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扣押幸福--Freeheld

被拒人生/爱是最大权利(港)/扣押幸福

6.6 / 11,549人    103分鐘

導演: 彼得梭勒特
編劇: 朗內斯萬尼爾
演員: 史提夫卡爾 茱莉安摩爾 艾倫佩姬 麥可夏儂 喬許查理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遊園驚夢

2016-01-24 04:44:57

「被拒人生」勾出的對我國社會文明與法律健全的反思


建議所有看完電影的人再看一下38分鐘的freeheld的紀錄片,幾乎電影裡的所有重要情節在紀錄片裡都有原型,非常有意義,比電影本身更值得一看。
先吐槽電影,吐槽電影不是因為主演演的不好,julianne moore已經很賣力了,但是相比較人物原型她真的不夠man,她演過最成功的警察就是「漢尼拔」了,幹練不失柔美,但她man的極限恐怕只能到「漢尼拔」里starling了,說到starling,不由得想起jodie foster,其實這個角色讓jodie來演會不會更合適?畢竟她早已出櫃並且成功塑造了「沉默的羔羊」和「勇敢的人」中的角色,氣質上比julianne moore多一份英氣。but我最想吐槽的還是ellen page,導演瞎了嗎?ellen page和julianne moore的組合完全就是母女檔好嗎,尤其是ellen躺在julianne懷裡的時候簡直就是媽媽在哄乖女兒睡覺覺,分分鐘都在跳戲。我查了下,ellen與我同歲,julianne比我媽還大兩歲,好吧那我以為真實原型可能就是這種忘年戀,但是看過紀錄片之後我發現並不是,雖然真實的stacie明顯比laura年輕不少,但是兩個人在一起完全沒有違和感,並不像電影中兩個人那麼不match.
如果不是based on true story,恐怕這個電影都不夠及格,看了紀錄片之後只能說導演客觀地、不卑不亢地還原了真實的事件。電影本身真的沒有太催淚,但是紀錄片還是讓我淚崩了,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影片和紀錄片最後的文字讓我擔憂。
影片和紀錄片最後說「laura和stacie的努力促使紐澤西立法機關修訂了同居伴侶關係法律,保障了紐澤西所有公職人員同居伴侶能獲得賠償金的權利。2013年即laura死後的第七年紐澤西開始簽發同性結婚登記證。2015年7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頒布了關於美國公民婚姻平等的相關法令。Stacie仍然住在她們的家裡。」這讓我想到了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篇文章,值得一讀:
三名兒童改變美國曆史
——美國的失蹤兒童干預系統
1979年5月25日,6歲的艾坦(Etan Patz)準備第一次獨自出門。這個紐約小男孩信心滿滿,告訴父母要自己穿過兩個街區,去搭乘校車。得到同意後,艾坦背著書包,頭戴印有「未來航班機長」的帽子出發了。可這竟是父母與孩子的最後一次見面,在這短短的上學路上,艾坦失蹤了。
無數記者和警察蜂擁到這對愁眉苦臉的父母面前,看他們如同祥林嫂般一遍又一遍拼寫著「艾坦…唉-坦(Etan…ay-tahn)」。隨之,媒體的大量報導牽動了整個國家的神經,攝影師父親給艾坦拍的那張咧嘴開心笑的照片,被登上了覆蓋全城的尋人海報,被印在了牛奶盒的側面進入千家萬戶,甚至登上紐約時報廣場的廣告牌。
但艾坦終究沒有回來,對於整整一代美國人而言,那個戴著棒球帽的童稚笑容是如此令人痛徹心扉。人們發現,艾坦的失蹤背後,正折射出學校與家長聯繫不緊密的漏洞,也暴露了警方低效無能的現狀,根據不同的司法轄區規定,警方甚至要在孩子失蹤24-72小時後才會有所反應。
