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動物方城市 Zootopia

瘋狂動物城/疯狂动物城/优兽大都会(港)/动物方城市(台)

8 / 546,646人    108分鐘

導演: 拜隆‧霍華德 瑞奇摩爾
編劇: 賈里德布許 拜隆‧霍華德
演員: 伊卓瑞斯艾巴 珍妮佛古德溫 艾倫圖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德小科

2016-03-08 02:39:58

Zootopia與它的社會學彩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 | 德小科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 | Escapetome

趕在二刷結束,趁熱打鐵回來趕緊寫點什麼。其實在上映第一天看完之後就已經心緒難平、感慨萬千,但是苦於週末有各種死線以及海外友人來訪,沒來得及整理。今天二刷,果真發現了第一次看中許多沒留意的小細節,又是一次無比驚喜的觀影體驗。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評價Zootopia,我會說:Disney了不起,我慶幸並感激在這個時代,能有這樣傑出的作品,來傳遞一種科學的社會理論。當然,此「科學的」不是中特社會主義的「科學」,它的科學在於,背後的價值理念我們可以追溯到相關的理論去支撐,而不是僅僅憑空所建構的「正確」或「錯誤」的觀念。

事實上,看完整部影片,我們提取到Disney在創作這個故事時最想表達的核心其實是「嘗試」(Try)。如今很少有一部電影可以在整個影片中將主題曲播放兩次,而Shakira演唱的Try Everything卻在茱蒂踏上列車駛向Zootopia時以及影片的結尾處出現了兩次。從開始到最後,影片一直想要向傳達「勇敢嘗試」的精神,「Anyone could be anything in Zootopia」,每個人都應該去試著去做,你才擁有無盡的可能去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對於大部份的成年觀眾看來,這樣的精神核心其實只是一味雞湯,僅僅是一個「嘗試」的主旨,無法讓如此多的觀眾獲得共鳴。精巧之處在於,這個片子影射了太多真實社會中存在的現象,刻板印象、偏見、歧視、性別、兩黨政治、種族與階級、集體行為、越軌與標籤理論等等,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成人童話,它含有太多太多隱喻,卻被包裝在一個玲瓏的「嘗試」的糖果里,孩子們可以在品嚐著「嘗試」的精神食糧的同時,被無形中楔入了一種新的觀念——一種他們可能尚未無法概括、表達和內化的觀念——我的社會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又究竟該如何去看待它?

片中出現的角色基本都在打破人們對於這種動物性格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本片第一個試圖詮釋的概念,它是一種關於人們喜歡什麼的假設,不管這種假設是對還是錯,它是一種認知的加工方式,是人們為了更有效的處理資訊而進化來天生本領。我們幾乎對於任何事物都會存在刻板印象,比如兔子就是愛吃胡蘿蔔,以致於尼克看到茱蒂的車上帶著藍莓的時候都非常吃驚:「原來你們還種藍莓?我還以為你們只種胡蘿蔔。」又比如對於動物性格的刻板印象,溫柔而可愛的兔子、狡猾而蔫兒壞的狐狸、勇猛而陽剛的豹子、純真而馴良的綿羊、憨厚而溫順的北極熊、傻白甜的小倉鼠、慵懶而遲鈍的樹懶……以上的種種內容,都是人們遵照常識與「大多數」而形成的對於一個群體的固定判斷,這些判斷有正面的也有負面,正面的也是刻板印象,而基於負面的判斷,就形成了偏見(Prejudice)。Gordon Allport在其經典著作《偏見的本質》(The Nature of Prejudice)中界定的偏見就是「基於錯誤和頑固的概括而形成的憎惡感」(1954,p.91)。它讓兔子不喜歡狐狸、水牛局長不喜歡兔子,因為它們都對彼此有了預先負面的判斷。

