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狗臉的日子--Lawn Dogs

割草叔叔/扮狗脸的日子/草坪狗

7.4 / 8,586人    101分鐘

導演: 約翰杜根
編劇: Naomi Wallace
演員: 米莎巴頓 山姆洛克威爾 克里斯多夫麥當勞 凱薩琳昆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菱雪澌澌

2016-02-20 05:28:01

小眾的童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割草叔叔」其實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哥哥」,名叫查恩。他家境貧寒,以替別人割草為業。他生活在樹林裡的一個破舊房車裡,開著一輛破舊的卡車,平時沉默寡言。
十歲的小女孩迪恩剛剛搬進這個社區。她患有心臟病,曾經動過大手術,留下了一條讓她父母都覺得厭惡的疤痕。她厭惡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家裡冷漠虛偽的氣氛。
那一天她走到森林旁邊時,好奇心走進了森林中。當她看見那個房車時,她想像著森林裡面住著恐怖的妖怪,可她並不害怕,而是饒有興緻地走到了房車裡。
平時孤傲的迪恩,偏喜歡找對她並不客氣的割草叔叔玩。漸漸的,查恩發現這個小女孩與自己竟有那麼多相似之處:都曾經在生命線上徘徊;都喜歡自然簡樸的生活;都厭惡或懼怕外面那個虛偽與勢力的世界……故事就這樣開始,在社區里他是不被重視甚至被歧視的割草男孩,她是性情孤僻沒有朋友的小女孩。可是在這個森林裡面他們成為了朋友。
迪恩與查恩無疑都是與眾不同: 他的除草機無情的碾壓所有信件玩具這些人為的東西,卻在一隻烏龜面前停下,並將那隻烏龜送給了她;她讓他用紅色的綵帶裝點他房車前的大樹,在營火旁給他講恐怖的妖怪的故事;她們去養雞場偷雞,雞毛弄得滿車都是,他們笑得不亦樂乎;她們驅車到湖邊,站在車頂上蹦蹦跳跳地舞蹈……

一系列查恩與迪恩友誼的小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這些片段都發生在一段美好的夏日裡。情節簡單,節奏緩慢,情感細膩。到此為止,本片看上去是一個講述純潔友誼的「小清新」故事,但是你若仔細觀察,就發現在那些不經意的細節上,都注入了導演的推敲與用意——崇尚自然與本心的查恩與迪恩與社區代表的文明注意格格不入。迪恩在進森林之前,將新買的襪子鞋子都脫了掛在樹枝上;查恩在橋上停下車,脫下所有衣服一絲不掛地在後面車的注目下漂亮的跳到水裡;迪恩半夜爬上屋頂,對著月亮輕聲哞叫;查恩與迪恩在車子上歡樂地跳舞時,湖上釣魚的警察對他們投來鄙夷的目光;迪恩要給查恩倒杯水,她的母親讓她選一個便宜的杯子;鄰家小孩偷了燈罩和CD,可所有人都懷疑是查恩做的。
影片中中產階級虛偽的代表就是迪恩的父母了。他們表面上衣冠楚楚,十分關心孩子,總是教迪恩如何「微笑」,「禮貌」,「討別人喜歡」。可在迪恩明確地說「伯頓摸我的胸」的時候哦,父親只是愣了愣,說了兩句話「他可是州長的兒子啊。你也後離他遠點。」而母親在旁邊一言不發,因為她曾與伯頓偷情。而當迪恩說查恩碰了她身體上的傷疤時,父親則是多麼的憤怒、多麼的激動、多麼「愛女心切」啊,他叫來警察,追到查恩家,瘋狂地一邊用用棍棒猛打查恩,一邊說「你永遠配不上我的女兒」。
他們的態度,都是被迪恩看在眼裡的。她發現母親偷情時,一言不發地走出去了,臉上帶著誇張的嘲諷的笑容;她立即明白了父親對伯頓那件事說的兩句話的含義,先息事寧人地說伯頓只是跟她開玩笑的,然後把嚼爛的牛排一口口吐在盤子裡,說吃不下去了;而當最後她看到父親是如何對待查恩的時候,她堅定的舉起了槍,走到父親面前……原來迪恩從來都深諳她所處的家庭和社區是多麼的偽善,所以當她第一眼看到割草叔叔的時候,更深切地看出那並未被玷污的自然本性。
迪恩在壓抑和虛偽的家裡依然孤獨和被束縛,而查恩依舊在社區里受盡歧視與挑釁。電影的主題,應當就是這兩個「異類」整個「正常」社區的故事,查恩和迪恩對物質不屑一顧,他們崇尚自然,崇尚本性,崇尚真心,崇尚自由自在的歡樂,而社區則是他們的對立面,他們在乎紀律、名譽、等級、地位,而這兩個對立面是註定不容和的。這一點與剪刀手愛德華頗為相像,孤獨冰冷的機器人愛德華其實有顆溫暖的心,而那些形形色色的正常人卻過著虛偽與行屍走肉的生活。查恩與迪恩站在社會的對立面。他們代表著自然哲學,而那個社會在代表著文明哲學。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對文明哲學的批判毫不留情,而自然主義與文明注意的衝突,更為後文埋下了伏筆。然而,這一切都發生在那個寧靜安詳的環境裡,而主人公是一個細膩靈巧的女孩和一個善良耐心的少年,這些美好的意嚮導致那衝突看似沒有非常激烈,甚至會被觀眾忽略。
        
