,是感動、是感慨、是感嘆,是生而為人的每一分付出得到與失去,是被打動了的心滲出的汁液。

感謝導演,給了我們一段狄龍打木人樁的詠春(還有那麼多年輕的龍哥的照片)。這麼多年,也只有李仁港和張爵西這樣做過。雖然僅有短短十秒鐘,可是非常非常的燃!龍哥在我心裡,才是最有資格演葉問的那一個。(雖然他過於高大了

《我來自紐約》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張爵西導演的處女座叫人欽佩,三刷絕對是出於對影片的喜愛而非對龍哥的痴迷。如果內地無緣上映,確實非常遺憾。它適合闔家觀賞,它會讓你哭著感動,卻更加會讓你笑著感動。它想講的不是一些大道理,而是一個小故事。

這個故事,很美麗。




最後照例,
文章獻給湖神。

太湖向劃重點:
1、公公在劇本里叫林鐵根,然而龍哥建議改名成了「林春根」。我們知道的是,在狄龍執導姜大衛主演的狄龍處女作《後生》里,姜姜叫「向榮」,龍哥叫「根萊」。嗯,欣欣向榮不正是「春」?
2、片中孫女摔痛手腕,龍哥給她擦跌打酒按摩,口中囑咐道:「不要喝涼水…」我當時就笑出了聲。隔空放梗是我們龍哥的長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