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人魚--The Mermaid

美人鱼/Mermaid

6.3 / 6,657人    USA:94分鐘

導演: 周星馳
編劇: 周星馳 李思臻
演員: 鄧超 林允 張雨綺 羅志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engyu

2016-02-09 06:15:40

被「綁架」的周星馳


說只是賣情懷的人你們是不是瞎?
——這個是熱血上頭本來用的題名(很大程度來自那些還未上映便大規模出現的一星,和那位始終掛在短評前列、裝著客觀卻極力煽動貶損、自己本身卻明明已經和周星馳+他的作品不對盤多年的所謂影評人。他可是在部落格上連「周星馳沒多少年好活了」這種話都說出來了,他的評論還掛在第一位??))

想想還是改了,畢竟不想把這麼些戾氣深重的字眼放在周星馳的作品上。

但是有幾句話還是要說明的。

《美人魚》從開播到現在收穫鮮花和板磚無數,這都很正常,畢竟哪怕連影史公認的經典都做不到眾口交贊,更何況是這部電影。你要說它不完美,那當然,它的確存在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你要說不喜歡,那也完全可以接受,畢竟每個人的喜好本來就迥異。

但是美人魚挨的部份罵好像挺搞笑。
一撥人說他炒情懷,電影中只有老梗笑料和翻來覆去的簡單愛情(且不論這處批駁是否正確);
另一撥人說他根本不像周星馳了,怎麼和記憶中那個樂呵呵的人不一樣了,又在指責他不顧過去情懷?
至於說那些不是周星馳電影還會像現在這麼誇的各位,請捫心自問,如果導演一欄真的不是周星馳,恐怕美人魚就真的當得起年度驚喜喜劇新秀了吧?

其實以上所有極力貶損的人,只是因為周星馳這次沒有滿足你們自行構建的標準而已。到了他這個份上,無論最後出來的是什麼電影,都會被一些人追著罵,永遠逃不開過去的自己。

當然,如最初所言,喜不喜歡都正常,有理由的褒貶都值得重視。但我最看不慣的,就是那些張口就罵,把所有喜歡本片的人一律都歸為情懷的部份人。
你看不到樂趣,得允許有人欣賞是不是?

------------------------------------------------------------------------------

《美人魚》遠不是周星馳做好的作品。如果橫向和他過去經典比較,及格線之上;但如果拉到華語圈整體而言,已算不錯,至少對得起觀眾付出的電影票。也許正是因為他是周星馳,擁有觀眾最大的期待,也自然值得最苛刻的要求。

下一次周星馳作品我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支持。
以上。


-------------------------------------------------------------------------------

工作原因,有幸在《美人魚》宣傳時親眼見過周星馳。

比起三年前的《西遊降魔篇》,他顯得明朗了不少。雖然國語依舊很爛,話也不多,採訪的時候還經常打太極,但至少笑容多了,整個人都顯得輕鬆起來。當然,依舊是典型的「周星馳做派」——發佈會也不會著正式西裝,就這麼簡單的一件外套,一雙跑鞋,白頭髮頗為醒目。

他自己的解釋是,化妝很麻煩,而身為上了年紀的導演,化妝也不必要。連做電影的時間都沒有了,哪裡顧得了化妝呢?

戲裡戲外,周先生對我們而言,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也是這次我對《美人魚》最大的感受。


1,所謂情懷

在詳述電影之前,先要岔開話題說幾句這兩天塵囂日上的所謂「情懷」——似乎不少觀眾覺得自己被「情懷」綁架,被各式花樣宣傳推搡著非得進影院,從而有了一絲怨氣。

的確,我也非常反感把諸如「欠一張電影票」的字眼加諸於周星馳身上。觀眾買票捧場的源頭是好作品,而於周星馳本人而言,他希望觀眾衝著對故事的好奇去觀看,可不是因為要還他票錢。周星馳方非但從未提及情懷,甚至有時覺得,這種說法對他這種辛苦拍戲的製作人未嘗不是一種侮辱。

然而,作為觀眾,如果一意被「情懷」駕著走,一廂情願地覺得周星馳電影只剩情懷,那麼就未免一葉障目了。說到底,真正的周星馳情懷,從來都是他身為電影製作人的水準和認真。十數年不斷通過好作品累計,帶來歡笑,淚水和感動,讓觀眾相信這位演員和導演帶來的會是水準之上的電影。這才有了對他的支持。

從這點來說,周星星從來沒有變,也從未讓觀眾失望。
包括這部《美人魚》。

2,瘋子和傻子

我不認為《美人魚》的故事僅僅是個俗氣的「土豪愛上傻白甜」,原因正是在於潛藏於浮誇背後的那份隱隱辛酸暗諷。

鄧超飾演的劉軒,人們叫他瘋子。

的確,乍看起來,他似乎無所畏懼。動不動唱「無敵是多麼寂寞」;摟著幾個漂亮姑娘,開心不開心了都習慣甩張支票到人的臉上;對身邊人不假辭色,囂張而跋扈,追逐名酒、名車、上等女人……在他眼裡,瘋狂一定不是壞事。就像他諷刺卻又不在乎地笑看那些前一秒還在身邊溫存,下一刻卻跳進泳池去搶錢的盛裝美人一般,都是「年輕人辛苦掙錢的方式」罷了。不認同這種價值觀,憑何從連一個雞腿都吃不起的窮人達到如今的富貴?