而最最有趣的是,影片卻逐一打破了這些刻板印象和偏見,有意要跳出人們的思維定勢而營造劇情上的衝突感以及角色性格的張力(也就是我們說的「反差萌」)。我們看到雌兔茱蒂跳出了「女性」與「兔」雙重身份為她帶來的枷鎖,成為了警察;片中的兩隻赤狐尼克和吉丁都有了被「洗白」的過程;前台的接待豹子擺脫了陽剛威猛的形象,行為舉止更偏向人們對於女性(或者Gay)行為的想像(儘管那也是一種刻板印象);羊副市長從一個唯唯諾諾的傻白甜秘書一躍成為幕後大Boss,再也不是那個純真馴良的綿羊;看上去一身潔白的北極熊居然是黑社會成員,而且Mr.Big更是一隻小型齧齒動物;被一直誇讚記憶力超級好的大象瑜伽老師,反而什麼都不記得;就連最後,超速駕駛的也是全片笑點擔當樹懶……

耳廓狐萌萌的形象搭配令人難以想像嗓音,也是對刻板印象的一種打


一個一個刻板印象和偏見被打破的過程,是整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Zootopia致力於告訴人們,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可能性,不管你是什麼種族、群體,你都可以不同,沒有人應該為自己的「不同」而感到愧疚,因為「不同」的概念是社會建構的。但是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不可能從此成為一個沒有偏見和刻板印象的人,它們與另外一個文花上的概念息息相關。種族中心主義,正是威廉·薩姆納(Sumner, 1906)提出的概念,「人們把自己的群體看作是一切的中心,且以此作為衡量和評價他人的標準」。柯林斯曾說,每個人都是種族中心主義者,種族中心主義廣泛存在,僅僅有程度上的不同,它有積極的意義也有消極的意義。每個人接納了自己所處於的文化環境之後,都會成為不同程度的種族中心主義者。

你可以看到,主角作為正面形象,卻依然攜帶著大量的對於其他物種的刻板影響。茱蒂來到DMV看到樹懶們之後一句巨大的驚呼:「什麼!他們居然都是樹懶!」深深出賣了她對於樹懶的看法,倒是尼克在一旁壞笑著說:「不要以為樹懶行動就不快。」不聊一語成讖為最後的小彩蛋埋下了伏筆。然而尼克自己也對其他物種也有刻板印象,比如他對森林狼的評價:「一群愚蠢的森林狼!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做什麼事情都要狼嚎。」以及對於羊副市長的玩笑:「你說她睡不著會不會數自己?」幽默卻值得深思。茱蒂在新聞發佈會上宣稱食肉動物擁有野蠻化的基因,它們的攻擊性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她從一個嚮往Zootopia相處融洽沒有歧視和偏見的兔子,變成了對食肉動物的加害者。這絕對是全片最令人驚喜一個轉折,這也是我認為Zootopia「科學」精神的所在——我們無法避免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價他人,但我們可以在社會生活中逐漸糾正已有的偏見。

茱蒂生動詮釋女性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獲得他人尊重的困難


在社會性別的探討上,Zootopia也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Disney近年來的動畫作品都把第一主角設為女性,從《冰雪奇緣》、《沉睡魔咒》到《動物方城市》,都在弱化男性角色在劇情中的作用,甚至在芙蓉鎮當中還把唯一男性主角設為反派,凸顯姐妹情深。甚至都看到了這樣的評論,認為Disney迎來了一個高舉Feminism與Lesbian情結的新時代。Zootopia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就完全可以變成職場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努力歷程,透過ZPD對於茱蒂的刁難,可以看到某些職業對於女性依然有著根深蒂困難以化解的偏見,而女性依託自身的努力如何突破這些限制,又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影片中還出現了許多有關社會性別有趣的小隱喻,比如前台的豹子,浮誇的言行舉止似乎在影射活躍在美國Gay圈一類「名媛」;一個模糊了性別的自然主義俱樂部,所有人在裡面都必須裸體坦誠相待;茱蒂的鄰居——兩隻一直在爭吵的雄性斑羚,似乎也在暗示它們的取向與同居的關係。茱蒂躺在床上一句驚喜的「I love it!」就涵蓋了她對這一切的態度,事實上也是這個城市對於LGBT群體的包容。

