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尼羅河女兒 Daughter of the Nile

尼罗河女儿/DaughteroftheNile

7 / 469人    91分鐘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朱天文
演員: 楊林 陽帆 高捷 剪接: 廖慶松 燈光: 李亞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Qingnian_ZR

2016-04-24 06:58:38

看電影就是在體察一個時代呀


北影節的最後一天,想找一部展映片看看,意外看到侯孝賢導演的《尼羅河女兒》還有票,於是很快買了一張~不知道整個電影節平均票價如何?
第一次看侯導的片子,錯過了去年《聶隱娘》的上映時期,今天的片子放完後,對左衡和台灣電影資料館的林館長聊到的其他作品(比如《風櫃來的人》)也全無了解,鏡頭語言我也是不懂的。《尼羅河女兒》是去年才修復的片子,似乎是很難得一見的,覺得自己有幾分幸運。據放映完兩位電影人的談論,這部片子在候系電影中是屬於比較邊緣的作品,因其形式上是一部商業片,都市題材,而且87年上映的時候似乎沒有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導演本人也不太滿意這部作品。不過,雖然是商業片,但其中的資訊量仍然是很大的。
       如這部片子在侯孝賢所有電影中的地位一般,影片的女主就是城市的邊緣角色。她白天在肯德基打工,晚上則去氛圍十分不入流的夜校。開篇的獨白說明大哥車禍身亡,母親也患病去世,二哥是個油頭粉面的小偷。整個家庭的遭遇很不一般,還有個不懂事的妹妹。片名來源於女主喜歡看的一部日本漫畫,但儘管喜歡把自己想像成漫畫中的主人公,年紀不大的曉陽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得在家庭里扮演母親的角色:管錢、照顧妹妹、協調家人的衝突,面對現實生活里喜歡的男性愛上別人情婦的事實……可以知道,她的家庭屬於都市裡最下層的,而且還有不正當的收入來源,是城市裡被邊緣的群體。我對電影裡人物的口音很注意,女主曉陽和哥哥曉方都有一口相當濃重的台灣腔,會把「上面」讀成「喪面」。不過片子演到一半,出現了父親,父親完全操著一口Mandarin,而且還有兒化音(是「兒化」不是「鵝話」哦),我想著父親大概是從大陸過來的老兵,後面也出現了一個細節,父親中槍傷住院的地方是某某榮民醫院,而「榮民」就是指退伍士兵。不過裡面的爺爺說著一口難懂的方言,一開始以為是閩南語,但如果父親是老兵,那麼爺爺不可能是台灣本地人,只是不知道是哪裡的方言。85年左右,台灣開始轉向消費型社會,影片中位於台北市中心的肯德基店是台灣第一家跨國連鎖快餐。店內播放的日本音樂又代表著日本文化在台灣的遺留和長期影響。家庭內,倫理裂變(有一個鏡頭是女主夢見哥哥在她睡在床上的時候要抱起她,女主臉上十分驚恐……不知道是不是在暗示亂倫)、哥哥遊走於黑暗與光明之間、祖父沉浸在彩票遊戲中;家庭外,女二背後透著黑道背景,路人對於街上的槍擊視若無睹,意識形態管控嚴格(學校的老師被檢舉傳播黃色、黑色、紅色思想被解聘,不過87年正好也是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的時候)……林林總總,八十年代的特殊已全有所表現,所以說,資訊量是很大的,如果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不夠了解,那就不足以解讀影片傳遞的內容。林館長在提到當時的政治環境時,提及「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如若對台灣的1949年後的歷史十分陌生,乍一聽也會不知所云。
      女主哥哥還開了一家叫「pink house」的餐廳,每次在餐廳裡的時候都會有爵士音樂播放……特別好聽(我應該開一下「聽歌識曲」= =)。片子到後面那段,女主一家聽著廣播,裡面也是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的大陸式國語……所以,究竟台腔的轉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每次窸窸窣窣的聲音都正好掩蓋了廣播的關鍵資訊,曖昧地告訴觀眾,小偷哥哥已經死了…… 這部片子的編劇也是朱天文,沒有特別明顯的情節衝突,裡面的場景讓我一度想到伍迪•艾倫的《Mighty Aphrodite》。裡面還有個有趣的細節,肯德基一個男服務生邀請女生看電影,片名叫《窗外有藍天》,其實就是我們這邊特別有名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影院爆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最後,還是沒看到奇愛博士本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