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焦點 Spotlight

聚焦/焦点追击(港)/惊爆焦点(台)

8.1 / 503,683人    128分鐘

導演: 湯瑪士麥卡錫
編劇: 喬許辛格 湯瑪士麥卡錫
演員: 米高基頓 馬克魯法洛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曾念群

2016-03-01 17:54:20

《聚焦》:抱歉,你們要的苦難消費這裡都沒有


       像《聚焦》這類電影在中國,那叫消費苦難,因為我們只會消費苦難一種拍法。

      消費苦難是要揭傷疤的,要揭傷疤就意味著要煽情,要煽情就意味著要火上澆油,要火上澆油就以為著要英雄臉譜,要英雄臉譜就意味著要高大全……非常遺憾,這些我們在類似題材中慣用的伎倆《聚焦》均未出現。對看慣了盪氣迴腸的詩史手筆或飛天遁地的英雄傳奇的影迷來說,《聚焦》是一部沉悶乏味的電影,然一旦你進入劇情,它會有一股磁力牢牢吸附著你,讓你欲罷不能。

《聚焦》根據《波士頓環球報》一篇榮獲「普利茲獎」新聞改編,故事以美國天主教神職人員性侵男童醜聞為背景,再現了幾位記者排除萬難挖掘真相的過程。現實中的《波士頓環球報》於2002年起用了一年的報導持續披露,僅在波士頓地區就有超90位牧師性侵兒童的案件被包庇。由此,一場同類案件的調查在全球範圍內掀起。如此人神共憤的話題背景,很容易令電影創作迷失。

奧斯卡舞台上向來不缺真人真事改編的贏家。2000年的《永不妥協》本是個螳臂當車的故事,史蒂文•索德伯格走了條穩妥的人物路徑,最終將茱莉亞•羅伯茨送上了影后領獎台。同樣是今年的奧斯卡熱門,也同樣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間諜之橋》的史匹柏借湯姆漢克斯的自我調侃,在男人責任的肩上鉤沉歷史的悲歌,明明是個司空見慣的主旋律,卻極盡所能地用歷史的手段拉伸電影本體的厚度。

在眾多更加安全的選擇中,《聚焦》選擇了一條冒進的紀錄體小徑。它既不傾向於事件的渲染,也不傾注與臉譜刻畫,更不賣弄結構的風騷,你能感受到事件背後的滔天巨浪,但電影的敘事卻是四平八穩,一切保持紀錄式克制。正如幾位主角在影片中所作所為,一切都在嚴謹和一絲不苟的態度下進行,他們的調查即是故事本身,也是敘事的主體。對應影像的追求,也是樸實無華,一切都是去藝術畫的處理,真實得就像是架子上的檔案袋。《聚焦》應該是1976年的《總統班底》之後,在新聞題材里處理得最有節制的。

當然,這並不說《聚焦》里沒有人物。麥可•基頓化身的組長羅比始終不為權威與困難所動,他一句「一個關於神父猥褻兒童的故事,一個關於律師如何協助教會包庇神職人員的故事,你選哪個(大意)?」,老謀深算地攻下了教會辯護律師的城池。馬克•魯法洛演繹的麥克代表著記者中的大多數,他的衝勁中略帶著激進,利索而窮追不捨。布萊恩•達西•詹姆斯飾演的案頭工作者,與此同時,他還以孩子家長以及涉案牧師鄰裡的身份涉獵此案,兼具傳導潛在受害者的壓迫感。瑞秋•麥克亞當斯出演的薩查是唯一的女記者,以女性的視角體貼接近著一個又一個羞於啟齒的受害者。「焦點」四人調查小組各司其職,也各有秉性特長,只是他們不搶風頭,都專注角色職業本身,兢兢業業地完成調查和敘事,將主角還給了故事本身。

在今年一眾奧斯卡影片中,托馬斯•麥卡錫執導《聚焦》是最值得引進的一部。雖然我們並非宗教國家,或許不存在片中曝光的天主教牧師猥褻兒童的惡風劣氣,但我們在面對一些見不得光的禍害時所保持的緘默與《聚焦》中的受害人驚人一直,都羞於啟齒,都忍辱負重,都不敢去冒犯權威,不敢去挑戰強權。影片中一眾媒體人的職業素養與擔當,亦尤其值得我們借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