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慢性病--Chronic

慢性/慢性病(台)/非常看护(港)

6.6 / 3,611人    93分鐘

導演: 米歇爾法蘭科
編劇: 米歇爾法蘭科
演員: 比茜圖諾爾 提姆羅斯 David Dastmalchian Claire van der Boom Sarah Sutherlan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ong

2016-04-20 08:06:17

Death is chronic


一個人坐在巨幕廳看文藝片是一種很有趣的體驗。有人說在電影院哭了,我沒有。燈光亮起的速度實在太快,我沉默地起身,沒有掉眼淚。現在回想起來倒是有點難過的意思。



一、關於疾病:
疾病的意義是什麼?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裡說,疾病被當做修辭手法或隱喻加以使用。也就是說,疾病並不止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它還給人帶來了偏見。以致於當我們提到一些疾病的時候,它似乎成了一件讓人羞恥的事。

我以為重要的不是我們為什麼患病,而是我們該怎樣理解它。神讓我們看到自身的侷限,設定器質性的障礙。你是肉體凡胎,肉體會老去,也會變質。患病的人終於有大把的時光停留下來,重新審視自我,包含自我的生活——儘管這個過程太過瑣碎和痛苦。它可以被不斷分解,直到成為吃飯、排泄、休息、治療這樣一些具體的活動。有過陪床經驗的人應該很清楚。

重新回到這樣不便的時期會使人不堪和困擾,你像個孩子一樣,需要別人餵食,洗澡,擦拭身體和私處,處理你的排泄物。

這不是倒退,這只是重新體驗,每個人的幼年期都是這樣度過的。儘管這不讓人愉悅,誰又渴望疾病降臨呢。

但這終究是生命過程。疾病讓你有大把時光重新和他人相處,重新撿回一點以往不會做的事情。我們在一路小跑的途中突然停下,在這個十字路口四處張望。



二、關於家庭:
電影裡面David好幾次問病人——你結婚了嗎?

他很關心家庭、血緣這樣的羈絆,儘管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David結過婚,又離婚了。他一個人生活,做護工,用工作和健身填滿自己的日常,空閒時間他會去想辦法了解自己的看護對象,儘量不只把自己當做一個服務人員,至少在我看來他的溫情超過了「義務」的規範。比如他陪著Sara招呼她的朋友,他給曾經的建築師John買來專業書籍,供他閱讀(儘管他幾乎翻不動書),或者是叫女兒陪一個人生活的Marta吃飯。

可是他也很活得很孤獨。他會悄悄地去網上看他女兒的照片,一張一張地翻她的相簿——自拍、和同學的合影、小時候的畢業照……翻來覆去地看。

他在陪著那些沒有家人的病人時,偶爾也會想到自己嗎?

他的女兒打算學醫。有一次他跑到她的學校去看她,一路跟著她走了很久,直到兩個人肩並肩才被她發現。他們在陽光底下擁抱,這個鏡頭特別打動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希望他有個女兒,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

家人的意義是什麼呢——在這部電影裡,家人是一個缺位的形象,不管是David還是他的病人。Sara的親人出現在她的葬禮上,John的家人明顯和他相處得不太好。至於Marta,她有兩個女兒,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可是他們都沒有出現過。

癌症轉移之後瑪爾塔撒謊告訴女兒沒事,她很難過。

女兒說:那我這個月就不用來看你了對嗎?

家人究竟算什麼呢?一個護工,或者會比他們更靠近你。我以為感情比血緣更重要。

Sara死後David曾去過酒吧。他說我妻子死於愛滋病。



三、關於死亡:
我喜歡這個譯名——慢性。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慢性的。比如生命,我們被看不見的手推著往前走,隨波逐流,可我們繞不開死亡。儘管它令人畏懼,令人難堪,令人苦惱。可它就那樣坦然地佇立在那裡。

「像是一種陌生又熟悉的,遙遠的召喚。」

我們擁有的只是時間,而它就在手中流逝了。我們終幹什麼也沒有。

所以就當做活著是一場慢性疾病,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白己要奔赴同一個盡頭。但在結果沒有來臨之前,你還有機會。

結尾戲劇性太強,我倒覺得可以接受,這就是生活。生活比戲要精彩,畢竟它可沒有劇本。



最後的一打廢話。

1、想看的朋友推薦去電影院,但是估計近期也沒有幾場了。有空間感的觀影效果還是不一樣的。作為獨霸半個場子的人,覺得無比喜悅。

2、一部對很多人來說非常悶的片子,需要耐心。(我非常不嚴肅地邊吃邊看,懺悔。)
說它悶是認真的:
>>全片只有97個鏡頭,片長93分鐘,接近一分鐘一個。比如跑步,洗澡,駕駛……甚至在黑暗裡發獃都會持續很長時間。氛圍感非常好。
>>沒有配樂。
>>絕大部份鏡頭是靜止的。(我意外記得一場鏡頭運動,沒覺得不能忍受。)
來源:http://www.imdb.com/title/tt3850496/trivia?ref_=tt_trv_trv
>>對白很少。開場之後好幾分鐘只有空氣聲……我一度以為它是沒有對白的。但是難得能在外面看一部安靜的電影,挺開心。

3、個人覺得最佳劇本拿得有些過譽。有人指出對寂靜人生主人公設定和結局的盜用,這一點不能肯定。不過故事確實不神,平淡,壓抑,甚至不算溫存。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覺得難受。

(順便吐槽幾句,我覺得豆瓣浮現的戾氣也是很好笑,評論區吐槽幾句就算了,非要罵得入不了耳才行。還有刻意打高分和低分來「平衡」這件事我也覺得很有意思。豆瓣的評分結果本來就走向清奇,誰說一定就公平公正童叟無欺啦。觀影這件事實在很主觀,別太當回事。)

4、色調和影調不錯。一個人在黑暗裡的構圖也美。

5、記憶非常深刻的是幾處跑步的鏡頭,非常長,看得人都有點喘不過氣。可以揣測幾個意思。
>>David是注重健康,保持生活規律。他也必須保持健康,才能照顧那些遠離了健康的人。我估計他的休息時間不多,所以閒下來也不知道做什麼好,只有跑步。唯一能保全的只有肉體。經常在跑了很久之後接上一個靜坐輪椅的鏡頭,反差感。
>>跑步是一種自我宣洩。每天和絕症病人相處,總規會沾染一些情緒。
>>結局也是在跑步里結束,這一筆非常喜歡。走在健康的路上走向生命盡頭,甚至覺得荒誕。
一次意外就是結局——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尋常日子裡。

6、關於TIM ROTH:
他老了,可是他依然那麼好。
說實話這部片子總覺得溫情不足,可能是剪輯過於壓抑,看得我有些難受。但我愛他。
獻上我的愛與敬意。

走出影院的時候,陽光很好,天藍得發亮。想到「自己還活著」這一個事實,竟然有一些恍惚。人不應該自省,應該沒心沒肺地活著最好。可我忍不住。

我小心翼翼地左右四顧,很快地穿過了馬路。我走在慢性的路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