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1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ilsonAir

2016-03-12 18:04:37

別忘了我們會飛


       從哪裡說起呢?影片最後20分鐘我就開始流淚,最後片尾曲響起我更是哭得實在忍不住都哭出了聲來。雖然我哭得很專心,但我還是感受到了來自隔壁陌生小哥投來的莫名其妙的眼神。哦這眼神多麼似曾相識,當時看《我的少女時代》時我就是用同樣的眼神看著旁邊哭哭啼啼的小姑娘的。
有人說《哪一天我們會飛》就是港版的少女時代,其實也沒問題,全世界的青春都有著共通的傷痛。少女時代沒能打動我是因為那說不清道不明的你情我意芳心暗許,不是我的青春。而《哪一天我們會飛》客觀來講也就是一個相當套路化的青春電影:飄飄白衣,飛翔的單薄的紙飛機,那麼意象化的符號。結局的設置多少也有些過份戲劇化,煽情的意圖太過顯然。然而,它的確打動了我。沒錯,我總是容易被「夢想「的主題詞打動的,特別是我看到了自己同樣的迷惘與哀愁。
       當初的衝天志 有沒有踐踏碎
       是哪些 不能言傳的夢
       才令我 闖蕩在 未知里
       香港,那座我剛剛知遇的城市,街角紅綠燈的滴答聲晝夜不停,密密麻麻的高樓低巷遮擋住了天空。美麗的維港兩岸最為繁華的經濟中心是這座城市華美的衣裙,最狹窄的巷子裡行色匆匆的人流才是這座城市內在流淌的血液。97年前夕,一切醞釀著巨變,所有人對於未來都是迷惘而不知所措的,他們不知道這座城市的未來會去向何方。而對於這些青春稚嫩的年輕人更是如此,他們不僅要面對的自己未知的未來,還要懷著對這座城市的深愛做出關鍵的選擇。蘇博文對余鳳芝說,香港不是夢想實現的地方。那時的他志在廣闊天空、幻想闖蕩世界。我懷著最簡單的衝動來到北京,想要在這座城市收穫自己渴望的一切,三年過去,聽到這句話我哭了。對於我,只彷彿,北京也不是之前預想當中,那個夢想實現的地方。只是我漸漸懂得了年輕的蘇博文不懂的那些道理,夢想在於個人,一座城市總是會無比慷慨地擁抱著每一個人、哺養著每一個人,到最後卻只會是我們自己拋棄了這城市,拋棄了曾經的夢想。這麼想來,消失在他最為嚮往的天空之中的蘇博文,沒來得及了解這些道理也是一種成全。
       求時間變慢 不想迫於成長
       未了願 我替你 朝浪濤吶喊
        聽聽有沒有被迴響
        我們每一個曾經天真的少男少女終究都還會長大。忙碌著應付「齊劉海」一樣難纏的客戶,被焦頭爛額的家庭窘境逼入絕望。真的好想求時間變慢,不想迫於成長,忘掉了那些最美好的追求、最單純的快樂。長大了的世界只有「物競天擇」一個規則,不會有人不在乎「喜歡或不喜歡」。我沒日沒夜敲打著那些沒道理沒知覺的代碼,麻木地,彷彿什麼都可以不理會。猛然間想起高中時一遍一遍寫在桌子上反反覆覆呆望摩擦的閃亮的三個字母——我最初的夢想,那時學業的壓力不斷擠壓著我頭頂的天空,那三個字母卻有魔力,能讓我在一瞬間擁有宇宙星辰。舊日簡單的快樂已仿如隔世,眼淚一下子就奪眶而出。是的,那種被命運奪取選擇權的痛苦會隨著時間一點點變淡,我也可以有新的追求,我也可以不再惦念。但從那以後,隨之埋葬的還有我最單純的熱情。我知道如果我都可以淡忘,便很快不會再有人記得,無聲無息,我只是放不下當初勇敢的自己。多悲哀,穿過那麼多艱難,未了願,也最終只能成為眼角閃光的一滴淚珠。
       青春怎會零創傷
       仍然要相信 願意相信
       仍然要寄望 唯有初衷
       能打動觀眾的作品當然首先是要傾注了主創最真摯的情感的。你發現了嗎?黃修平導演已經把自己放進了英仁中學那些有些稚嫩有些調皮的少年當中去了。他把自己的雄心壯志大聲地告訴所有人,他要做一名導演,拍出最優秀的作品,提高香港電影的質量。他說到做到了不是嗎?不要說大聲告訴所有人我只想問問自己,現如今你敢真誠不做任何迴避地告訴自己你的夢想是什麼嗎?青春之路自然崎嶇,我選擇了一些,也放棄了一些,經歷了那麼多傷心,但我清楚地知道我骨子裡的理想主義之火從未真正熄滅。接下來的路我還會要繼續選擇,繼續放棄,我只希望自己別忘了最真的篤願,相信它絕不會遠離,像曾經年少的自己那樣,勇敢地繼續相信下去。

       我開始給自己這篇文章起的名字是《別忘了我們曾經會飛》,寫到最後我回到開頭,刪掉了「曾經「二字。我只是不甘心,就這樣折掉了翅膀,隨波逐流地走完這一生。我才二十出頭,前方的路還那麼那麼遠,我的未來還可以有無數未知等待我去尋去追。我可以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同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至少這一刻,我是那麼堅定的相信,只要我願意,我依然會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