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6 / 15,849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uvie

2016-02-21 18:36:07

Sorry,I don't believe in God


衝著懸疑去看的這部電影,可很奇怪的是影片播了半個小時基本就知道後面的故事了。好在結尾處對於探長身份設置了一個轉折,為這部劇情很不像電影的電影挽回了一點分數。

看完後瀏覽豆瓣評論的時候,看到這部電影其實是70年前的舊劇改編,難怪看上去這麼有舞台劇的感覺。劇作誕生於那個社會主義思潮盛行的時代。原劇首演是在蘇聯,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證明這部劇的精神核心與那個年代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多麼的一致。

影片希望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可是,我看電影的時候就非常的納悶,這一家子的行為我沒覺得很罪惡啊。如果要說罪惡,只是發生在影片的最後,即當這些人發現其實女孩沒有死,且探長也是假的的時候,那種彈冠相慶的確很是醜陋。但拋開影片最後的部份不講,單說前面這些人對於女孩的行為而言,我的確不覺得有什麼特別過份的。即使是那些對他們批判最為強烈的人,你們也做過類似的事情。

為了說明以下我的觀點,我覺得有必要先亮明我的價值觀基礎。我知道很多人之後會在評論區用各種難聽或是不難聽,有理或是自作聰明的方式反對我。為避免之後的反對找不到核心點,我決定直接把核心點放在這裡,有意見直接衝著這核心點來吧:我不信仰基督,我不相信世人都是兄弟姐妹,我相信人類只是一種高級形態的動物,自然界並沒有必要讓所有動物等同的生活,人類社會也沒有必要讓所有個體等同的生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想要好的生活要自己去爭取,期待他人好心是最為可笑的行為。

好了,下面我來一一從我的視角解讀一下這個故事。

1. 女主你在工廠裡面煽動罷工,我是支持的。正如我剛才所說:想要好的生活自己去爭取。女主做到了。女主有能力領導全廠女工罷工,並且在和資本家單獨談判時,資本家給予了她一個選項:她個人成為小工頭,領導10個女工,拿到每週25先令的工資。這都說明一個問題:女主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是的,這次罷工失敗了。但是,這麼強能力的女主,我就不信你去別的地方找不到工作。我完全不相信。

2. 你要是覺得資本家罪惡,那麼勞動者同樣罪惡。女主自己拒絕了資本家給她單獨漲薪的提議,為的是所有工人都能漲薪。可是當其他工人看到女主被開除後,所有人都假裝自己沒有看見,沒有人挺身為女主做什麼事情。請問問,這些勞動者的罪惡又該怎麼說呢?

3. 女主煽動罷工,理由是工資太低,房租要付不起了,別的工廠都給到25先令了。話說,如果真的是這樣,你完全可以去別的工廠工作啊。畢竟你是在工廠工作,不是奴隸主莊園當奴隸。你有人身自由。廠裡的幾百號女工都在週一選擇復工,為什麼?說明這些人無法在別的地方找到更高的薪水,那麼你就沒有談判籌碼啊。各位看官們,你要是不信,你以後可以跟自己老闆談談加薪,看是不是這個理。

4.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理論,有一個基礎是人類的勞動是無差別的。就是說你當工人也好,當工廠管理者也好,演員也好,農民也好,你們的勞動是無差別的,所以所獲得的報酬也應該沒有差別,或至少是相差不大。這正是我國在幾十年前實行的政策方針。那會,一個畫家畫一幅畫掙的錢,可能和農民勞動一天掙的錢差不多。這就是那些指責資本主義罪惡的人們所希望看到的,是嗎?

5. 從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出發,勞動力也是一種商品。工人出售自己的勞動力,收穫工資。資本家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產出產品賣給客戶。既然勞動力也是商品,其價格,也就是工人的平均工資,應當符合商品價格的基本原則,即供需平衡。具體而言,資本家的工廠需要100個女工,但是現在有200個女工來應聘,那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的工資被壓的很低。但如果應聘的女工只有50個,你就會發現資本家自然就會提升工資以吸引更多的工人,增幅只要確保資本家不會賠錢,他就會這麼幹。這種理論幾百年來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很好的實行,但就是有些人不願意承認。因為他們相信馬克思所說的"人的異化"理論,拒絕把勞動力視為商品。

