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走鋼索的人--THE WALK

云中行走/走钢索的人(台)/命悬一线(港)

7.3 / 135,692人    123分鐘

導演: 羅勃辛密克斯
編劇: 羅勃辛密克斯
演員: 喬瑟夫高登李維 班金斯利 詹姆斯貝吉戴爾 夏洛特勒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小暖

2016-01-23 09:51:21

走鋼索的瘋子和孤獨的登山者


(圖:攝於京都大文字山頂)
晚上冒著今年最大的一場暴雪去看了電影《雲中行走》,我最愛的男演員之一囧瑟夫的新作。記得他在《和莎莫的500天》里飾演的深情的Tom,記得「When Summer gone, here comes your Autumn」,這句台詞一度成為了我的金句。
而《雲中行走》再一次給了我感動與驚喜,改編自法國雜技藝術家菲利普·帕特的個人自傳,並沒有看過原著本身,卻對電影甚是喜歡。他實現了在世界最高建築世貿雙塔頂樓之間行走的夢想,即便很多人質疑、不解、甚至是阻撓,卻是真正做到了自我的完成。
當菲利普站上鋼索的那一刻,他說他感覺到一股巨大的虛無,而大部份人是無法面對和正視這樣的虛無的,最難面對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當他能夠平靜地在鋼鎖上與自己相處,那悍人的高度已不再成為他的懼怕,那一刻,夢想在雲霧中實在是太美了。菲利普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群共同幫他達成夢想的朋友,而現實中,卻並不見得能有這份運氣。

菲利普是一個逐夢的瘋子,不知為何,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一度熱淚盈眶,或許是這些年來,我站在雲端樓頂的感覺有過好多次,我問自己,還敢不敢瘋,還敢不敢做夢?大部份時刻,好像跨出去就是我的抉擇。就像影片中所說的「走鋼索的第一步和最後三步是最關鍵的」,跨出去的第一步往往是一場賭注,一次冒險,因為我想看看我的人生是不是有另一片未知的壯闊,而能夠堅持自己的選擇完成最後的那三步似乎才是接下去的人生功課。
在年輕的時候,抓緊體會虛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慢慢地,我發現身邊那些曾經揚言著「那些你很冒險的夢,我陪你去瘋」的人漸行漸遠,陪我一起瘋的人越來越少了,頓感悲從中來。但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嗎?如同電影裡的那個瘋子,當他走上鋼索的那一刻,就註定是孤獨的,所謂高處不勝寒,沒有人能陪他並肩走這一趟。
這就好比是一幫人熱熱鬧鬧地去爬山,起初,小夥伴們都說「我們要站到山頂上去,我們一起去看那個最美的世界」,但你走著走著就會發現少了一個人,又少了一個人……你心裡非常想站到那個山頂,但很多人中途或許遇到了一片花海,或許看到了一個很美的湖泊,覺得累了,於是就想停下來了,最後到達的也就只剩下了一兩個人。

又到年底,就是各種老友聚會談人生聊夢想。突然想起一位好友多年前曾對我說:「在能夠擁有的時候一定要擁抱100%的夢想。等入了社會心裡的夢想就會一點點打折扣,所以到今天我的夢想可能只剩下30%,但看看旁邊同齡人他的夢想卻只有0了,因為最初的時候他沒有100%。夢想會在所有世故里磨損,你慢慢會覺得你的夢想全部是你受傷的原因,於是就不敢有夢想了,可是我今天熬到現在,至少還有20-30%夢想會時不時出來折磨我一下。所以幸好那時候有100%。」
如今我也到了當年他和我說這些話的年紀,還好,那些20-30%它們還會跑出來不斷折磨我。
對我而言,夢想其實是一種心態,它跟年齡和人生閱歷都沒有關係,只要你還處於一種敢淋漓盡致去生活、去愛、去工作,敢拚盡全力去做,並且你無所畏懼,不害怕失敗,不害怕付出,不計較得失,是一種很極致的狀態下,你會永遠處於青春。當有一天,你害怕衰老,害怕失敗,不願意投入又很疲憊,這時候你的夢想和青春也就沒了。它是一個人靈魂的狀態,跟你多少歲成沒成家都沒關係。
當你還擁有青春這種狀態的時候,儘可能多地去完成你想要完成的夢想,這是很寶貴的。

前些天,我在微信公眾號里說:「祝福大夥兒2016年遇到可以瘋不顧身的愛!」
隨後收到一位陌生人給我的留言,她在留言裡表示並不喜歡「奮不顧身」這個詞,並直言不諱自己其實特討厭孤注一擲的事兒。但仍舊認為在人生最美好的那幾年時光里,能遇到讓自己願意飛蛾撲火般去追逐和愛護的人,其實是幸事。
我回復她說,瘋不顧身在我看來並不是孤注一擲,而是全情全心去付出和感受。我特地用了「瘋」,因為我覺得人有的時候需要抱有瘋狂的狀態,那其實是一種幸運。當然只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也特別珍惜不同思想與觀念的碰撞。

在我心裡有一座山,彷彿只要能夠走到山頂,伸手就能碰觸山上的雲,俯瞰全世界。我想要到達的,是一個更遠、更深、更美麗的地方,雖然現在還沒辦法馬上去到,一個人也許很孤單,但總有一天,一定要親眼目睹那裡的風景。
期待有一天,我能到達人生應許的美好境地。而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天,都在離那個世界更近一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