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

白宫管家/白宫第一管家(台)/

7.2 / 119,927人    132分鐘

導演: 李丹尼爾斯
編劇: 丹尼史莊
演員: 佛瑞斯惠特克 歐普拉溫芙蕾 約翰庫薩克 羅賓威廉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湯降不遲

2016-02-08 03:51:53

殊途同歸


父子兩代黑人,父親從社會最底層最邊緣起步,幼年曾被體制對黑人的肆意迫害帶來重創,這種心理創傷導致他的行為是嚴格自我約束壓抑,高度順從體制的 ,在那個對黑人不公平的體制內也備受賞識 。僅有的反抗是在白宮內部(體制的頂層)爭取同酬的平權 ,而且是在自己獲得體制內話語權的前提下。
兒子是父親進入白宮工作以後出生,所以 對社會認知的起點就高出許多,對權利的意識也強烈許多。所以大學時代開始就參與反抗體制爭取黑人平權的社會運動,追隨馬丁路德金 ,但依然是社會的邊緣,在導師被暗殺後甚至差點滑向激進主義,後來還是回到社會主流,接受完高等教育以後積極嘗試通過選舉進入體制來推動社會的變革。
在體制內順從了30多年後獲得體制的極高榮譽後(作為總統的客人列席白宮晚宴),父親終於醒悟:兒子奉行的抗爭式策略,作為個體,或許要冒很大的風險,但是對於黑人共同體實質利益改善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自己的順從策略,個體或許是成功的,但是對黑人全體的處境改善並無太多裨益,無非是成為體制一個民族團結的招牌和象徵。
最後,老人追隨兒子而放棄自己的一貫。
結局當然是美國式皆大歡喜:歐巴馬成了黑人總統;兒子成了國會議員。美國的體制基本吸納了黑人 和種族問題。

從合作博弈的角度來說,兒子類型的就是一種強互惠者策略,父親是順從者

社會運動的時機:男女平權趕上二戰,黑白平權 趕上越戰,所以社會運動成功都需要社會體制因為自身運行出的危機來孕育普遍的反體制,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結果。而且社會運動在完成社會普遍動員以後必須回到建制,被體制吸納或推翻體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