還有眾多的社會學小彩蛋值得一寫:
1. 兩黨鬥爭的政治隱喻。很多大神已經撰寫過這個方面的文章。獅子和羊代表了兩種相反的政治力量,有趣的是獅子是保守的一派,而羊卻是激進的一派。在Zootopia里可以把物種劃分為食肉、食草兩種類型,是兩個存在利益衝突的群體。在數量比例上,也非常符合生態學的理論,遵循食物鏈和能量流動的規律,羊副市長提到過兩次:食草動物的數量接近食肉動物的十倍。但是龐大的食草動物群體卻一開始處於弱勢地位,而少數的食肉動物掌握著更多的話語權。完全影射了美國現實社會中的社會階級,是金字塔狀社會結構的形象化,是貧富力量對比的童話表現。
一說食肉動物代表著美國的黑人群體,而食草動物則代表著白人群體


2. 在高空纜車上,尼克向茱蒂講述了自己九歲時希望加入小騎警童子軍卻被同伴背叛的故事,袒露了自己內心的傷痕。他得到了兩點教訓,第一點是再也不要讓別人看到他的軟弱;第二點就是,既然大家都認為狐狸狡猾不可信,那他就做一個狡猾的狐狸。這第二點恰恰迎合了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的觀點。標籤理論認為,標籤的力量是強大的,可以讓人成為聖徒或者無賴(Henslin, 2011)。這個建立在越軌行為上的觀點指出,人們一旦接受了他人對自己的標籤,就會真正成為標籤所標定的那類人。如社會學家Mark Watson在1998年和2006年對飆車族做的研究,發現飆車族接受了「飆車黨」這個意味著「充滿敵意的、衰落的、頹廢的」的標籤之後,會成為一群對傳統社會不屑、喜歡打破社會規範、製造麻煩、嘲笑死亡、歧視女性的人。他們把自己看作losers,最終也成為了losers,與尼克前半生的「墮落」軌跡如出一轍。



3. Zootopia發生了多起食肉動物攻擊事件之後,居民們對於食肉動物開始疏離、感到恐慌,Gazelle還發起了反對歧視的一些公共活動,但是與抗議的人群發生了衝突。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集體行為,作為一個寬泛的概念,集體行為包含了私刑、暴亂這樣的暴力行為,也包含了謠言、恐慌和時尚。集體行為已經成為了研究的一個獨特的方向,他關注著人群如何改變了個人,人群又是如何被煽動起來,煽動起來的人群又會發生什麼,又會在怎樣的因素下終止。實際上這一切都可以放在Zootopia的故事線中得到體現,就連ZPD的警官們對於Gazelle的APP瘋狂迷戀,也是某種形式的集體行為。

兩次Zootopia的觀影歷程,是近年來少有的驚喜倍出的體驗,我很難一言講清我對它的喜愛。正如豆瓣用戶Cydenylau的影評《動物方城市:政治正確的美麗新世界》中所寫的那樣,Zootopia其實準確翻譯過來應該是「動物托邦」,是一個精緻的童話,一個幻想中的美好社會。如今的我再也不敢輕易評價怎樣的內容是「政治正確」,甚至「正確」兩個字都要三思而後言,就連「三觀很正」的評價都不能妄下,因為我無法定義什麼才是真正的「正」。然而我只知道,Zootopia不論三觀正不正,我都可以篤定地講出「三觀和」。我希望有這樣的世界,「Anyone Can Be Anything」,我們可以有一個遠大的夢想,我們可以勇敢的嘗試,我們理解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明白也勇敢接受即將面對的眼光和評價,我們包容,彌補認識上的缺陷,我們可以不被「不同」所拖累,自由自在的以我本來的樣子存在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