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聰簡片室

2016-02-29 22:30:09

萊奧納多為什麼憑《荒野獵人》拿到了小金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總結說在前,小李子這次這部電影的表演我覺得不是他最細膩的一次,但是是他最瘋狂的一次。奧斯卡給了他這個獎是因為今年的其他電影其實都可以用中庸來表達。沒有更多的驚喜。那麼在平庸的電影中再和幾個也表現一般的提名演員比起來,小李子算是最好的。
接下來我們一一解構:

一:導演——亞歷桑德羅. 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相信有部份朋友熟知這位墨西哥導演是去年奧斯卡大放光彩的《鳥人》。但現在憑藉《荒野獵人》再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奧斯卡雙連冠!實力可見一斑。
其實,他早已是奧斯卡的常客。他的電影也早已取得很獨特的地位。他的電影視角,一直都放在感受人類苦難和折磨的上。


由於導演本身名字的拗口,所以記住他電影本身比記住他名字來得容易。
伊納里多喜歡用多維空間去闡述自己的電影。
這個空間可以包括是現實的空間,比如《愛情是狗娘》,《巴別塔》,《21克》都是錯開不同地域事件最後回到一個核心。
這個空間也可以是個人經歷後精神層面上的,比如《鳥人》。主角在過氣明星——戲劇——幻想——現實中來回切換。形成很龐大很複雜的一個多維空間。
這個空間也可以是生與死的,過去與未來,幻象與現實的。比如《美錯》,比如我們要大講特講的《荒野獵人 》。
所以,導演的影片風格大概通俗點就是這樣子:



當然這種在電影術語裡叫多線性故事結構。並不是導演獨門秘笈。著名的導演昆汀裡的《黑色追緝令》。蓋里奇的《兩桿大煙槍》。日本的今敏等。都差不多是這種類型。
但伊納里多卻玩出了自己味道。
尤其是是2015年奧斯卡的《鳥人》,影片的多維解構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從虛幻到現實,從小說到戲劇,從低俗到高雅。讓觀眾如同螞蟻在玻璃魔方上轉悠。
那麼,《荒野獵人》里導演又在他的立方體中做了新的嘗試(是嘗試,不是升級)。那麼圖片示範是這樣的:



《荒野獵人》的重點放在了人物身上,讓觀眾無限貼近人物,而周邊圍繞著人物星球事件,地點,動物,甚至電影本身的核心等等,都是繞著人物公轉的。
這麼做其實很冒險。導演稍微運用不當影片就會類型化,就會變成一部單一的復仇血淚史。所以控制好各個恆星的公轉速度,自轉速度,以及恆星之間的距離。都要拿捏準確。導演尹那裡多做的只能說到位,因為要完全服務於人物,所以即使兩個半小時也沒辦法去鋪張整個皮草荒蠻時代的落基山大時代。
還好,導演對人物的雕刻終於讓小李如願以償。


二:畫面隱喻對人物的塑造
小李子這次拿到小金人。和導演鏡頭的運用和後期的剪輯是分不開的。首先在電影劇本的角色上,真的很難讓小李往內去發揮。只能不斷去往外擴張。用力的往外演!外部擴張的演技其實很難得到專業表演的認可。因為你只要對發生的事件做反應就可以了(這裡只是往簡單里說,當然外在表演也很重要)。但內心的表演(簡稱內心戲)波折卻要通過演員本身去慢慢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然後產生心靈碰撞的化學反應,再通過演員表演表達出來讓觀眾得到共鳴。



同樣是是台詞很少,躺著演。去年奧斯卡得獎的《萬物理論》男主埃迪.雷德梅恩就可以依靠故事本身的一波三折去展現內心戲。而《荒》本身故事主線只有一條,復仇。從而不得不在外向表演中加重戲份。從而得到小李有史以來最虐電影。
前面說了,本影片服務於人物,接下來就主要分析聰明的導演如何通過別的畫面和後期的剪輯來填充人物內心的空白處,從而揚長避人物內心戲份的不足。