然而,屬於他的箴言,大概還是張雨綺那句隨口的輕賤——「乞丐就算穿上了華服也依舊是乞丐」。優越出身的「上等人」們永遠瞧不起如劉軒這般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新秀」,哪怕財富傍身劉軒也難找到真正認同和理解自己的知心人。如同皇帝的新裝,無論自我覺得如何,旁人看來你永遠是鄙陋不堪。

直到此處,電影中那份暗藏的辛辣才慢慢蔓延。

說起來,周星馳喜劇真正的優勢其實並不在用各種方法逗笑觀眾的橋段,而恰恰是深諳喜劇的憂傷。一部優秀的喜劇從不是站在上帝視覺去批判和嘲笑古怪的人和行為,相反,創作者會把內心深處最直接的心酸和悲憫拋開在眾人面前,再默默看著觀眾因此大笑。

「竟然有人會唱自己無敵?」
「珊珊穿的真醜,一點自覺都沒有」
「他們這幫人什麼都不知道,好傻……」

作為觀眾,你在笑。笑人魚們的傻氣和懵懂,笑劉軒不明真相地胡亂衝撞,甚至在笑張雨綺,「要條魚都不要她。」但慢慢,也許你會覺得難過,或許因為這些人那份傻氣到純粹的簡單,也許因為其中有自己的影子。

劉軒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人。他會為了記憶中童年雞腿的味道而哭;說著不想和珊那樣奇怪的女人結伴,結果還是被好奇心和那一點不忍心驅使去找她;乃至於到最後,他還像個傻瓜一樣自己去感受聲波帶來的傷害,了解了人魚們遭受的滅頂之災後願意停手,寧願不掙錢。

這麼一個又瘋又傻的人,才會放著張雨綺那樣有錢、有身材的女人不要,放著本已到手邊的聲望富貴不要,而去喜歡一條魚,還是一條同樣傻的魚。

一個人,一條魚。
一個瘋,一個傻。
有足夠的機遇找到所愛,有足夠的勇氣追逐愛情,也有足夠的運氣來成全完滿。
非常簡單的,純粹的故事。

周星馳的電影從不會刻意挖掘人性,也無意針砭時弊,他就是給出一個簡單乾淨、富可看性的故事。以功夫包裹理想,以笑料暗合人生,臨到頭來,不忘添上一筆很美的情感和始終存在的正義希望。星爺自己都說:「我扮不出高深的,怎麼樣都不行」。

他推崇的是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就如同始終澄澈的珊珊和最後找到歸處、一臉淡然的劉軒一樣。而這種「簡單」的另一表現就是小人物式的成長。本質上來說,《美人魚》和《食神》更接近。主角開頭風光無限,但都是內心寂寞、且沒有找到真正所求的人。隨後,他們通過自身和外界的雙重作用通常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最後以不同方式悟到自己的本心。

很熟悉的配方,是不是?

另外,無論是童年的困窘、拚搏過程中的得到和捨棄、功成名就後的孤獨和「無敵」,還是不斷被跋扈、愛錢、薄情等字眼所累的現實,劉軒身上處處是周星馳自己的影子。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3,老人和孩子

說來有些不敢相信,似乎永遠在螢幕上逗我們笑的周星星已經54歲了。滿頭白髮,平時也不注重打扮。有多少人把他叫做「小老頭」?的確,周星星大概再也不可能回到《賭聖》的時代,穿一件白襯衫,在樓下大喊三叔。現在的他,告訴我們「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而這次,則是和我們說著生態破壞,保護地球。

然而,拋開政協委員、上市集團董事的身份,周星馳在光影里一直是個孩子。這是他最值得敬畏的地方。因為大概到現在都可以說,他做電影的初衷到底還是因為愛著鏡頭下的寸寸時光。功夫、科幻、萌萌的七仔、另類西遊故事、大海中的人魚,這些無一不是他有過的夢。

哪怕年近60,他也有著童真的一面。會去相信世界上有UPO和美人魚,神來之筆地祭出《兒歌三百首》,警察局的幾幅畫和如鴨子般蹦跳的美人魚全不是老人的感官,並且到現在都仍然覺得美好簡單的愛情和世間的良善不會褪色。就如同那位魚尾一甩掀起漫天巨浪的老美人魚一般,你看,世界多奇妙,處處是高手,處處會有驚喜。

而另一方面,這些暢想和他本身足夠豐富的經歷和閱歷相結合,又能讓《西遊降魔篇》充斥怪誕暴戾,讓《美人魚》暗含辛酸,也讓一個個人物都在電影中起伏輾轉,尋求所依。就如同,明明說著想要給孩子做一部電影,周星星卻偏不會捨棄那些於兒童而言略微殘忍的元素。很矛盾,但有趣。而在50以上的年齡還能保有童真,總也算觀眾的福利。


