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麗絲冷

2016-03-01 07:01:45

「我永遠不會像《鐵達尼號》時代那麼紅了」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性別:男
生日:1974年11月11日
星座:天蠍座
出生地:美國加利福尼亞洲洛杉磯





我承認自己沒從前好看了,不過這是件好事

如果有一部電影,能召喚起全世界花痴的共同記憶,那便是舉世無雙的《鐵達尼號》;如果有一個人能讓男女老少無一例外對自己的外貌感到絕望,那便是曾經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是的,他曾經有讓人振顫的美貌,如清泉般純淨的俊美臉孔,能瞬間秒殺任何對美感這種東西有體驗的生物。十多年前,他與凱特在螢幕上談的那場曠世之戀,讓無數少女愁腸百結,感慨為何自己的戀情為何不能像螢幕上那樣驚世駭俗,信守「永不磨滅的愛」的信條,然後在銷魂攝魄的「My heart will go on 」配樂下,與愛人同生共死。

萊昂納多最後為愛沉入了冰冷的海底,花痴們一遍遍進出影院,為這一幕哭得死去活來。然而萊昂納多並未沉入海底,也沒有像伯恩•安德森(《魂斷威尼斯》)、瑞弗•鳳凰城那樣香消玉殞,他選擇了一種讓花痴影迷們最為心碎的方式結束美少年的螢幕生涯,那便是以發福中年男的形象取而代之,徹底轉型實力派演員。問這世間還有什麼比美少年墮落成猥瑣大叔更叫人髮指的事呢?想想他說的那些話,諸如「我最想做的就是做一個混在好萊塢的古怪肥佬」。還有「我承認自己沒以前那麼好看了,不過這是件好事。」這無疑是在給所有中過他毒的花痴影迷傷口上撒鹽。對於很多骨灰級花痴迷來說,一如日本媒體評論柏原崇為日本最後一個美男一樣,萊昂納多的意義絕非一個普通美少年偶像那麼簡單,他是無法取代的窮小子傑克,一個永遠的螢幕記憶。

他那麼肥了,儘管,他還叫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萊昂納多語錄

聽他說
談恩師馬丁•斯科塞斯——他將電影製作的過程變得藝術化,他簡直是在與電影同呼吸,共命運,我非常非常尊敬他,然而誰又不是呢?他本人就是一部電影。如果不談電影,他簡直無法與人交流,電影是他與外界交流的手段。所以,在拍片過程中劇組不僅擁有一個最能幹的電影導演,還擁有一個電影史學家。只要你想到的電影,沒有他不知道的。無論你臨時間他任何一個場景表演的問題,他都立馬能掉書袋說出一打同樣場景的表演先例。在拍攝任何一部電影之前,我們都要先看好多部其他電影,以便找到他心目中想要表達的那種風格。看電影的時候也很有趣,從頭到尾就見他一個人在滔滔不絕,說自己妻子,說攝影師,很有意思。

談奧斯卡獎——我壓根沒有拿獎的野心,以前也只是盡力想拍一些好的有影響力的電影。如果一個人抱定以得獎為目的,而來拍片,那肯定演不好。我的心思不在這上面,但如果哪天奧斯卡獎落在我頭上,那看上去也不錯,但我還是會老樣子工作。

談瑞弗•鳳凰城——在我18歲那一年,瑞弗•鳳凰城還是我的偶像,那麼遙不可及。想想他在《不羈的天空》中的精彩表演吧,我一直很渴望見到他,那天晚上,我去參加萬聖節派對,他開車去德普的酒吧,然後他就猝死在酒吧門口,永遠地走了。

談詹姆斯•卡梅隆——詹姆斯•卡梅隆是一個難以置信的理想主義者,沒幾個導演能做到他那樣,比如拍出《鐵達尼號》、《阿凡達》這種電影來。在拍攝《鐵達尼號》時,如果有人跟他辯論,必然要鬧到不可開交,他明確地清楚自己要什麼。他可以當著所有人的面,當面與辯論者攤牌。他要讓在場者都知道他的想法,我記得當初電影公映之後,我去到電影院裡看這部電影,能夠明確地感受到一種被征服的感覺。他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談後《鐵達尼號》感受——拍這部片讓我感受良多,我從未抱怨過什麼,事實上,沒有《鐵達尼號》,就沒有我現在的地位。但是那種對私生活的干擾讓我感到沮喪透頂。我只有二十多歲,不曉得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其實,我不過是在演戲,凱特也是。結果由於那些未成年少女翻來覆去不停地看這部電影,不停地關注我那頭金髮和英雄般的形象傑克。搞到我一直想逃避。

