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女訂製服--The Dressmaker

裁缝/恶女订制服(台)

7.1 / 42,878人    118分鐘

導演: 喬瑟琳摩浩斯
原著: 羅莎莉漢姆
編劇: P·J·賀根 喬瑟琳摩浩斯
演員: 凱特溫絲蕾 連恩漢斯沃 雨果威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mov

2016-03-13 11:08:1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不久前看到過這麼一個觀點,王路在他的文章裡面討論武大郎提到過。在我眼中看來,相似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女主和武大是同一類人,因為他們都認為他們不配。

女主回到鎮上之後大家都很疑惑,其中重疊最多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回來?為什麼要回來?就連她親媽也問過幾次,准男友表達過類似的觀點,認為她在外面可以有更好的出路,更好的施展才華。可是女主非常清楚她自己是什麼樣的人,cursed,是的,一個受詛咒的人。

我不讚同這是一部講述復仇的電影,也不認為女主是一心想要復仇才回到鎮上。根據電影裡面的交代,女主是失憶了一般的。她不記得事情的具體情況,她只知道她是一個murderer. 她媽媽呢?從電影后面劇情發展來看,她媽媽因為她是一個殺人犯的原因,鎮上的人對她都非常的不好。當然,她媽媽本身也有故事,她在鎮上有一個名號,slut ,whore .當然,這是電影另外的一個故事。總之她媽媽在失去她以後的生活就像大街上的乞丐,只不過這個乞丐有個房子而已。其實,回過頭來認真想想,其實沒有人,對的,沒有一個人清楚的了解這件事情的始末。

因為這件所謂的殺人事件發生在她還是很小的時候。這正是認為這部電影是講述復仇的人忽略了的地方。人在面臨巨大地壓力或者危險的時候,大腦有時候是會選擇性失憶的。我還記得在某個節目裡面討論過甘肅某地一個地方的小女孩因為在超市偷拿了東西後被發現,媽媽在旁邊也訓斥,結果就在大人們的爭執中,小女孩悄悄跳樓自殺了。之所以提這個故事是因為小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首先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引導,耐心的教育,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是未成年人,他們享有這樣的權利。而不是第一時間把所有責任讓小孩子背負。因為種種原因,女主小時候就被送離了家鄉,離開了媽媽。

看完電影之後,我不禁在想,什麼是惡?比如女主小時候的那個女教師,她真的十惡不赦。她對孩子無情的打罵和羞辱,僅此就算了,可能說明她不適合當老師沒有所謂國內倡導的師德。但是她還做假證,在判定女主小時候殺人的關鍵證詞上說假話。在商店女兒大婚的婚禮上,女主無助的對著警官求他相信自己,女教師作了假證。警官(好想稱他精靈王)無奈地說出了電影裡面我覺得比較點睛的話,既不是他不願意相信女主,而是他只是個取證的人,關鍵的是他相不相信根本不重要,是鎮上的人大家都這麼看。

電影裡面最大的轉折莫過於男主。首先是他鍥而不捨地愛一直試圖挽回女主對生活以及對自己的悲觀態度。(有沒有誰看過原著來科普一下男主家。為什麼住車棚?)男主藉助可能是小腦有問題的弟弟(我認為只是像余秀華一樣,不是真正的智障)所說的話幫助女主成功地回憶了小時候那個所謂的殺人事件的詳細經過。回憶完以後就馬上啪啪啪,我覺得也合理,因為解脫了啊!所謂心若關起,關心無用。心若打開,開心自來。可是男主卻也意外去世了。這是劇情上的大轉折。女主處理好自己與自己了,接下來就是自己與小鎮了。

也就是惡。人性的惡。

電影裡有男主媽媽與女主的對手戲,雖然少,卻很重要。首先男主的媽媽很克制,她完全可以咒罵她,懷疑她這個已經冠有殺人犯名號的人。可是她沒有,她和這個他兒子深愛著的女人一起給自己的兒子擦洗身體,入土為安。不久之後,男主一家離開了小鎮。

惡是什麼?惡是人多勢眾。如果說這是一部女權的電影的話,我覺得還是窄化了這部電影的意義。雖然我不懂女權。什麼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大家是一家。漢族作為超級大族還是非常排外的,這樣說可能不公平,因為漢族是強勢的一方。可是隨著國語隨著時代發展,少數民族早已經被同化了。作為土家族的一員,有時候也跟著從小的環境看不慣苗族的同胞,特別是他們講述他們的語言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稱他們是苗子(土包子的意思). 當然這種人多勢眾不同於女主生活環境下的人多勢眾。女主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電影只用了一個片段來展示女主小時候與母親。當媽媽離開店舖?的時候,還是小女孩的女主被硬拽著胳膊聽著猥瑣大叔說自己的媽媽是個蕩婦,自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惡當然還有來自於校園的霸凌。男孩因為行為舉止有點女性化(罵人的話娘炮)被霸凌最終導致自殺,這樣的新聞少嗎?說到底,這不是一部討喜娛樂大眾的電影。如今,社會邊緣人承受的痛苦和磨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的教育以及國家,永遠在給我們灌輸集體大於個人的觀念,所以當我們在討論一個關於人的事情的時候,總是有一個模糊的東西隔著我們。比如我惡意地揣度下,有多少人會猜忌上面那個自殺的行為女性化男孩性傾向是同性戀?拜託,難道要罔顧他被霸凌的事實嗎?更何論性傾向是一件個人的事情。

惡包括商店女小葛的漠視。如果小葛只是選擇不聞不問的處理態度也就罷了,可就不是。這樣的人不同於電影裡面的女教師,也不同於那個抓住自己胳膊說自己媽媽是蕩婦的大叔,小葛這樣的人佔據社會的絕大部份。他們就像帶著一張冷漠的面具一樣,不哭不笑,他們甚至沒有表情。他們歸根結底是惡的土壤,惡的空氣。因為他們,惡得以額外地滋長。

為了和惡作最後的交鋒,女主的善良的受騙的人們口中毀譽名聲的母親,在女主回家之後生活剛有起色便去世了。作為電影中造成許多人的不幸的萬惡之源舉起了報紙,視而不見。這點的惡可能與賈寶玉口中的認識達到了一致。「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之後的劇情電影有自己的處理方法。也不必多說什麼。總之很瀟灑。也很決絕。

最後。
人性。對人性有一個很好的見解是什麼樣子的?可能就是是警官,時隔多年,當雷同的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的時候,毅然決然,不做後悔的決定。也是男主,那樣的不顧一切,追尋自己內心的感受,用心去愛一個人。更是這部電影裡面女主的媽媽,在女兒走向警車拿包裹的瞬間,媽媽腦中閃過的記憶碎片,死死拽住女兒的手不放開。正是這些明亮的為數不多的點點星光,照耀著深不見底的人性黑洞。當然可能也很微弱,就像女主不在家的那些年,有一位老奶奶悄悄地擔心受怕地時不時地照顧一下媽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