影片開頭
影片一開始的回憶夢境,就奠基格拉斯(小李飾演的角色)自身的內心就是複雜和矛盾的。印第安的妻子,混血的兒子,被燒燬的村莊,這些似幻似夢的現實,一直圍繞在格拉斯的夢裡很多年。影片一開頭就直接讓觀眾進入格拉斯的內心,展示給觀眾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格拉斯現在唯一的精神寄託,只剩下兒子。兒子,就是他活下去的理由。


「借景抒情」
為了能更好的表達人物的絕望的,吶喊的,迷茫的,憤怒的內心世界。影片很多次藉助了壯麗的景色來表達。
第一次格拉斯在擔架上抬頭看天是兒子安慰過他以後,高聳的樹林中有一輪明月,這個時候他的內心是平靜的,樹林安靜的圍繞在他周圍。他和之前一樣想念著自己的妻子然後漸漸入睡。同時藉此回顧了格拉斯的過去。之後妻子漂浮在空中,看著格拉斯抱著兒子安詳睡去。說明雖然喪妻之痛還在圍繞著格拉斯,但他內心因為有兒子還能找到些許慰籍。



第二次是fitz當著格拉斯的面把他兒子捅死以後,他甚至連喊叫的能力都沒有,最後依然只能抬頭看天。而此時的樹林化作了他內心撕心裂肺的怒吼。樹木被風颳的不停的搖擺。整個世界如同地震一般坍塌。格拉斯的心中僅存的那一點點希望也隨之熄滅。



靠著復仇的火種,格拉斯從「墳墓」爬出來,蹣跚爬到兒子的屍體面前,躺在兒子屍體上,呼出的氣體模糊了鏡頭,之後沿襲著呼吸聲,鏡頭切換到一個山脈,山脈圍繞著濃濃的霧氣,此時的霧氣就像格拉斯的內心世界,在一團霧氣中迷茫,對自己是否能活下去迷茫,甚至對復仇成敗的迷茫,對世界的迷茫。緊接著山脈的迷霧切換到了fitz抽菸突出的煙霧。此時的fitz內心也同樣迷茫,他是後悔的,畢竟作為被迫成為罪人的他,恐怕要一輩子去背負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格阿斯得到印第安人的援助之後,兩人有一次坐在雪地上休息,玩起了吐舌頭吃雪花。這是格拉斯在影片中唯一的笑容,唯一的一次放鬆,從週遭的世界轉了一圈又從地獄重新回來的他。彷彿在這片刻的休息中重新找回了生活的那麼一點點,只有一點點的趣味。下一個畫面是在晨光中的樹林正是映襯了他的那麼一點點僅存的對生活的期望,但是下一秒迷霧暴風雪很快到來,重新籠罩他整個世界。



同時,全片的天氣主要都發生在陰雲的雨雪天氣。也是為了烘托出影片壓抑荒蠻的味道以及人物本身的陰沉絕望的情緒。一切都充滿了死亡的氣息。


三,幻象及其他隱喻對人物的塑造
影片先後一共出現了格拉斯的六次幻象。每一次的幻象都是遞進式,從開始的回憶式夢境慢慢演變成超現實,加入了更多虛幻和錯覺。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幻像是格拉斯被儀式般的包裹在「煙燻療法木房子」里。他來到了一個破舊的教堂,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擁抱。這一段後現代末日般的景像。代表了格拉斯已走入鬼門關最深處。牆壁上被釘在十字架的耶和華,也預示著他將會和耶和華一樣得到重生。這一次重要的幻象,更像是精神上宗教洗禮。為最後為何沒有親手殺掉fitz做了鋪墊。「讓上帝之手決定。」最後格拉斯並沒有親手殺死ftiz



從格拉斯開始復仇計劃之後,就一直披著那張讓他差點死掉的熊皮。把自己打扮成一頭熊的樣子。這也間接暗喻了其實格拉斯自己也和熊一樣,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惜犧牲掉自己的性命。在這層關係上,格拉斯和熊是一樣的。保護成了他們共通的思想。

格拉斯從湖上來看到平原上一群野牛在逃跑,一群狼撲向一隻野牛並將其咬死。展示這一原始的弱肉強食的一幕,更貼切的說明了格拉斯所處的環境,不管是自然的環境還是當下人類文明的環境,依然是弱肉強食,野蠻,荒蠻的時代。

