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相急先鋒 Truth

真相/真相急先锋(台)

6.8 / 16,105人    125分鐘

導演: 詹姆斯范德比爾特
編劇: 詹姆斯范德比爾特
原著: 瑪莉梅普斯
演員: 凱特布蘭琪 勞勃瑞福 陶佛葛瑞斯 丹尼斯奎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赱馬觀♣

2016-02-03 18:24:06

失控的凱特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片因新聞報導的職業設定而不可避免的陷入話嘮。但在台詞滔滔之中,有兩場戲由於其變奏的感覺相當明顯而讓你不得不注意到。

一場戲發生在影片結尾。女主聽證會上慷慨陳詞讓對方主力啞口無言之後,突然有位老者開口發問,神色慈祥,語氣平緩。「你是否曾經想過有一種可能,哪怕只是可能,你口中的那些顯赫家族二代中一些人,靠自己的實力才效力國民衛隊?」凱特沉默片刻,坦誠搖頭,「沒有!」 ……這在聊什麼?偏見!一種也許針對本案並不明顯,但的確深埋在女主潛意識之中,與新聞職業準則向背的東西。

可只是一個偏見的問題嗎?讓我們再回到影片中段。女主在會議室與CBS老闆爆發激烈爭吵。她對共和黨抓著字體不放而忽視內容本身的反擊方式頗為不滿,而老闆也對她未作求證就倉促播出頗為不滿。女主辯解說那不是重點。於是老闆追問,什麼是重點?此刻,女主突然激動起來,大聲喊道,

「他們不能只靠提那些該死的問題來打擊我們!」……

這場戲與其說是一次媒體關門會議的情景展示,到不如說更像是專門演給觀眾的性格剖析。特別是女主情緒失控脫口而出後持續數秒的鴉雀無聲,鏡頭掃過老闆與女主管略顯震驚的表情(老實說,有點假。但含義指向很明確!)……營造出一種強烈的反諷效果——女主在竭力追逐真相的過程中已不自覺地變成原本要去批判的那種人!

因為稍早前,雷德福曾在飛機上告誡同業後輩,「一旦你停止了提問,美國人民就輸了。」此時此刻,凱特竟然對有人提問表示強烈憤慨?……怪哉!只許你質疑別人,不許別人質疑你?媒體監督政府,責無旁貸。可誰又來監督媒體?

其實,以唇槍舌戰激烈爭論中突然情緒失控下意識咆哮出真相或秘密從而讓自己滿盤皆輸,也算是一種好萊塢敘事俗套。回想一哈叛艦凱恩中的鮑嘉船長,義海雄風中的尼科爾森將軍,無不是最後關頭折在了這個要命氣口上。但不同的是,這兩部作品中被賦予此敘事手法的角色,均非常清晰地定位於主題所要撻伐的對象(即使存在不同程度的同情與寬容),而且都是男性職場高官。換做本片,照理適用對象應是小布希總統,或至少也該是某個全權代表。然後,此公在某重大場合與女主唇槍舌劍之中突然情緒失控一聲咆哮,全場瞬間肅靜……

可實際情形卻剛好相反,「突露崢嶸」的竟然是凱特布蘭切特!於是,影片因這兩場惹人注目的「片刻沉默」而陷入主題爭議:莫非又是一款「黑媒產品」不成?以影片上映後的美國媒體,特別是CBS業者的激烈反應來看,確乎如此。但個人卻有不同看法。

首先從邏輯上講,好萊塢不會閒得沒事翻個史實舊帳出來,只為把當事雙方都狠黑一遍才覺痛快。再則從敘事上說,影片在揭示凱特職業性格缺陷的同時,其對手被定位的更加不堪:總統的兵役醜聞;反擊時避重就輕,揪住字體不放;聽證會逼問政治傾向……只是,這些不堪大部份時段都居於畫外,真人本尊只在結尾才出鏡交鋒,而且形像風格上也未被刻意醜化(主審還超帥),因此而與凱特這條主線揭示形成了一種立場褒貶上的均勢。換言之,導演更希望讓「醜聞」作為一種外部壓力呈現在背景中,而避免主題失焦!

那麼,這主題到底是什麼呢?對此,福爾摩斯早有開示:如果一部影片之中所有你期望的點都黯淡無光,那麼剩下的那唯一的點,哪怕再不起眼,也一定是真正的光明所在!本片中的這個點,正是——凱特的丈夫和兒子。

事業不順,缺陷暴露;上司冷漠,背後拆台;對手強大,無法撼動;親生父親也突然蹦出來捅刀!……職場危機,環境險惡,女主最終發現,唯有自己的小家始終可以信賴,值得依靠!

就連收官台詞也出來點題。「老公,想去散步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