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在頭七天--This Is Where I Leave You

离别七日情/守丧七日晴/爱在头七天

6.6 / 89,334人    103分鐘

導演: 薛恩李維
編劇: 強納森崔普爾
演員: 傑森貝特曼 蒂娜費 珍芳達 亞當崔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幻想的小孩

2016-04-24 13:36:28

模板化的治癒


        《離別七日情》是一部讓我很尷尬的電影。裡面很多我喜歡的演員,有好笑的台詞和橋段,有親情愛情,按理說應該不錯,但是看完以後就是很不舒服。我第一遍是在飛機上看的。第二遍在大屏電視下看的。有時候研究差強人意的電影錯在哪裡了比研究好電影學到的東西更多。所以在二次觀看後我決定分析下為什麼這個該有的都有的電影如此令人失望。

不清楚的人物主線

        按照編劇自己的話說,全片的主角是Judd,一個一生都按照計劃來走卻突然發現自己生活的方式一直是錯誤的中年男性白人。結尾能看出來導演在努力往回扳,因為最後的落腳點還是Judd找到自我,總算不再追尋常規。但是整部電影被他的親戚稀釋很多。完全沒有找到平衡。如果是關於群戲的,不妨大膽放開。而本片恰好卡在中間。這和編劇有關係,原著小說作者自己就是編劇,有涉嫌不敢刪的嫌疑。不清楚的指向性導致觀影結束後我們不知道這是關於誰的故事。如果是關於家庭,每個人物都很模板化,因為篇幅有限。如果是關於Judd,他的成長過程又沒有被具體的刻畫。

父親尷尬的地位

        掛掉的是父親。可是全片沒有一個人把他當回事,好像隻是借他去世的由頭,所有人回家來撕撕逼。這我能理解,畢竟這不是關於他們父親的故事。但是結尾Judd被電線短路,想起自己的爹,開始痛哭,編劇用這個橋段來解釋Judd最終的釋放,我覺得非常投機取巧。全片都沒爸,最後情節需要了就來個回憶殺,未免太任性。

情景喜劇般的指導

        雖然有著電影質感的鏡頭,一開始撕逼,走位就特別情景喜劇。同時演員們台詞說的太溜了,做作感很強。」Acting is reacting.」 令人信服的表演來源於演員之間自然的對話,讓人感受到對話是即時發生的錯覺。可是很多嘴炮的戲,是一個妙語接另一個妙語,一點空隙都沒有,少了很多自然性。這就是導演的問題了。和編劇也有關係,因為每個人物都是相似的損嘴,一旦嘴炮開始,我們就分不清誰是誰了,沒有區分度,涉嫌為了撕逼而撕逼。

橋段的拼湊感

        忘記是誰說的了。一部好電影,至少要有六個能讓人記住的場景。本片我至少記住了兩個。一是Judd和Annie在躺在冰場上,二是兄弟三人在教堂里抽大麻。單獨看,都是有意思的場景。但是完全沒有貫通性。雖說人物上都有Judd來串通,但感覺並不是很有機的聯繫。再比如醫院撕逼大戰,那個綠茶婊的前妻怎麼會腦殘到把劈腿男也叫過來,典型沒情商啊,一看就是編劇覺得「哎呀我們應該再湊一個令人記憶深刻的場景」而安排的。因為前妻一直在道歉,一直是眼淚汪汪,一直沒有綠茶婊的氣質,突然在醫院這裡綠茶了,很讓我意外,覺得被騙了感情。這估計就是拼湊感的來源:為了情節完成度而犧牲人物。再比如Judd的嫂子瘋到跑床上來勾引他,卻沒有任何鋪墊,只不過為了服務兄弟們的又一次掐架,真是讓人翻白眼。

依賴音樂營造質感

        我敢說,把音樂一去掉,本片的欣賞度又會下降很多。這種清新治癒的風格很大程度上是配樂營造的,因為音樂對觀眾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力。當觀眾不知道這個場景自己應該是如何感受的時候,你一用音樂,他們就知道應該獲得什麼感受了。這樣做的危險性就是如果場景本身沒有情感核心,只是利用音樂來激發觀眾情感的話,時間一久,大家就會發現不對勁了。這便是看完本片後的尷尬感的又一來源。咦,我明明覺得很好看的,一切都很對勁啊,一旦音樂的魅力隱退,就會發現情節和人物上沒有能持續這種情感動量的東西,因為每個人物都是單維的,記不住。

結語

《離別七日情》證明了好萊塢和中國電影現在共有的問題。當製作水平越來越專業的時候,當我們可以輕易的用音樂,攝影,場景設計等營造某種影片的氛圍的時候,如果沒有很好的人文核心去匹配這種氛圍,電影依舊會是令人失望的。現在中國影市資本跟上了,技術上跟上是早晚的事。但是如果編劇沒有跟上,再好的製作水準也沒辦法。好萊塢也是一樣。原創作品越來越少,大部份是小說改編,因為風險更小,但這並不是持久的方法。或許《離別七日情》的原著小說很有欣賞性,但是電影作為視覺媒介,有著自己的敘事語言,不能過度依賴心理分析(除非你是伍迪艾倫)。說白了,還是要雇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時候讓原著作者改編自己的小說成電影,真不見得是最好的方式。都應該學學人家《陽光小美女》,踏踏實實講故事,而不是為了撕逼而撕逼。

版權: https://cn.hansonhe.com/this-is-where-i-leave-you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