在格拉斯的幻象中會經常有一堆野牛的屍骸砌成的金字塔,而他站在那堆屍骸面前一直觀望。那堆屍骸就是所謂的利益源頭。人類的利益就是為了追逐野牛的皮毛,河狸的皮毛,大自然所賜予的所有好處。皮草的貿易都成為了人類之間互相廝殺的源頭。


四,影片結尾與核心
影片的結尾是開放的,同時也是影片要表達的全部核心。
是的,這部電影的核心不是復仇。是格拉斯對妻子和兒子的愛。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一旦你開始有復仇的計劃,其實你已經在挖著兩個墳墓,一個是敵人的,一個是自己的。最終不會有任何人在復仇中真正的獲勝。
就像快死的fitz最後對格拉斯說的:你很享受在這次復仇嗎,即使這樣你兒子也不會復活。「
雖然最後格拉斯說「把你交給上帝處理」有些主旋律嫌疑。但導演要表達的還是讓觀眾更深的去理解復仇對生命的意義。
最後」獲勝「的格拉斯,又一次看到自己的妻子,然後鏡頭開始失焦。這一次妻子並不是站著不動看著他,而是離他遠去,這其中我覺得有兩個意思:
第一是跟我走,離開這個我們看不懂的世界。
第二是格拉斯的「第三次」重生。他要徹底放下他的過去,去面對將來的生活。
在此我更願意接受第一個含義。因為影片的最後,格拉斯對著鏡頭的凝望,充滿著前所未有的空洞(這是這部電影內心戲的精華),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一切,肉體的存在方式已經不重要,對於格萊斯的內心世界,已經像亡魂一樣,遊走在邊緣。這也很好的點明了電影的名字《the revenant》,直譯成中文就是亡魂的意思。這一段結尾的內心戲,同樣成為小李子拿到小金人的重要籌碼。



但作為開放式結局,主人公何去何從,就在這個對著鏡頭的複雜眼神結束了。這個讓我想起了《四百擊》經典的結尾。主人公小男孩同樣用迷茫不知所措的眼神對著鏡頭。直擊觀眾內心。





關於小李
可以勇敢的說,如果只靠著這一部電影的表演,小李是絕對拿不到這個小金人的。畢竟前面也分析了很多,內心戲雖然精湛,但人物的復仇主線被描繪得過於粗大,以致於不得不擴張各種行為藝術般的野外生存真人秀表演。
但畢竟奧斯卡以及那些金球獎美國工會獎之類的獎項,都是投票決定的,也就是說最佳男主總不能空缺吧。而且相比今年一起提名的其他演員。最大殺傷力的就是法斯賓德飾演的《jobs》了。可惜的地方就在於人物傳記片難駕馭不光在演員也在於整個電影的方方面面。
綜合看下來,小李在功勞上大於這部電影的表演本身以及導演的功力。當然在這裡並不是說小李不配拿這個獎,要我說他早應該在《無間道》的時候拿了,那個角色黑白兩道之間的切換小李把握得非常好。但因為《無間道》同時拿下了當年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加之當時更強勁的對手《末代獨裁》的男主特克。只能遺憾失敗告終。
但可喜可賀,小李的拼勁和實力,終於!終於!拿到了小金人!也是實至名歸的!


加菜環節——電影之外的故事
1.電影立足於Michael punke 寫的《The Revenant: A Novel of Revenge》(亡魂:復仇的故事)

2.關於熊的打鬥,很多文章寫小李被熊強暴,其實看了影片就知道,一點也不像是被熊強暴。只是前期為了做足宣傳的營銷手段罷了。上映不久後官方也出面澄清小李在戲裡其實沒有被強暴。。。。。至於那頭熊,其實是他。

3.熊雖然不是真實的,但是熊的皮草為了做到真實感,它確實是真實的熊的皮草。

4.另外也確實真吃了很多牛的內臟和一些極端重口味刺身。

5.出於怕被動物保護協會指控,當然也出於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裡面死掉的野牛,馬,都是CGI特效或者是道具。當然也包括小李睡在馬肚子上的那一匹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