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鯨傳奇:怒海之心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海洋深处/巨鲸传奇怒海中心(港)/白鲸传奇怒海之心(台)

6.9 / 148,850人    122分鐘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查爾斯李維特 瑞克賈法
演員: 班維蕭 克里斯漢斯沃 席尼墨菲 湯姆荷蘭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arouse

2016-04-19 02:03:41

在海洋與風暴的深處度量人性的寬度——解讀《海洋深處》的正確答案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人是神性與獸性媾和的產物,而且這並不是「善」與「惡」的兩面。靈魂與慾望在兩邊方向分別給人性劃出了界限,越過界限之外,無論善惡都是無可救贖的無底深淵。

        對於如此深愛人性與海洋題材電影的我而言,對於一部風暴、大魚、木帆船、漂流、瘦身雷神堆砌出的A級巨製,看著豆瓣影評區對《海洋深處》一片「get不到點」的討伐,必然忍不住挺槍上馬,憤然怒喝:「你get與不get,點就在那裡!」

        作為神的造物與伊甸園的棄子,人再沒皮沒臉也不好意思宣稱我們從神那裡繼承的東西叫「善」。事實上,神在造物中給人最珍貴的贈予是「靈魂」——「自我的意識」和「通過改善與創造而證實自我存在的動機」。如果把身具神性的人視為「靈」的一種形式,白鯨作為我們神性的兄弟是再合適不過的,這不是《海洋深處》自己的創造,而是基督教由來已久的傳統象徵——《舊約•創世紀》中,上帝在造人的前一天就創造了鯨,而且如同第六天單獨強調了「人」一樣,區別於所有魚鳥,第五天也單獨強調了「大魚」。

       說到這兒,對捕鯨這事的象徵意義應該不難理解了——即使神賦予了我們努力去改善與創造以證明其存在性的動機(注意體會影片前段捕鯨歌謠詞句的寓意),但這已經是尺度邊緣。而當埃塞克斯號侵入白鯨守護的鯨群的保留領地,人的「神性」已經過界了。因而,白鯨對捕鯨者的懲罰其實是造物主的意圖,而錘神大副最後在與大魚的對視中放棄敵對,便是終於認清了界限所在,接受了懲罰並示以懺悔,自此殺戮結束,倖存者得以回歸人性與生機。

       另一邊的尺度便是影迷呼喝一片的「吃人」場景不夠刺激,彷彿這種題材不刺激便不夠逼格,何曾料到原著作者對人與生俱來的獸性的看待早已雲淡風輕,哪有什麼刺激。真實歷史中,埃塞克斯號倖存者的以人為食也沒那麼多刺激可深究。為了延續生存,開始吃屍體,屍體吃完了便開始抽籤選出犧牲自己供養眾人的新「屍體」。就我而言,在海洋深處的孤獨帆影下,以這種「良知與秩序猶存」的方式處理問題,正是「人性」越過「獸性」慾望的可貴之處。導演刻意的輕描和通過故事講述者妻子之口直接表達出接受與寬宥,正是傳達出「即使以人為食,也未必不在人性之內」的哲思與態度。

      反之,作為獸性的界限之外為何?《海洋深處》也給了一個不刺激,卻真實簡單的回答——如果因為對利益和慾望的追逐而背棄真理與誠實,則人性將破敗於此,錘神大副與船長都最終恪守了界限,護衛住了人性的尊嚴,故而分別得獲救贖。

     雖然原著已是兩個世紀前的作品,解讀難度確實較大,但片子拍得還是很棒的,視效音效到位,場景感十足,一億刀算是花足,錘神誠意瘦身令人驚詫,只可惜了國內院線不引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