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史蒂夫乔布斯/时代教主乔布斯(港)/史帝夫贾伯斯(台)

7.2 / 178,922人    122分鐘

導演: 丹尼鮑伊
編劇: 艾倫索肯
原著: 沃爾特艾薩克森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凱特溫絲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otus.tt

2016-02-28 06:48:22

偏執狂的佛洛伊德解析


在想為何一部編劇如此精彩的電影,豆瓣評分只有7.2.
或許奔著題目來追電影的人多少都帶了成功學教程的期待,心想著如何從這部電影裡領會最偉大的公司的ceo的秘籍。然而沒想到是一部頗為兒女情長的心理劇。當然這正是編劇的點讚之處。

為了增強戲劇效果,這部電影的場景幾乎沒有變過,就是發佈會的後台,也即意味著全民偶像登台前那凡人的最後時刻。在這短短的十幾分鐘裡,凡人要把他事業上的敵-友(發小IT技術男、合夥創始人與ceo)、家庭中的私生女與前女友都一一見過,僅僅通過對話來交代男主的性情,同時還得巧妙得帶出男主的關鍵經歷,畢竟這是部嚴肅的紀錄片式電影。衝突就在每次都來後台澆把油的人身上,而且還在針鋒相對的對話裡。

故事的明線當然是按照時間順序,從1984年第一台Mac電腦的發佈到賈伯斯離開蘋果後創立的NeXT電腦公司發佈再到1998年蘋果首次推出的iMac發佈,而暗線是steve的情感成長,如何從一個不認自己女兒、一切圍繞著電腦轉的年輕人變成為了女兒推遲發佈會也無所謂的成人。當然這也是我覺得影片瑕疵的地方,回歸到了謳歌人性身上,卻不如那一句「你明明可以在是一個天才的同時,又做一個好人,可惜你的產品,永遠比你的人要好。」更真理一些。需要承認,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並不是道德楷模或者具備愛別人的能力的人,正是極端的性格造就了他們與眾不同。除了最後那個很俗的結尾(跟女兒和解、因為愛而要誕生出另一個偉大產品ipod),其他的很多衝突張力還是很弗洛伊德的分析了steve何以為steve,從最開始象徵慈父形象的ceo john問steve是不是棄嬰的時候,到最後steve對女兒說,我愧為人父所以拒絕承認你是我女兒,種種steve的行徑點出了他作為棄嬰的身份如何促成了他的選擇。

影片還有一個或許齊澤克很滿意的佛洛伊德式的分析,是愛的本質。愛氾濫的人會說血濃於水,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生而偉大的,而這根本經不起拋棄、虐待孩子的大有人在。steve本也是其中一人。第一台蘋果電腦發佈會前,前女友帶著私生女來鬧著要錢,此時前女友都住在了類似棚戶區,而steve融到了幾億的資產,但steve就是打死不給,而面對女兒殘忍的說lisa這個電腦名字和女兒的名字半毛錢關係沒有,只是巧合。但後來女兒自己玩起了電腦,竟然用了apple paint畫出了一幅抽象畫。當爹的激動不已,雖然表面平靜,但估計內心肯定是,瞧不愧是我閨女!於是,他對著孩兒他媽說,我會給孩子費用,你要多少給多少。這說明愛是需要條件的,與其說父母天生愛孩子,不如說父母愛的是自己,當孩子剛墜地,醜的和大多數的孩子沒什麼區別都像ET一樣的時候,為什麼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他人的,那因為和自己有關係。steve女兒爭氣的證明她和她老爸一樣對電腦有慧根,steve發現了女兒和他的共通處,立馬就恢復了愛的能力,只不過證明了他的愛比其他的父母條件更高而已,這並不是愛不需要條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