先賢雖並沒有為美國社會構建萬無一失的制度體系,卻留下了更寶貴的、可簡稱為「危機-反思-進步」的自體更新模式。1983年,雷根總統宣佈艾坦失蹤的5月25日為「國家失蹤兒童日」,美國社會開始真正重視失蹤兒童問題,並開啟了為期近10年的「牛奶盒尋人活動」。作為美國最知名的失蹤兒童,艾坦的不幸遭遇永遠改變了美國,直接影響了接下來一系列法律出台與制度更新,挽救了無數美國兒童。
時間到了1981年7月27日,佛羅里達州一個悶熱的午後。6歲的亞當(Adam Walsh)聽從媽媽的安排,在百貨商場裡看幾個孩子打電子遊戲。但七分鐘後,當亞當的母親趕來接他的時候,遊戲機前卻空無一人了。
焦急的父母印了15萬份尋人啟事,貼滿了全城的大街小巷。但噩耗還是擊中了這個家庭:兩週後,漁民在120英裡外的灌溉渠內打撈上來了亞當的頭顱。於是,悲痛欲絕的父母向媒體講述警方是多麼不靠譜:在亞當失蹤的當天下午,其母就報了警,警方卻不但沒有及時響應,更告訴媒體「失蹤和綁架應該沒有關係」;當次日亞當的父親去警察局追問進展時,警方卻回問:「你有什麼建議嗎?
雖然殺害亞當的殺手在兩年後自首,亞當夫婦卻決定從此走上維護兒童安全的道路。在國會山召開的《失蹤兒童法案》聽證會上,並不精通法律和政治的亞當父親,卻用一句話打動了眾人:「一個能發射太空梭並讓它回到地球的國家,竟然沒有一個為失蹤兒童設立的資訊搜集和服務中心?」
隨後,《失蹤兒童援助法案》也在Walsh夫婦的參與下通過。該法案呼籲在全美範圍內建立一條失蹤兒童免費報警熱線,以及全美失蹤兒童的資訊匯總和甄別中心。同年,Walsh夫婦成立了非營利組織「全國失蹤與受虐兒童服務中心(NCMEC)」,打開了解決失蹤兒童問題的關鍵之門。
1980年代後期,沃爾瑪超市啟用了兒童安全警報系統,並為紀念亞當而將系統命名為「Code Adam」。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在超市走失,可立即求助於此係統,超市所有出入口將全部封閉,工作人員立即進行搜尋,如果10分鐘內找不到孩子,將立即由警方接手。此後,這一系統被全美眾多超市、商場、醫院、博物館等公共設施採用。
然而悲劇還在繼續,1996年1月13日,9歲的安伯(Amber Hagerman)在騎車時被綁架。她的尖叫引發了鄰居的關注,但這起發生在光天化日下的綁架卻依然帶來了最悲慘的結局:4天後,她的屍體被發現。
當地居民要求當地廣播電台比照天氣預報,以同樣的頻率和力度不間斷播出失蹤兒童的新聞。半年後,在一場記者會上,有當事者回憶起在尋找安伯的過程中,媒體是如何幫上了大忙。這個資訊終於傳到了警方的耳朵中,於是經過一系列打造升級後,一個接駁美國緊急警報系統,通過電台、電視台、電子郵件、交通提示、簡訊、facebook、google等多種渠道,向全國發佈失蹤兒童資訊的龐大系統上線了。這個名為「Amber」的系統所發佈的內容由警方決定,通常包含了失蹤兒童特徵、嫌疑犯特徵,以及嫌疑犯的車輛描述和車牌號碼。
如果說「Code Adam」解決了兒童在公共場合失蹤的問題,「Amber系統」則徹底將失蹤兒童和嫌疑犯置於民眾的海洋中。1996年以來,這個系統已經成功尋回或解救了602名失蹤兒童。以2011年為例,在通過Amber系統成功尋回失蹤兒童的案例中,有50%是因為公眾或警方通過Amber警報發現了嫌疑犯的車輛;39%是因為公眾接到警報後,提供了目擊線索等關鍵資訊;更有11%的案例,是嫌疑犯收到警報後釋放了被綁兒童。
三名不幸的失蹤兒童,卻徹底改變了美國解決兒童失蹤問題的軌道,其影響之深遠,從一組數字便可以看出:1990年時,全美只有62%的失蹤兒童可以被找回,而如今,這一比例已經變為97.7%。正如亞當的父親,後來成為Fox電視台《頭號通緝犯》(這個節目幫助警方找回了65名失蹤或被綁架的兒童)主持人的John Walsh所言:「記住,你的參與能改變一切」。
這三名兒童的死令人扼腕嘆息,但是他們的死卻換來全社會的警醒和反思,換來社會制度和相關法律系統的補充和完善,他們的死讓之後成千上萬美國兒童受益於該「兒童干預系統」,他們不幸死去的事實已經無法改變,但是後人能做的最好的不就是以此為戒,讓其他的兒童不要再遭此厄運嗎?