6. 好了,關於一開始的罷工,我們說了很多了,下面說第二個故事,服裝店被投訴。人都不是聖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尤其還在妒忌心起來的時候,做出一點出格的事情,實在不是什麼不可理喻的。大家想一想,你下館子吃飯的時候,是不是經常能夠聽到「服務員,我們的菜怎麼還沒上,不要了」這樣的咆哮?有些時候犯錯的並不一定是被咆哮的對象,可咆哮者並不在乎,因為他們心情不好。很多這樣的咆哮者並不是什麼資本家或是高階層認識,社會底層人士一樣會這麼幹。這是性格問題,不能上升到階級鬥爭。

7.然後我們說第三個故事,女主被第一次包養的故事。就算女主沒有推薦信,實在找不到工作,淪為風塵女子。可以,我們現在接受這樣的設定。女主自己走投無路,選擇去風塵場所,就意味著她自己明白,這種交易就是用肉體換金錢。然而,她在這個錯誤的地點碰到了她所以為的白馬王子,動了情就不能怪別人了。這種故事放到今天,就類似於一個女孩自己選擇去陌陌上約炮,結果碰到了一個人她特別的喜歡,動了情,最後這個男人未來和他分手,她卻開始說她再也不相信男人了。你們覺得這靠譜嗎?

8. 再說女主第二次被包養的故事。女主拿著一筆比較可觀的分手費,女主自己跑到海邊散心。哎,你以為你是文藝女青年嗎?當下重要的難道不是生計嗎?抓緊時間找份工作不行嗎?直到晃蕩到把這筆錢花完,然後又去賣身。你說能怪誰?女主一天碰到了小公子,把醉酒小公子帶回家,然後劇情介紹說女主此時不願意了,但小公子強姦了她。天啊,不帶這麼玩的。你在風塵場所認識了一個人,還把他帶到自己家裡,然後你說你不願意了?這次不開心的經歷後,你還是多次和這個小公子發生了關係,你到底想做什麼啊?這壓根就不是階級問題。是個男人都這樣的好嗎!

9. 最後,我來吐槽一下她去求助的過程。一個基金會,總資金是有限的,不可能來一個人都給錢,總是要審核一番的。今天全世界的慈善機構也都是這麼做的。那麼既然是求助,難道你不該提供真實資訊嗎?你上來拿著一個假的身份去欺騙審核委員會,然後又不肯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好吧,也許是女主太善良了),我覺得放到任何一個審核委員看來,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求助。所以,你被逐出門外並不能怪罪誰啊。誠然,資本家夫人的態度是有傲慢,但你敢說你坐在那個位子上,沒有傲慢嗎?

吐槽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我完全無法認同這部劇中隱隱呈現的煽動階級對立的觀點。當然,如果從宗教的觀點來看,妒忌、貪婪、傲慢、淫慾等等,都是罪惡不假。但這和社會主義無關。和資本主義比起來,社會主義更延續了基督教的價值觀。

有一個說法:一個人如果20歲時沒有信仰過社會主義,這個人就是沒有良心;而一個人如果到了30歲時還信仰社會主義,這個人就是沒有頭腦。當然,這裡說的社會主義並不是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年輕時你可能認為:大家都是一樣的,理應享有同等的生活。可當你成長一點你就會問自己:為什麼大家都是一樣的呢?在動物界,為了爭奪交配權,雄性動物會大打出手,身體弱的雄性自然落敗丟掉交配權從而被自然淘汰。在人類社會,為什麼我們無視個體的差異,要強調人人支配的資源必須相同呢?

這部劇是經典不假。這樣的價值觀放在那個年代是非常合理的。那個年代很多情況和我們今天都不一樣。比如也許女主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也許社會總體不接受女性工作,也許貴族與平民的分界過於清晰,最後導致了女主的悲劇人生。這我都可以接受。可是放到今天21世紀,放到中國,很多事情都不一樣。這個時候還拿著70年前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用在今天,多少都有點不合理了吧。

最後,如果某些朋友看完以後義憤填膺,覺得要痛斥我的冷血。我十分歡迎。我每個月會從我並不多的收入(不到3000)中拿出1%左右捐給慈善項目(就在微信裡面,很方便)。所以如果你覺得你比我更高尚,歡迎你用行動證明這一點。謝謝!我會替無數需要幫助的人們感謝你崇高的人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