電影最為出彩的一筆莫過於結尾,實在是畫龍點睛令人回味無窮。情節上一波三折,查恩與迪恩有了第一次矛盾,迪恩因為誤會他殺狗,滿臉是淚地跑回家去,並且不小心害了查恩,這是第一個意外;迪恩的父親氣勢洶洶地叫了警察和狗的主人,讓迪恩指路追到查恩的家,並且將查恩打的口吐鮮血,並且叫狗的主人也來打,這是第二個波折;突然一聲槍響,正準備揮棒的狗的主人倒在了血泊中,舉槍的人竟然是迪恩,這是第三個波折。之前一直進度緩慢悠長的電影突然在這裡讓所有的觀眾的緊張了起來。但其實自然主義與文明主義的碰撞早在之前做了充分的鋪墊。
在緊張的情節之外,情感的洪流也在結尾部份一瀉而下:查恩在迪恩的要求下立即逃走,臨走前迪恩雙手撫摸著查恩的臉,查恩想起了那個迪恩未講完的童話故事,「結局是怎麼樣的?」查恩問。「小女孩最終回到了家。」 「家,在哪裡?」「家,在我手裡」。此時迪恩早已淚流滿面,而作為觀眾的我也不禁潸然淚下。他們一直只是玩伴,但是是高山流水,心意相通的玩伴。可現在彩雲將散,琉璃已碎。最後在結尾電影運用了童話與想像的色彩,迪恩用槍逼著父親將他抬上繞滿紅絲帶的大樹,看著查恩用迪恩送他的魔法梳子生成了森林與海洋,擋住了追兵,永遠的逃脫,永遠不再回來。最後一個鏡頭,從下往上看迪恩坐在樹上,大樹與迪恩金光閃閃,也許是陽光照耀,更有可能是神奇的魔法,看那飄揚的紅絲帶,正如童話世界裡的流逸。
影片前部份的情節是有些平淡的,可是待你看到結尾,卻覺得前面的情節一分一秒也刪不掉。所有那些不溫不火都想土壤般栽培在你的心中,「家,在我手裡」時女孩流下的淚,酥酥的是滋潤泥土的春雨;最後那一剎那極盡的陽光,是心中的小芽破土而出。這部電影想一個童話一樣,像《海的女兒》,又像《夜鶯與玫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