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焦點 Spotlight

聚焦/焦点追击(港)/惊爆焦点(台)

8.1 / 502,514人    128分鐘

導演: 湯瑪士麥卡錫
編劇: 喬許辛格 湯瑪士麥卡錫
演員: 米高基頓 馬克魯法洛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頓河

2016-01-31 23:21:36

報導這樣的故事,就是我們選擇這一行業的原因


直到刷完《天空頭》,《聚焦》一直都是今年奧斯卡季個人最喜歡的電影。現在再評價哪部更好些,確實有些為難,兩部電影都是喜劇導演轉型嚴肅作品,《天空頭》舉重若輕,《聚焦》則靜水深流。考慮到自己新聞專業出身,還是會偏心投《聚焦》一票,用同學小蟲的話來講,這部電影致敬了平面媒體過去了的好時光。
 
《聚焦》改編自真實事件,本世紀初《波士頓環球報》的「聚焦」專題報導組,用一整年時間連續發表了70篇報導,揭露了波士頓地區90名牧師涉嫌對男童性侵。這組報導不僅榮獲次年普利茲獎,更推動了社會對教會孌童的重視。事件本身具有相當的話題性,但電影講故事的節奏風格卻極其沉穩冷靜,影片對《波士頓環球報》記者工作的再現,猶如記者們當初對事件的報導過程一樣,嚴謹、理性、克制,卻充滿了激情。

嚴肅新聞的魅力在於不強行販賣觀點,避免情緒左右判斷,嚴密取材、小心求證,最終是摧毀一個系統,而不是打垮一個敵人。與之相應的,《聚焦》劇作也工整得幾乎無懈可擊,比如片中調查取證的受害對象,一個外向彎、一個內斂直,採訪層次不同,對話真實可信,儘管受傷害呈現的方式各異,對觀眾情緒引導效果卻殊途同歸。深處兩個陣營律師的對比刻畫也是簡練生動,一句「你們早幹嘛去了」讓影片不止於對教會的詰問,彰顯了媒體該有的自省原則。

除了劇作,《聚焦》的攝影、剪輯都有如教科書般經典,奧斯卡幾乎所有重要技術獎項提名都沒落空即是明證。長鏡頭沉著穩健不搶內容,多線敘事卻剪輯明快,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表演,本片大腕雲集但無絕對男女主角,演員各個出彩,群戲緊張激烈又無人突兀搶戲,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基礎上的協作,正像一個出色的新聞報導小組所需要的那樣。和看完《天空頭》相同感慨是,美國職業的好演員真特麼多啊。

為了演好片中的記者,四位主要演員和聚焦報導組原型都有過密切接觸,了解他們的工作習慣。當然了,我們已經太習慣把演員敬業體驗生活當做宣傳手段,但表演本身是不會說謊的。我喜歡馬克魯法洛扮演的麥可在採訪受害人時一個細節:隔桌對坐,麥可沒有把筆記本放在桌面上,而是問話同時兩手悄悄在桌下記錄,眼睛始終盯著受訪人。這種細節恐怕只有當過記者才能會心領會,當面記錄更像庭審,受訪者容易被冒犯也容易分心。至於為了獲取資料據理力爭,甚至不惜給小費換取複印機會這樣的細節,也就不必贅述。

 從媒體角度講述新聞事件的電影其實已經有不少,新千年就有《晚安好運》、《對話尼克森》等多部佳作,《聚焦》個人感覺是最平民化又最職業化的一部。導演最高明的處理,是在故事後半段呈現報導效果時,幾乎對「獲普利茲獎」隻字未提,結尾收在讀者打爆熱線,忙碌的新聞人一如既往冷靜回答:「你好,這裡是聚焦」。媒體記者是所有「英雄」屬性行業里,最需要自覺與光環保持距離的職業,這個簡練的結尾雋永得體。

儘管《聚焦》從內容到呈現都是標準的「奧斯卡」體例,個人卻不看好它的得獎前景,導演本人大概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影片對教會的抨擊毫不留情,直指教會是全世界最藏污納垢的組織,看完對宗教本身的敬畏也土崩瓦解。這種「冒犯」顯然會讓有神論者不舒服,這也許是本片在歌舞昇平的金球獎被徹底無視的原因。
 
個人看來,故事其實是把在世俗世界擁有強大力量的教會當做了強權控制的設定,《聚焦》所呈現的還是普通人挑戰權威的勇氣和努力。在不同社會,強權以什麼樣的面目出現,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報人在充分自省的前提下行使監督職責,這正是媒體」第四權力」的核心價值。
 
儘量用冷靜的口吻來陳述對這部電影的喜歡,難免還是夾帶了個人感情的私貨。告別報紙已六年有餘,做記者的時候寫的也是些零碎,但電影裡聽到「報導這樣的故事,就是我們選擇這一行業的原因」的台詞時,還是被燃得不行,勾起自己中學時在閱報欄讀中青報「冰點」專題報導的回憶。在「紙媒寒冬」的年代,《聚焦》的出現帶有某種悲壯色彩,它如實刻畫的新聞操守與執行典範,彷彿昨日還是大學熱聊的理想,如今已經成為對黃金歲月的致敬。

在過去兩年時間裡,技術發展讓傳統媒體的平台和渠道優勢打折,自媒體成為新興形態,它無疑拓展了溝通傳播的途徑,但至少在初期的這一兩年,觀點多於求證,情緒多于思辨,」強烈個人風格「成為脫穎而出無往不勝的利器,這也不是什麼多大的問題,只是基於事實調查的深度報導空間的確在縮小。說起來,我最近讀到的優秀紀實報導幾乎都來自《GQ》和《時尚先生》兩本時尚雜誌。如果說有什麼可惜的話,對於民智未啟的社會來說,嚴肅新聞報導成為還未被熟練掌握就已經被收繳的武器。

些許跑題了,新的媒體形態總會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吧。細想想,不是因為報紙和電視的出現,產生了有理想有擔當的新聞從業人員,而是因為」善意「本身導致了有理想有擔當的人投身傳統媒體行業,做出了出色的新聞報導,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普通人所共有的善良和正義感,是永遠值得書寫的,而這大概就是珍視《聚焦》這樣的電影、珍視報紙「閃亮的日子」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