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賣空--The Big Short

大空头/大卖空(台)/沽注一掷(港)

7.8 / 485,291人    130分鐘

導演: 亞當麥凱
編劇: 查爾斯蘭多夫 亞當麥凱
原著: 麥可路易斯
演員: 雷恩葛斯林 克里斯汀貝爾 布萊德彼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明尼蘇達的寶藏

2016-01-30 09:42:12

世界從來都不美好,我們一直都無能為力


在工作的單位里,我部門的副總裁一直都不受大家歡迎,他木訥又不擅溝通,常出言不遜得罪一眾同事。他其實是工程系畢業生,不知為何跑來從事公關業,同事間一致認為他更適合從事工程業。一次因公事與他單獨外出,途經他畢業的大學,好奇問及轉行原因;他表示,畢業那年是1997,亞洲金融風暴,土木工程業根本找不到工作,所以轉行。一陣沉寂後,他忽然又說,一轉就是二十多年。印象中,這是一直冷漠、致力與眾人保持距離的他唯一一次提及堪稱最私人的過往。

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股市大跌、經濟動盪,逐漸蔓延至全球金融體系;我關在象牙塔里追求我青春的喜怒哀樂,堪稱混沌無知,也無感;2008年,馬來西亞大選,經歷了創國以來最嚴重的政治海嘯,從此國家的路途不再一樣,我的路也在或清醒知覺中、或不知不覺中,逐漸不再一樣。

看完電影《天空頭》,我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感覺是——無力。這份無力感直纏了我好幾天。電影很精彩,是這兩年的沖奧作品中最打動我的一部(動畫除外,不然很難從《頭腦特工隊》及《天空頭》中選一部,完全不同類型)。題外話:2015年的奧斯卡作品沒有哪一部是我特別鍾愛的,《模擬遊戲》與《萬物理論》普通中上,太典型奧斯卡;《鳥人》優秀,但可能沒在大螢幕上觀賞,緊湊度不足,故事敘述也缺乏了一點打動情緒的東西;《被解救的姜戈》肯定不是最好的昆汀;2016年倒有不少驚喜之作,但無驚艷之感,《瘋狂的麥斯》十足過癮,就只是過癮;《火星救援》非常具娛樂性,只是出現在奧斯卡提名單上很是令我吃驚,也好,一直都不覺得電影獎就應侷限於嚴肅性;其他沒看,今年很少衝奧作品在影院上映啊!目前就是等著《荒野獵人》了,但目測如此仇大深重的戲不會是我的那杯茶,所以《天空頭》在我的排行榜里暫時領先。

對《天空頭》特別有感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正如另一位網友的點評:這是一部註定不會獲得太多其本身值得的關注或嘉獎的優秀電影。它不像《聚焦》具備充分的人文關懷與角度,多半不會贏得奧斯卡;它也不是典型的商業電影可以贏得市場,連像《火星救援》這一程度的娛樂性及討好也達不到。然而,電影裡展示的現實,比許多其他揭露殘酷現實的人文電影還要現實,因它和我們息息相關。它是我們普通打一份工、掙一點生活錢的人們的衣食住行——經濟。除了學生,其他人等請莫和我說經濟與你無關,和政治同一道理,未踏出社會之前那麼說是清高、可愛、不染人間煙火;出來了還那麼說,那是絕對的愚蠢及無知,混沌得可憎。

電影《天空頭》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敘述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前,一些具備獨立思維的人們如何察覺金融體系的危機,及後如何從中牟利。主演們兵分三路,最重要的角色是第一位察覺危機的人,由貝爾擔任,其他兩路人馬輾轉獲得消息,經分析與思考也採取了行動。從頭到尾,這三路人馬都沒碰過頭,都是各自各運作;讓影片非常具現實感。在主角們獲取資訊以進行分析,或進行對賭——對賭全美國金融體系——等一系列活動中,金融體系裡的各色人等紛紛出場:自以為是、認訂房產不會垮的投資銀行僱員;銷售一些自己也不了解的金融產品的產品經理;擁有多間房產的脫衣舞孃;眼裡只有利益的投資經理;為保持生意而做假的評級機構;甚至驚鴻一瞥、致力與華爾街打交道而不願報導不利消息的主流媒體;從上至下、左至右,華爾街的高層、中層至下層,合作機構,相關機構與人士,甚至於希望從欣欣向榮的市場中分一杯羹的普通老百姓;大家彷彿蒙了眼,齊齊隨市場起舞,總以為市場不會垮,體系不會崩解,金融從業員盡情賺取彷彿俯首可得的金錢,普通人盡情享受他們本無法負擔的財產與夢想;直到體系本身最終無法負擔人們的無窮慾望而自行崩潰。