談史匹柏——只有一個人能跟馬丁•斯科塞斯這樣對電影瞭如指掌,那就是斯蒂文•史匹柏。拍完《紐約黑幫》之後,我就拍了他那部《逍遙法外》。這兩部電影的宣傳檔期一樣,於是我就不得不同時宣傳兩種形象:一個是生活於十九世紀的殺人不眨眼的黑幫,一個是生活在現代的穿著得體的現代人。


談傑克•尼克爾森——對我而言,我認為沒有誰比傑克•尼科爾森的螢幕形象更讓人記憶深刻的了,他將恐懼殆盡人們本以為輕鬆的時刻,把邪惡與殘忍的台詞變成無比輕鬆的瞬間。他駕馭角色的功夫甚是了得。如果與這樣的人合作,那麼你別無他法,只有奮起直追。











萊昂納多之螢幕人生

1996 《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後現代激情篇》
新瓶裝舊酒的莎翁劇改編電影,電影本身非常平庸,然而有了萊昂納多光芒萬丈的身影,立馬變得生動起來。萊昂納多在片中並沒有展現出多少過人的演技,只是不停地耍帥,一身潔白的白襯衫,配上迷離的眼神,憂鬱的外形,一邊叼著香菸,一邊念著憂鬱的文藝詩作,這樣一個充滿毀滅性的美男子、憂鬱情人羅密歐瞬間電倒了無數粉絲,難怪連柏林電影節的評委都為他頒布了影帝大獎。這個獎項唯一的意義除了說明萊昂納多之耀眼光芒已經讓評委會失去判斷演技的能力,還能說明得了什麼呢?



1997 《鐵達尼號》
舉世矚目的災難大片,開啟好萊塢大片時代、被載入影史的超級史詩大片,一舉捧紅了萊昂納多,全世界影迷都為這個站在巨輪船頭朝氣蓬勃的俊美男子傾倒,清秀的臉孔、飄逸的金髮,萊昂納多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才華與美貌並舉、痴情又風趣的少年傑克。然而一夜成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始料未及的,萊昂納多從那以後一直透露自己多麼不想通過這部電影爆紅,多麼不想被定位成偶像明星。事實也證明,這部電影確實讓他成為一位實力派優秀演員走了更多的彎路。如果沒有這部電影,萊昂納多也許早就達到一位優秀實力派演員的夢想。然而,如果真的沒有這部電影,那麼影史上又少了一位傾國傾城的俊美少年。對於影迷來說,這得是多大的遺憾啊!


2000 《沙灘》
這部電影被評為萊昂納多演繹生涯中的災難,也是萊昂納多從花樣美少男一直墮落成不成人形的一個開始,他變得鬍鬚滿面,肚子激增,美貌的外形一度被摧毀到慘不忍睹的程度。人們從開始關注他的生活現狀到痛恨他的自我墮落,直至最後完全對他失去希望。這或許是他從《鐵達尼號》之後出於對名利的反感,對偶像定位的反抗而故意為之。比之凱特•溫斯萊特,萊昂納多的反叛來得更為激烈,他放棄出演《蜘蛛人》的機會(該片捧紅了他的好友托比•馬奎爾),離經叛道地選擇了小成本獨立製作——《沙灘》,該片從拍攝之初到公映之時,都伴隨著無盡的麻煩與緋聞。破壞環境的指責讓萊昂納多背負了很大的輿論壓力,這也成為促使他日後高調支持環保公益事業的一大因素。



2002 《紐約黑幫》
萊昂納多能獲得與著名大導馬丁•斯科塞斯合作的機會,前輩羅伯特•德尼羅的提拔可謂功不可沒,事實上正是德尼羅向馬丁舉薦了這位潛力十足的演員。這對於當時正苦於如何擺脫花瓶路線的萊昂納多來說,這次的合作機會意義非凡,演出《紐約黑幫》不但拓寬了自己的戲路,還找到了人生當中的導師——馬丁•斯科塞斯,繼而得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合作下去。在斯科塞斯眼裡,萊昂納多具有成為最頂尖級演員的所有條件,早晚有一天,他會成為羅伯特•德尼羅、艾爾•帕西諾那樣偉大的演員。


2002 《逍遙法外》
這年,萊昂納多拍攝的兩部電影同時上映,萊昂納多得同時為《紐約黑幫》與《逍遙法外》兩部電影奔走宣傳,他戲言說生活在十九世紀的黑幫大佬搖身一變,成了憑藉迷人外表與三寸不爛之舌到處行騙的慣騙。該片的拍攝週期非常之緊,只用了56天。連史匹柏也說拍攝過程是馬不停蹄的,是他所見過的最快最驚人的速度。萊昂納多說「這是我出演過的拍攝節奏最快的電影,我們一直在轉場,就像到處巡演的大劇團,正是這種狂熱的節奏造就了影片的靈氣和活力。」