這部電影裡同樣如此,我甚至認為美國社會文明之所以一直能領先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能通過這些發生在平民百姓上的不平等的事情在大眾的抗議、遊行、干預等推翻之前「傳統」的做法,以立法為保障推動社會進步,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社會文明都會向前邁進一步。
而我們呢?2013年長春兒童失蹤事件同樣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但這只是一個當時的熱點事件,過了沒幾天就沒有媒體再提起了,大家的注意力又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更別提立法上的跟進了。所以這種事情發生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只要沒有上升到制度和法律的高度上就會接二連三的發生,中國每年約有二十多萬兒童失蹤,這個驚人是數字難道還不足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嗎?
再扯遠一點,前天看到一個新聞(新聞連結http://tieba.baidu.com/p/4315871184),廣西一個韋姓男青年從小就在村子裡禍害其他兒童,他13歲的時候就殺害了同村一個4歲的男孩,因為不滿14歲所以有關部門並沒有對他進行懲罰,他14歲的時候又捅傷了同村一個女孩,後來又有幾起沒有直接證據的傷人致死的事件發生,直到最近一次入獄是因為他在廣州打工時強姦並殺害了又一個女孩。還有前兩年一個10歲女孩在電梯裡暴打一個1歲男嬰的新聞(新聞連結http://baobao.sohu.com/20131205/n391293947.shtml),還有杭州少年建群虐貓等新聞不勝枚舉,這些不滿14歲的少年不用為他們造成的嚴重後果負責,但是他們這麼小的年紀就對社會造成了這麼大的危害並且對其他未成年人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難道這些不能讓我們的人大委員們引起重視嗎?不足以讓人們反思我們法律上規定的未滿14歲的少年不用承擔刑事責任到底是否合理?
說回到這個電影涉及的問題,一部份已開發國家已經通過法律承認並保障同性婚姻享有與異性婚姻同樣的權利,同志人群的權利已經相較於之前的社會有了巨大的進步。我們國家有這麼龐大的人口,所以按照自然規律來講我們國家的同志人群數量也應該是最多的,也就是說我們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同志人口數量,因為我們人口基數大,可是這麼多年來我們的經濟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突飛猛進,同志人權呢?幾乎沒有人敢站出來說這個問題,我比較孤陋寡聞,恐怕最活躍的就是李銀河了。到現在中國沒有任何一條法律保障我國廣大的同志人群的權利,同性愛者自己都不敢站出來,他們確實不敢站出來,因為社會容不下他們,他們沒得選擇。
儘管這樣,我還是堅信,我們國家的最高權利機關和廣大民眾最終會接納同性愛者,因為他們不是怪胎,不是極端分子,他們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我們的家人,他們比我們更懂得珍惜愛,更能夠付出愛。
每次看到這種題材的電影我都會反思我們自己生活的環境,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雖然每天對自己的生活怨聲載道,但是我們也無比熱愛這片土地,驕傲地說我們是華夏子孫,我們有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我們更希望祖國的精神文明與經濟建設齊頭並進,充分尊重每個人的權利,成為真正的和諧社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