4,演員和導演

作為演員的周星馳,觀眾大抵都是懷念的。

周星星制服筆挺,宋世傑舌燦蓮花,古晶機敏,唐伯虎倜儻,零零發奇想無窮,凌凌漆的飛刀濺出血花,至尊寶城牆上的一吻是最暗啞的深情,一轉身,尹天仇在那兒喊著「我養你啊」,告訴我們他是一個演員,跑龍套也請不要在前面加一個「死」字……他當演員,嬉笑怒罵逗得人捧腹,寥落深情又最為動人。就像黃渤說的:「有些東西周星馳的就是周星馳的,不是說其他演員長的不好看或者演技不好,但是站在旁邊就是不對。」甚至於在觀看《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的時候,有多少人不由自主地將周星馳代入文章和鄧超,又有多少人會對某一個表情深覺熟悉?

然而,恰恰是作為導演的周星馳,貢獻了一些獨特的視角。

比如他對於題材的探索。同是喜劇,《功夫》拍的是漫畫式誇張,《長江七號》關注國產薄弱的兒童題材和科幻故事,《西遊降魔》則是對名著的另類解讀,到了《美人魚》,那片大海和未知生物本就勾連著人類的好奇和想像……這一路的轉變和嘗試,儘管有成功有失敗,但你不能否認星爺一直在尋求突破口。

周星馳的故事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功夫、愛情、音樂、喜劇等各個方面在《功夫》里做到了集大成者。而對於《美人魚》來說,環保的大主題依託於周星馳對於美人魚的好奇和想像,而核心的人物故事則依舊是主角的改變和壓抑著的孤獨。周星馳的內心,周星馳電影慣用的元素,如在這些方面不做改變的話,電影的水平則取決於星爺自己的表達慾望以及和電影的融合程度。這點或許是《美人魚》沒能更深入、或是給人無新意的原因。

一方面,我由衷佩服周星星可以把故事拍得純粹美好,畢竟有時候,簡單遠比複雜更難,尤其對於年紀漸長的導演們來說,保有赤子之心難如登天。但另一方面,童真和純粹也是周星星自己的一個檻。他大概無意也無心去拍出觸角更深、更廣的作品——「每一個導演這輩子都只想拍一部作品,其他任何東西都是它的延伸和變化」。

再單說喜劇效果。

《美人魚》這方面確有瑕疵。其中部份橋段是90年代周星馳和他的同伴已經用過的東西,比如男女反串,性、奇怪的口音等等。熟悉的配方,他把它們做到了最好,依舊可以逗你笑,但如果要因為那點「老套」而扣分,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一個問題是香港導演和大陸文化的銜接,這點不光是周星馳,幾乎所有港產喜劇出身的創作者都遇到了這個問題。他們根本不懂國語,更別提國語中的笑點和內地的文化風俗,這對做喜劇直接構成了障礙,造成一些略顯尷尬的橋段。(《功夫》在這一點上做的比較好,大概也是因為影片本身的笑點很大程度依託於動作,而非台詞,而周星馳熟悉的香港特色也非常濃郁)

但是你得承認,在國產喜劇里,周星馳依舊是大拿。

他對於喜劇的悲劇核心一直把握到尾。而一部合格喜劇需要的脈絡明晰的故事、合乎邏輯的行為動因和完整成熟的世界觀構架(很多國產喜劇之所以食之無味就是因為連最基本的故事都沒有講清楚),這些對於周星馳電影更加是最基本的活計,無需多言。

對大多數人來說,《美人魚》依舊是可以引人由衷發笑的電影,這點毋庸置疑。


當然,哪怕上述說了這麼多,我知道還是有人會不喜歡這部《美人魚》,甚至覺得大失所望。無論是個人興趣所致,還是愛之深責之切,都合乎常理。畢竟,那是周星馳,擁有我們最大的期許,也配享有最高的要求。

但是周星馳是個很神奇的人。
當你以為他僅限於跑龍套或少兒節目主持人的時候,他一飛衝天;
當你以為他和他的電影只是曇花一現的時候,他做到了一年獨霸票房前五,無人能替代;
當你以為他只能重複自己、後繼無力的時候,他做起了導演;
當你以為他江郎才盡、人過中年的時候,他還能刷新票房記錄,題材不斷換新;
也許,現在,當你覺得他再也不會帶來驚喜的時候,下一部電影又會有全新的面貌。
這種未知正是最大的期待。

周星馳從來不是神,他自己不曾承認,稍有理智的觀眾也不會這麼代入。「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樣的觀影狀態或許最好:不要因為他自己不演就去苛責;也不要因為沒有百分之百大笑就覺得受騙;比起去計較所謂情懷,他電影中每部都有的新鮮玩意和那些推陳出新的因素反而更加值得關注。

我一點也不擔心周星星會出更好的作品,或許不會再達到更高更遠的地方,但至少一定會是水準之上。而作為觀眾,他的下一部電影,我依舊會買票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