2004 《飛行家》
二次與馬丁合作,萊昂納多的眉宇之間有了更加成熟的皺紋,這讓他看上去更加穩重,也為飾演一代飛行大亨提供了說服力。萊昂納多高超的演技將霍華德•休斯的愛恨情仇、執著於飛行理想、為潔癖所困擾的特點闡釋得出神入化。特別是在表達霍華德•休斯被潔癖和神經質所折磨的神態時,萊昂納多以神經質的眼神和痙攣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休斯近乎癲狂的偏執狀態。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休斯在洗手間裡發狂似地搓洗雙手與襯衣,那種歇斯底裡的狂躁癥狀被演繹得惟妙惟肖。


2006 《血鑽》
這部商業大作成為當年最賣座的熱門電影之一,萊昂納多飾演了一個在南非鋌而走險走私鑽石的走私販,他下巴上的傷疤、臉上的傷痕為這部深刻披露鑽石罪惡的人性悲劇增添了幾許殘酷的味道。南非鑽石的罪惡被無限放大,鑽石背後的血淚辛酸叫人觀來有觸目驚心的味道。影片放映後,觀眾被鑽石罪惡深深震驚,因此也引得一些南非鑽石工會聯合起來共同抵制這部電影。回想起當初接拍這部電影的緣由,萊昂納多說:「導演想拍一部有意思的冒險電影,同時摻雜一些政治觀點。這點吸引了我。」


2006 《無間行者》
萊昂納多飾演港版原作中的梁朝偉的角色,影評人對他的演出不吝辭藻大加讚賞,有人甚至稱讚他出色的演技已經超越了傑克•尼科爾森。可喜地是,他憑藉片中這個內心複雜、承載太多使命的臥底角色,在世界各大影展屢屢捧獲獎項。他還不忘對梁朝偉的演技評價一番,他是這樣說的:「他演得的確好,對角色心中的不安拿捏得到位。我演的時候也注意到這一點。我很想看看原作,看看裡面好的東西,我不想重複好的東西,不喜歡重拍這個詞。」


2008 《革命之路》
這部電影的最大噱頭,便是與凱特•溫斯萊特十年後再次聚首螢幕扮演戀人,然而題材卻是大相逕庭。一部是講述災難與愛情的商業巨製,一部是講述美國夢幻滅與中產家庭危機的小成本製作。彼時衝破門第之見,以真愛至上為信念的傑克和羅絲,到了《革命之路》,變成了一對掙扎於世俗生活、面臨精神困境的貧賤夫妻。執導該片的是凱特的丈夫——英國導演薩姆•門德斯,他曾經以深刻剖析美國中產階級精神危機的《美國美人》一片技驚四座。


2010 《禁閉島》
這是萊昂納多與馬丁合作的第四部電影,據說派拉蒙當初是讓大衛•林奇與布拉德•皮特來拍這部電影,由於兩人去拍《班傑明•巴頓奇事》了,這個機會才落到了馬丁手裡。而對於馬丁來說,首要大事便是讓這部驚悚片看起來非常嚇人。萊昂納多同時也在為如何闡釋這個角色而苦思冥想,「我一直在思考,人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真正面對自我,故事中的我一直在追尋真相,究竟是要查真相,還是逃避自我的方式呢?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最後呈現出的效果非常驚人。萊昂納多的表演無可挑剔,說服力非常強。有意思地是,萊昂納多當年拒絕出演《美國精神病人》,而轉投《鐵達尼號》,如今又回過頭來飾演一個精神病患者,可見其對於轉型和想拍真正優秀的電影的決心。



作品年表:
2010年 《奠基》inception   
2010年 《關門島》Shutter Island
2008年 《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
2008年 《謊言之軀》Body of Lies
2006年 《無間行者》The Departed
2006年 《血鑽》Blood Diamond
2004年 《飛行家》The Aviator
2002年 《逍遙法外》 Catch Me If You Can
2002年 《紐約黑幫》Gangs of 紐約
2000年 《沙灘》The Beach
1998年 《鐵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
1997年 《鐵達尼號》Titanic
1996年 《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後現代激情篇》Romeo + Juliet
1995年 《全蝕狂愛》Total Eclipse
1995年 《致命快感》The Quick and the Dead
1995年 《邊緣日記》The Basketball Diaries
1993年 《不一樣的天空》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1985年 電視劇《成長的煩惱》Growing Pains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ckfilm

請勿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