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安諾瑪麗莎--Anomalisa

失常/安诺玛丽莎(台)/不正常丽莎(港)

7.2 / 75,348人    90分鐘

導演: 杜克約翰遜 查理考夫曼
編劇: 查理考夫曼
演員: 大衛休利斯 珍妮佛傑森李 湯姆努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史蒂夫n·Lynch

2016-01-22 01:48:57

回歸孤獨:查理考夫曼的重慶森林


《失常》這部定格動畫的出現無疑對於《頭腦特工隊》非常不利,在此之前《頭》已經似乎被內定作為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最大贏家。而這部不尋常的影片出現令許多包括奧斯卡評委在內的人認為,《頭腦特工隊》的獲獎將化為泡影,不過一個陪跑的分母。
這部影片為威尼斯主競賽單元中的唯一一部動畫片。它沒有迪士尼那樣商業,也沒有歐洲的那樣形式大於內容的「實驗性」有的只是荒誕,讓人感到十分真實的荒誕。
豆瓣上的簡介是這樣寫的「雞湯書籍《我該如何幫你去幫助他人》作者麥可•斯通(Michael Stone)來到辛辛那提,準備在一場大會上發表勵志演說。這個面臨中年危機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辭的銷售代理麗莎(麗莎),兩人碰出了火花,由此展開了一段婚外情。」表面上看來,這是一個簡單的,甚至有點過時了的「One Night Stand」的俗套故事。然而熟悉本片導演查理考夫曼的人,確知遠沒有那樣簡單。用「怪才」來形容他毫不為過,他才華橫溢,被稱為「鬼才編劇」這部影片是他第二次擔任導演的作品,在《紐約提喻法》之前他一直擔任編劇,然而,與他合作的導演,無論是斯派克瓊斯還是米歇爾岡瑞,都只能作為考夫曼的載體,任他大展才華,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導演」。諸君可曾記得;那個只能哈腰行走的「七樓半」?那個檔案櫃後面深不可測的洞。那個馬爾科維奇腦中無數個自己?他的影片中展現了一個又一個扭曲而荒誕的世界,在這一個又一個荒誕的世界中,展現出他對生活的失望。生活本身就是荒誕而符號化的。言歸正傳,從情感上看來,《失常》可以看作是考夫曼對於王家衛《重慶森林》的一次翻拍與自我理解,屬於考夫曼自己的重慶森林。
這部「本年度最具有人性的電影」沒有一個真人,所有角色都是考夫曼製作出來的木偶,構造非常精細。一種真實感中,卻又好似意欲與所謂「真實」保持距離,因而影片中除卻麗莎外均為一個男聲配音,一個蒼白,沒有感情的男聲,即便是房門外兩人吵架時語氣也同樣是如此,沒有感情。在男主的夢境之中,一個個坐在工作檯前面無表情的人,他們有男有女,卻長著一樣的臉,有著一樣的聲音。這段劇情當然是用來表達主人公唯恐失去這個麗莎,卻也有著另外一層意義。即西哲所謂的存在主義觀點「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們大多數人也是矣。出生、上學、工作、結婚、生子、養老、死亡,然後你的子子孫孫都在無意義的重複前人的所作所為,只不過形式略有改變,荒誕而無意義,「認識」從來沒有螺旋上升這一說,只是不斷的循環,再循環。無論你生活在物質資源社會福利豐富的北歐,曼哈頓,還是貧窮的非洲、朝鮮。生活的荒誕性,未曾改變。
充滿黑色幽默感的是:男主因寫所謂「心靈雞湯」書籍而聞名,然而在現實之中他卻是一個患有社交障礙的外向孤獨老男人,遭遇中年危機的洗禮。無論是上台演講還是給別人打電話,他都要排練多遍,力求在生活中不出任何差錯,為他人笑,戴著多個面具活在人群中,並不容易,就像《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之中無辜被周圍人擺佈的馬爾科維奇。筆者雖然遠未到中年,卻有著同樣的感覺,社交上的Disable,朋友一個個的離散,似乎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傷害到別人。如果這篇影評之中有些與諸君意見不同之處或使諸君不愉,對不起,余非有意為之。,敬請原諒,求同存異。
《搏擊俱樂部》中人物泰勒 Delton有言:
We are the middle children of history. No purpose or place. We have no great war, no great depression. Our great war’s a spiritual war.
縱使這樣,我們生活安定,同樣這」SPIRITUAL WAR」同樣令人難以忍受,影片中的男主亦如是,他住在酒店中最好的一間裡,主人公啟窗而觀,他所看到的【或者說導演想表現的,不,是客觀存在的實際】那洛城,竟如此冷漠,呆板,陰暗,毫無生氣。物質生活充足不代表生活就沒有壓力,精神上的打擊與孤獨更為令人難受,主人公雖然有那麼多家人,同樣也有妻子,但是形同虛設,當他回來後,家人僅僅跟他打了個招呼便自顧自的去了,精神上,除了那個離開他的「麗莎」外,他是孤獨的局外人。
那麼,影片結尾向觀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那個「安諾瑪麗莎」是否存在?當然,從表面上,具象上看,她是存在的,但是,導演卻隱含了許多線索來暗示她並不存在,她不過是男主對那個日本藝妓娃娃的遐想,因為在男主去「性愛玩具店」,看到那個藝伎娃娃時,導演並沒有表現他買還是沒買,而是將鏡頭一反常態的切入了男主的酒店房間,這樣觀眾早已經忘掉了那個娃娃,直至結尾的第二次出現。
不管這個麗莎是否存在,然而一件事情是所有的觀眾都不會否認的影片核心,那就是愛情是有保存期限的,不過或長或短,1個晚上,或者30年,抑或者更長,直至死神將這一對無情拆散。終歸,影片會結束,「安諾瑪麗莎」離他遠去,觀眾和男主Stone一樣,終於從這個短暫的「失常」中走出,離開影院回到家中【或者關上電腦回到生活中,至於筆者無聊到著文自娛,仍舊是少數人的無病呻吟】回到荒誕的生活中去,回歸孤獨,這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史蒂夫n Raymond Lynch
乙未年己丑月壬寅日於京師
評論