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紐約紐約--New York New York

纽约纽约/纽约童话/NewYorkNewYork

5 / 149人    106分鐘

導演: 羅冬
編劇: 哈智超 路內
演員: 阮經天 杜鵑 苗僑偉 葉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手指蜻蜓

2016-04-15 22:01:33

我知道我有資本,但我不想靠男人


鄧文迪如果出一本撩漢秘籍,即使不能超越《聖經》的銷量,但我想,以後國內機場擺在最顯眼位置的一定不再是《馬雲教你如何成功》,而是《鄧文迪教你如何撩漢》。
 
女性市場永遠比男性市場廣闊的多。甚至她的文字都是360度光環閃耀自帶瑪麗蘇文風撲面而來的氣息~
 
別人寫:"每天早上我在兩百多平米床上起來"。
她就寫:"每天早上我在俄羅斯17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起來,一邊喝著嫩模男友給我煮的咖啡,一邊瀏覽全球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的關於我的新聞,默多克似乎動用了整個新聞集團的資源在我面前刷存在感,可是我沒辦法原諒他。當年是布萊爾不顧首相的身份,給我發了300多頁無比肉麻的郵件。我根本沒有做過什麼,我不過是長得美麗,難道美麗本身也是一種罪嗎?"
這是今年4月1號網友對鄧文迪跟普京約會消息爆出之後的調侃之詞,

雖然克里姆林宮最終否認了普京總統跟鄧文迪拍拖的消息,
但是,難道你們不認為能跟俄羅斯總統傳緋聞這樣的事情本身就可望不可即嗎?

鄧文迪現在一定有能力也有魄力說:我有資本,但我不需要靠男人活著!
而實際上她的發跡都是靠踩著成功男人的肩膀才一步步爬上來的。

同樣的話,也出現在《紐約紐約》裡阮玉鵑的口中。
電影裡的阮玉鵑由被稱之為「出國女神」的杜鵑飾演。
氣質高冷的杜鵑飾演冷若冰霜的阮玉鵑,
氣場吻合相得益彰。
阿鵑說:我知道我有資本,但我不靠男人。

然鵝, 從小時艱難生存到後來靠著路途接近金小姐再到後來憑藉路途的關係來到紐約成為黑道老大的女人……

我始終沒想明白,長得這麼好看的人,為什麼這樣毫不手軟的打自己的臉……
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打!
啪啪啪!!!

聽者心痛聞者落淚的那種力度。
或許吧,這是一種驕傲的女性慣用的生活態度。
寶寶做了,但寶寶不說。

我始終覺得,阿鵑是串起《紐約紐約》整個故事的關鍵人物。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大地,
洋溢著一片「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想出去!」的蓬勃盎然的景像,
在全民出國熱的大背景下,年輕人渴望改變生活、想要出去闖蕩。

而阿鵑就是這些渴望出國的人當中最渴望的那個。
可惜,她身份卑微,無門無路。
於是,她盯上了在上海炙手可熱的酒店領班路途。
一個小小的酒店領班,也是個搶手的playboy。
他有機會接觸到上海最有權勢的人,甚至可以搞到別人做夢都想得到卻無能為力的美國簽證。
於是,阿鵑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展現自己的撩漢特長,開始撩動路途本就蕩漾的心,了
毫無疑問的,路途著了阿鵑的道。
阿鵑想要簽證,路途愛上了阿鵑,
供需成立,一拍即合,
於是大螢幕上開始了一次又一次情難自禁的乾柴遇烈火戲碼。

說實話,阿鵑對於整部戲很重要,但是路途這個角色同樣不好塑造。
一個在當時的上海呼風喚雨衣食無憂的playboy,他沒有要出國的想法,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阿鵑一眼,這個精明的男人就要一步步放棄自己的尊嚴,
為了這個女人放棄養尊處優的生活,走上極不情願的「紐漂」之路,顛沛流離,只為緊緊抓住「愛情」這顆稻草。

這一路向前,人物內心的變化,怎樣合情合理又能說服觀眾,是阮經天需要賦予路途的,
幸運的是,阮經天不負眾望,將這樣一個為愛痴狂最後身敗名裂play boy.詮釋的淋漓盡致。
也許有人不知道,本片導演羅冬乃是關錦鵬的愛徒。劇照師出身的羅冬從《藍宇》開始跟隨關錦鵬苦練技藝摸爬滾打,

關錦鵬作為《紐約紐約》的監製,其擅長的將人物的愛恨糾纏放置於大時代變遷的宏大敘事體中進行解構的方式完美融入到電影。
阿鵑跟路途的愛恨情仇,以及最後的身不由己,大多數都是被那個無奈的時代裹挾的往前走,時代的浪潮推動著他們,又有誰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夢想跟愛情的糾葛始終纏繞著阿鵑跟路途。究竟是夢想重要還是愛情更難捨棄?

或許阿鵑更為夢想痴狂,而路途卻是愛情大過天的痴情之人,可惜,兩個人最終都不過是漂流在汪洋大海上的一葉孤舟,各自掙扎終究抵不過殘酷的時代。

羅冬搭配王家衛御用美術造型張叔平,完全打造了一副惟妙惟肖的90年代上海的景像。
復古的時尚跟破碎的慾望交織融合。杜鵑的復古造型美不勝收,小天的領班制服誘惑更是讓人恨不得隨時舔屏~

除此之外,久未露面的三哥苗僑偉一身西裝革履飾演腹黑商人米老闆,
苗僑偉飾演霸道總裁米老闆氣場強大女神范兒十足的葉童詮釋八面玲瓏的上海灘名媛交際花金小姐同樣信手拈來韻味十足。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為出國不擇手段的女人,為愛情奮不顧身的男人,為金錢喪失良知的有錢人,為生活慌不擇路的窮人……
男人、女人和路人,交織成一張慾壑難填的大網,

迷失在慾望深淵難以自拔,
這是時代的悲哀,
也是走在「路途」上的人們的感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