電影的一大創意是在敘述故事中,在提到較深奧的金融詞語時,會跳到畫外講解,採用一些名人以簡易明了的例子來講解,讓不具金融知識的觀眾如我也可明白事態的發展,也增添了電影的娛樂性。電影整體風格采黑色幽默格調,節奏緊湊明快,整個故事一氣呵成。演員都呈現了專業的演繹,眾人的戲份相當均勻,搭配諧調不突兀,是精彩的群演作品。金融風暴來臨前的鋪墊非常足夠,觀眾一直等待著這個我們知道註定終會到來的風暴。在體系逐漸瓦解時,初始一些單位還一直力壓和嘗試掩蓋,主角們如熱鍋上的螞蟻,畢竟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和全世界的金融霸主美國對賭少一點資金、魄力和耐壓性都不可啊!直到體系崩盤到一個程度無法再壓下去時,主角們依然需要和時間賽跑,這是場大風暴,不趕快停盤套現,可能做莊一方都會倒閉,到時即使賭贏了也無法獲得利益。隨後一些機構險些倒閉,一家世界級銀行真的倒閉了,政府插手救市;我們的主角們也從中全身而退,獲得了他們可觀的報酬。即使我們的主角是贏的一方,我們的觀影角度是全身而退的一方,這卻是一場贏了也毫無開心之感的勝利。

電影的角度主要鞭撻華爾街的人們,這些佔領全世界最繁榮地段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人們聽不懂的術語,不是他們高深,而是他們要混淆其他人。他們貪得無厭,正途不夠賺錢,開始著手次級產品,從中包裝整合,又再銷售,勢要挖盡每一分錢。而這一場華爾街玩得過了火而造成的風暴,最終還是由普羅大眾來買單。史蒂夫•卡瑞爾的角色挑明了當中的後果,華爾街裡的人們、那些銀行及金融機構的高層,他們都不會受牽連。他們的錢不會受牽連,因他們最先嗅到了風暴的味道而趕緊縮手,他們的人也不會受懲罰,太多灰色地帶可供他們狡辯,人們也太著眼於救火而無暇理會他們。最終是普通人們,尤其是最下階層的人們會受苦。

我向同事推介這部電影。幾天後,一位妹子表示,她和男友觀賞到一半即離場,表示電影太深奧,而且是美國經濟事蹟,和我們無關。我頓時無語。果不其然,這是一部始終不會獲得太多注意與嘉獎的電影,人們或是不懂,或是不想知,或是無感,始終覺得經濟或金融離我們很遙遠,沒有太大的相干。我不是金融專業,我並沒確切知道或可以分析出金融/經濟與普羅大眾的千絲萬縷之關係;我只知道,人的夢想與所選擇的事業途徑,可能因經濟動盪時勢而轉變,那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生轉折,是一個堪稱改變了人的一生的時勢局面。我也知道,即使發生在地球遙遠的另一端的金融風暴,也如蝴蝶效應般影響了世界各國,為當地人民已水深火熱的生活再添負擔,可能成了改變一個國家政治局面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不隨大美國主義起舞,相信這是一個會壓垮全世界金融體系的大風暴,其影響依然有之,或多或少,也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軌跡。

但人們認為「它」和我們無關。我感到有些按捺不住,這是攸關我們生活品質的課題,怎麼不多關心呢?只是想深一層,關心了,知道了,又如何?這回到了我上頭所說,看完電影后的強烈無力之感——我們能夠做什麼?一位智者曾說過,一個人需要讀多一些書才明白,為何他會失業?同樣的道理,我們多關心國家大事和經商文教,才明白為何我們的生活總是那麼難過。而我們對此一直都無能為力。

世界從來都沒有美好過。戲裡所展示的人性之貪婪和自私,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比陳腔濫調還要陳腔濫調。風暴過後,這些人可能一陣子身處低潮,但只要時局稍好,一切都會固態復萌。華爾街依然紙醉金迷,外頭的人擠破頭也想進去分一杯羹。

這是我第二次觀看麥可•劉易斯的電影改編作品,第一部是《點球成金》。同樣的,《點球成金》展示了一個人拼盡了力、想盡了辦法也還是無法逆轉因體制與金錢所造就的註定的敗局。還是那麼的無能為力,人定勝天很多時候真的只是說說而已,我們連人和金錢都勝不了。只是,在嘗盡了故事的苦澀,在感受到深深的無力之感後,心裡油然生出的,往往是面對大環境之幾乎不可逆、明知事物之不可為,我們依然想嘗試,想努力;哪怕不知可做些什麼,也還是試試看做了些東西。

這是我們這些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平庸勞碌、無能為力的人們,我認為,比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還要更勇敢可敬的精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